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研究课题设置思考.docx
《农业经济研究课题设置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研究课题设置思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经济研究课题设置思考 摘要:科学地提出问题是推动社会科学持续进步的重要前提,学者应当以理论结合实践,坚持农经课题研究的政策导向性,用合理的方案设计和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实践。课题申报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坚持政治立场,着眼于重大现实问题,注重调查研究,在加强自身学术素养的同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理论创新力度,运用中国理论向世界阐释中国故事。 关键词:农业经济;课题设置;课题研究 农业经济研究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农业经济主战场,凝练重大科学问题,设置好研究主题,这是推动农业经济学科发展,培养农业战略研究高端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前提。笔者通过参加有关部门软科学课题评审发现,当
2、前农业经济研究课题设置存在不会提出问题、课题研究方案不合理、文献梳理不规范、政策导向不明确、设计内容缺乏创新性、照搬硬套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等一些问题。本文通过问题的系统性梳理,以期为规范当前农业经济研究课题设置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广大农业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学术参考。 一、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科学提出问题 从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广应用的过程。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提出重要的问题更能昭示科学所蕴含的创造性的价值。没有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就无法向前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引发人的探究反思,激发人的求知愿望。因此,提出问题本身是推动科学思
3、维的产物,在研究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信念,做有用的学问。(一)科学提出问题是科学进步的基础。从科学思想发展的动态结构理论看,科学知识增长并非是线性的,而是不断叠加或拓展延伸前人观点的螺旋式增长。科学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受旧范式制约的科学向新范式科学革命的交替过程。因此,如何在科学研究中提出蕴含创造性价值的问题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170个问题,推动了后世仁人志士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国家民族命运的求索;希尔伯特在1900年国际数学大会上,发表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对20世纪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先导性贡献;及至近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4、“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振聋发聩地提出了中国科研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一道艰深命题,至今仍发人深省,引领着我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因此,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具有科学研究价值问题的不断提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能否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决定着这个时论的力量、价值和生命力。如果能根据现实的需要和已经获得的知识,科学地提出问题,将意味着走完了解决问题的一半行程。20世纪70年代末,光明日报刊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个科学之问。文章发表后,围绕文章的争论最终发展成为一场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超越了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为具有
5、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奏响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序曲,为大规模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今,由世界各国人民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2022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病毒疫情更是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地缘政治局势与“逆全球化”的挑战日益加剧,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形势。作为农业经济研究人员,切合时代需求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
6、问题,不但是科学进步本身的需要,更是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和重大要求,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有效保障。(二)科学提出问题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科学问题,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它一定是客观存在而并非虚构的,它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并非材料堆砌。总的来讲,科学问题提出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符合科学规律和伦理道德要求,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理论根据;二是新颖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具备创造性,即这个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过,或者别人提出过但没有系统解决;三是可行性原则,是经过努力创造主观、客观条件,可以解决的科学问题。笔者从多年的审稿与课题评审经历来看
7、,很多文章跟社会现实、人们的感受有距离,说明研究者没有沉下身静下心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深入生活。脱离了现实条件,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科学研究便成为了空中楼阁,这样提出的问题也就丧失了研究意义,既不能引领科学进步,又不能为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这就远离了科学发展的初衷。 二、政府部门社会科学课题的关注点 一个合格的政府部门研究课题,研究者要注重课题在社会公共政策中的作用、课题设计的合理性、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性,这些都是课题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注重政策指向性研究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有必要的,但是首先应该是政策服务,政策导向是第一位的。研究问题的政策性要强,设计的成果具有
8、较强的政策含义。不论是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还是其他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部门的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中,首先要明确产出的成果是为国家服务,弄清研究问题的重点和方向。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需要提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技术方案、重大颠覆性科学技术成果;而作为社会科学,就是要为政府提供政策服务。所谓政策,就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目标,对各种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为协调经济社会诸多关系制定的行为准则。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对政策工具有没有很好的掌握。研究者要深刻地了解各个政策工具使用的原则、条件和效用,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从实际情况看,不少申报者存在研究内容政策含义理解不清
9、,政策运用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顾此失彼,常常是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另外的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现状,摸透各个政策工具的运用原则及效果,以政策指向性引导课题研究,才能真正丰富并完善课题研究成果。(二)合理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课题研究方案包括课题名称、选题依据、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时间进程、研究的材料来源、研究的条件要求、成果预期及表现形式、研究成员的配置与分工。首先,有的软科学课题申报方案设计欠缺科学性,研究方案很难支撑课题研究,或者说很难看到预期成果。通常的问题在于,一是研究方法简单,研究的材料数据来源单一,大量的申报书都是采用政府公布的材料和统计数
10、据。以遗传育种研究为例,亲本很重要,没有自己独特的亲本,研究者无法育出优良的品种。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仅局限公共数据材料也就很难有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贡献。二是调查研究过于简单。比如有的申报材料,通过召开知名专家座谈会,来推动研究过程。而调查研究主要应该是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服务农业农村。虽然向专家调查有必要,但不能作为主要的方法。三是应用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与中国实际情况特殊性有差距。比如研究生猪波动、猪周期,蛛网理论在研究中经常被用到,但往往很难解释实际问题。在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中,蛛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基于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提出的。但中国的猪周期跟典型市场经济下的猪周期是不一样
11、的。这种理论与现实脱节、“拿来主义”在当今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并不是个例,照搬套用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或者用中国数据来证伪西方理论,是不可取的。广大青年学者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教科书来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变迁,而应当在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掘本土化理论,实现理论创新。其次,很多课题研究申报中,课题进度设置不合理。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粮食的课题申报书,进度安排如下,14月份收集资料,56月份调查研究,78月份撰写报告,911月修改完善。实际上熟知粮食生产规律的学者都知道,56月调查研究能看到的粮食生产有很大的局限性,夏粮还没有收场,早稻还在生长,秋粮面积还没落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经济 研究课题 设置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