大学生传统“孝文化”教育思考.docx
《大学生传统“孝文化”教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传统“孝文化”教育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传统“孝文化”教育思考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妙剂,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上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传统“孝文化”中,固然有不合时宜的东西,但大多数内容对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构筑“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理应洞悉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尊祖敬宗”为核心的“孝文化”。 一、梳理“孝文化”演变脉络,强化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伦理价值的认同感 目前我国高校,往往以“成才”教育为目标、为重点,大多高校没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传统“
2、孝文化”教育,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知之甚少,“尊祖敬宗”意识缺失,缺乏“孝敬父母、尊重长者”的习惯。国势之强在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理应引导在校大学生洞悉我国传统“孝文化”演变脉络;并借鉴传统“孝文化”伦理内涵,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感恩”教育。(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殷人首启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不过当时的祭祀活动仅仅是一种宗教行为,还谈不上一定意义的伦理内涵。但这种祭祀活动却成为今人“追念先祖之恩、弘扬德孝文化”的渊源。周人的祭祀活动就不单是对祖先的敬仰了,带有了对逝去父母的怀念。周人的“祭祀祖先、怀念父母”观念,奠定了传统“孝文化”的
3、伦理基础。历经春秋战国、汉代,“孝文化”得以长足发展。孔子创立了以“孝”为重要内容的“仁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并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经孟子阐发,“孝文化”内涵得以丰富和发展,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和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从而奠定了传统“孝文化”的基本轮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独尊,儒家“孝文化”随之成为治国安民的主要精
4、神基础。由于“孝文化”对于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凸显,“孝”也就由家庭伦理扩展到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成为贯彻封建社会的治国纲领。魏晋、隋唐五代,虽不同朝代呈现的“孝文化”理念有一定差异,但各朝各代统治者仍然沿用“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除沿袭汉代“孝文化”的基本精神外,唐代还进一步通过法律手段来强化孝道,使“孝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使各朝各代“以孝治天下”的夙愿在唐代成为现实。宋元明清时期,“孝文化”走向极端化。当时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在理学家看来,“父母有不慈,儿子不可不孝”是自然的、绝对的伦理属性。程朱理学家们倡导人们的忠孝意
5、识和民族气节,把孝的原则说成是宇宙的最高原则,“孝文化”被推向愚昧化,沦为强化父权专制的理论工具。正像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黑格尔(GWFHegel)所认为的:“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3自“”至今,“孝文化”逐渐回归社会,成为中华民族信守奉行的伦理文化。“五四”时期的文化先驱们,从自然人性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父子平等、变恩为爱、变权为贵等建设性意见,奠定了现代代际和亲子关系的思想基础。”4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法律和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孝”的具体内容。如82年宪法第49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11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老
6、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22年“两会”将“继续提高养老金、加快养老院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中华民族“孝文化”不仅得以延续,且更接地气、焕发生机。(二)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从殷商“祭祀祖先”到西周的“祭祀祖先、敬养父母”、再到现代提倡的“敬老养老”,“尊祖敬宗、善事父母”的民风,不论朝代如何更替,但传统“孝文化”从没有中断过。2普遍性。从古代广为传颂的行孝故
7、事:如陆绩六岁怀橘孝母、老莱子七十戏彩娱亲、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杨香扼虎救父,到当代社会生活中感人肺腑的孝敬老人模范人物:如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新立村李传梅一人侍奉三老(年迈的太婆婆、身患重病的公公、双目失明又聋又哑瘫痪的婆婆)等,把孝的普遍性表现得淋离尽致:行孝不分性别、年龄和财富多寡,行孝不分地位高低和能力大小。3现实性。“孝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延续不断证明,只有与社会现实需求相吻合的事物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更,由家庭细胞构成的社会须臾离不开“孝文化”:人人都会有面对老年人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有年老的时候。“孝文化”是吻合家国同构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孝文化”的社会现实功能又促
8、进着家国同构的社会良性发展。家和万事兴,加强对“孝文化”的研究推广,有利于促进现实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高校开设传统“孝文化”教育课的伦理价值 (一)传统“孝文化”教育能使大学生健康成人。“立德、立言、立功”当从“明人伦”始,这是中国人一贯的主张,“一百零一善孝为先,一百零一德孝为首,一百零一教孝为始”。孝经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5“孝是一切道德的本源,读书人接受教化就是为了接受孝道,产生孝德。”61传统“孝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从敬养父母到敬仰社会的自觉意识。自觉意识不仅是一个人起码的、重要的道德修养,且是保证社会文明、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传统 文化 教育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