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9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9篇 第一篇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
2、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
3、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 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作者:秦晓英工作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三中学 第二篇 一、注重兴趣引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
4、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一些障碍及不利于兴趣培养的因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去唤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首先,教师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丰富的专业素养会展现给学生强大的人格魅力,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课堂中的导入、过渡、结课等环节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导入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趣味话题,或者引经据典,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再次,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等手段进
5、行直观教学。教学中直观手段的运用增加生物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学,并学有所得。 二、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大多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尤其是生物领域的丰富性和实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但当学生学到生物基本概念、专业用语等时,便会感到生物的抽象难懂,渐渐会望而生怯,兴趣全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既可以激发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开展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围绕课本中的某一现象或结论,让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定案实验结论的程序展开探究式实验活动。实验中,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交流,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当然生物实验活动也可以拓展到课外实践,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学生以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讲练环节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时间花得多,但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当前减负增效给课
7、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做到精讲精练,努力将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习达到高效。精讲,即教师要能够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问难,创造思维情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教学。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精练,即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问题,掌握所学知识。精练,也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都有进步。此外,优化讲练环节,教师还应尽量做到练习的当堂检测和反馈,不给学生留课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
8、课业负担。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教学节奏、查漏补缺,确保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课堂上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实验教学,优化讲练环节,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生物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作者:吴昌毅工作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第三篇 一、明辨课型,择机选用 多媒体教学在复习课型使用,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在新授课使用,也能在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扩大阅读等方面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所有的课型或课堂所有的时间都
9、以之作为必备的手段。多媒体的应用要找准最佳时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少教师为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往往上课伊始就会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位教师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入本节课题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两组动画,人工合成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和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动画过程。然后教师问:导致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笔者认为,无论多么愚笨的学生也都知其所以然,这样安排又怎能再激发起他们的思考?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展示人工合成的脂双层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的动画过程,然后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就可能提高学生的学
10、习兴趣。等到讲完主动运输后,再展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动画过程,学生经历了对主动运输过程的感悟后再去感知直观形象的动画,那么,收效肯定不一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更加透彻。 二、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媒体充分发挥出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比如课件与挂图和实物结合用以及学案与课件的有机整合。挂图给学生呈现的是二维空间,空间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就会遇到麻烦。而多媒体展现的是三维立体空间,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得信息,认清生物结构。从这一点上,多媒体比挂图有优势,学生也乐意接受多媒体这种模式的教学。但是
11、挂图的二维空间给予了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虽然没有多媒体那么直接,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却省略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变成了记忆知识的机器,学生的能力没得到锻炼,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三、内容决定形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要确立好多媒体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和软、硬件环境,巧妙构思、选择一个既理想实用又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表现方法和形式。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重点有提示,难点有释疑,内容有提问,结尾有测试,测后有答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些课件在制作时往往忽视一些细节的部分,显得
12、有些呆板、单一。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画面的只静不动,或者只动不静,或者没有相应的问题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广大教师必须要继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四、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学生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同时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此外,多媒体预先设定的程序,可能会限制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机智发挥,而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有所偏差时,教师就必须强
13、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这就将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呆板,教学的灵活性被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落实。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多媒体使用的灵活性,防止教学脱节。总之,只有恰如其分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达到课标的要求。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辅助地位,利用电教媒体,对传统教学媒体进行灵活、恰当、巧妙地改造,并完善、发展,通过优化求得效益,使课堂教学进行得精彩,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
