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综述.docx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综述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快速普及,司法实践中,公民个人信息遭到非法侵害的情形十分普遍,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从法律角度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有必要在刑法层面上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合理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从而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净化社会风气,为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定刑 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如“美团用户个人信息倒卖案”“携程官网漏
2、洞案”“连锁酒店开房信息泄露案”等,这些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在社会上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公民个人信息与公民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充分保障公民个人信息,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泄露,在我国学者们的呼吁下,2022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于第17条增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应刑法法条为第253条之一),对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予以刑事处罚。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体现出立法者对规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充分重视以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决心,但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之处,需要予以
3、进一步完善。 一、公民个人信息概述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现行刑法并未予以明确规定,法学理论界亦存在不同的观点。概念的不统一不利于司法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5月8日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第1条采用“概括+列举+兜底”的方式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定义:“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另外,理论界有学者主张,“公民个
4、人信息”也称为“公民个人数据”,二者可以进行同义替换。1本文认为,这两个术语虽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依然存在细微的差别,“公民个人信息”与“公民个人数据”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前者的外延比后者更大,因此不宜将二者混为一谈。(二)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1.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个人信息与公民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个人信息中往往包含个人隐私,一旦这些个人隐私被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公民的隐私权将被严重侵害;其次,很多经营者掌握了公民个人信息后,会以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等方式向目标消费者推送店铺或商品信息,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最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大
5、肆实施诈骗行为,侵害公民的财产权益。综上所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将会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因此,有必要在刑法层面上对公民个人信息予以充分保障。2.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公民个人信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些经营者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后,能够快速筛选出目标消费群体并向该群体进行商品推销,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这种以非法手段获利的行为对其他经营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另外,随着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事件的不断增多,部分消费者出于个人信息安全的考虑,选择放弃线上购物渠道,这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通过刑法手段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加大不法分子
6、的犯罪成本,能够有效遏制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形,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状。1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上世纪末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形在我国较为少见,且社会危害性较低,因此19101年颁布的刑法并未设置与公民个人信息有关的法律规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愈演愈烈,该行为也得到了立法者的充分重视,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过,基于当时的立法背景,这两项罪名的犯罪主体具有
7、特殊性,仅限于“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愈发普遍,实施该行为的行为人主体门槛也呈现出越来越低的趋势,刑法修正案(七)难以有效规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其滞后性十分明显。基于此,2022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设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加大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与刑法修正案(七)相比,刑法修正案(九)进行了如下修改:一方面,将犯罪主体从特殊主体修改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人只要实施了出售、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一律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考虑其身份是否为国家机关或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拓宽了非法获得公民个
8、人信息的来源,即不限于工作原因。从相关法条的内容来看,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强,立法者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愈发重视。2解释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了解释,进一步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予以说明。具体而言,第一,以“概括+列举+兜底”的方式界定了“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第二,明确了非法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方式。根据解释第3条、第4条的规定,无论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还是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向不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均属于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另外,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可能通过非法方式,也可能通过合法方式,只要获取公民个人信
9、息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均属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第三,列举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形,并设置兜底性条款,使法律更加灵活。解释大幅提高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实践可操作性,从而有效指导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二)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1.配套立法不健全。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出售、提供、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关于“国家有关规定”究竟指的是何种规定,解释第2条进行了详细说明,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然而,从当前我国立法现状来看,相关规定散乱地分布于不同的法律性文件中,如民法总则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民 个人信息 刑法 保护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