14、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我们的课改工作实实在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邴吉芳工作单位:莱西市日庄镇院里中学 第四篇 一、有关探究教学的理论 探究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的联系,经过探究得出一般结论的探究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先获得一系列观察资料,然后对它们进行观察分析,形成假设,经过检验后形成概念、原理或得出某种概括一般是经验先于概念或原理 二、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的实施 生物探究教学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创设情境建立联系引导归纳揭示本质说明原
15、理实际应用深化理解下面结合新授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来探讨一下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该课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探究教学“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这节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较难理解的过程,符合进行探究教学的条件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呼吸,但缺乏内在的认识,同时也存在着误解:认为“呼吸时是因为吸气而导致胸廓的变化”、“人吸入的都是氧气,呼出的都是二氧化碳”等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取探究教学,无论是整节课的程序还是某知识点、某个问题的学习程序,均是教师给学生提供需要的材料,设计科学的程序,要求学生按照观察内容去发现尽可能多的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6、过程的知识通过对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最后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1精心设计,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 根据探究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信息时代教学资源相当丰富,教师要有选择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材料如呼吸运动的动画、胸廓容积变化的图片、录像等就有多种版本,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取最能说明问题而又简明易懂的材料课前还要根据教学设计,精心准备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等细节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教学一般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一些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提供的教学事例,
17、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生动、直观地展示,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多感观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由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得出结论,体现探究教学如探究引起胸廓变化的原因时,请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这样让学生亲身体验,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肋骨的变化,推测呼吸时胸腔内的变化然后再通过测量胸围差、呼吸运动的动画展示进行归纳寻找答案在探究吸气原因时,利用制作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及其演示,胸廓容积变化的录像等,来引导学生得出结果,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设计定向的探究性提问,引导学生归纳 探究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着从具体观察到推理或概括的思维方式,在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后,老师不是直接
18、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如:在探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时,遵循从具体观察到推理的思维方式,设计了系列探究性的提问“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注意观察除了肋骨的升降之外,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观察呼气和吸气时膈肌位置不同的图片,学生归纳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又通过演示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动画和录像,引导学生归纳:胸廓容积的变化是由肋骨间肌
19、肉和膈肌引起的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增大和减少学生在教师的定向引导过程中归纳出知识问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4学生主体参与探究,促进对知识的内化 本节课教学过程采取多样的探究形式,调动学生多感观参与学习,体现主体性学习的理念在多种媒体下进行主体探究,学生参与了体验呼吸、测量计算、阅读感悟、观察、讨论、制作模型、演示以及形成性评价练习等,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条不紊学生在参与不同形式的探究学习中进行观察分析,形成假设,经过检验后形成概念、原理或得出某种概括如:在探讨引起吸气的原因时,通过让学生做吸气动作及模型演示,
20、并设计一系列的提问“胸廓扩大引起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导致胸廓扩大?真是这样吗?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才行膜的上升和下降引起罐内什么变化(模型)?为什么罐内容积的变化会引起气球的扩大和缩小?”然后讨论分析,证实自己的体验,得出结论: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泡也随着扩大,肺内压降低,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气体进入肺并依此类推呼气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推论出平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再通过应用加以强化通过探究、分析讨论,学生主动参与了体验学习的过程,并构建了知识,扩展了思维,体现整体发展的教育观 5探究应用注重挖掘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的切入点 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
2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只有联系实际,生物课堂教学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的切人点,如通过测量胸围差,对比各小组胸围差的不同,进而讨论分析原因,对学生进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肺的功能,提高体质的教育;在理解了由于压力差而导致吸气的原理后,通过学生对“游泳时水超过胸部时的感受、束胸或束腰对身体的影响”的阐释,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实际与知识的联系,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开展探究教学时,
22、教师还必须抓准时机,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采用科学的事实依据,纠正学生的固有的错误认识并及时修正探究过程在探讨“吸气原因”和“进出人体气体含量对比”的问题时,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呼吸时是因为吸气而导致胸廓的变化”、“人吸入的都是氧气,呼出的都是二氧化碳”等的认识偏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通过自学课本实验内容,分组合作测量胸围差,制作膈肌运动模型等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测量计算技能、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在这个课例中,探究计划由教师制定,探究问题由教师
23、提出,资料的收集、记录都得到老师的大量指导,但是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以及问题的答案仍由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并思考才能完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材的某些章节可能只有资料分析或图片观察,但按照探究教学理论同样也可以进行探究教学 三、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引起的思考 实践表明,无论是采用哪种探究教学,都要考虑教学的情感目标和教学时间所以,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就采取演绎或探究,如: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等从水平上讲,定向探究是探究的低级阶段,自由探究是探究的高级阶段,定向探究是自由探究的基础,适于刚接触探究学习的初中学生所以当学生经过一定的定向探究,知道如何去着手解决某一
24、方面的问题,获得某门学科的相应知识后,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如果教学时间充裕,而且希望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能体验到发现的欢乐,就采用自由归纳或自由演绎探究,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动物的学习行为和探究植物根的生长等学生开展自由探究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在整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收集所需数据,检验假设,直到最后自己作出结论由于自由探究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费时而且易出错,所以不宜用在课堂教学上,而宜用于课外活动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实际有侧重地开展探究活动,如:较侧重课堂引导的探究动物的飞行,较侧
25、重课堂小组的讨论和计划的制定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较侧重课堂的实施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较侧重结果的交流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等不管探究活动如何实施,常常是归纳探究中渗透着演绎,演绎探究教学中常需作归纳思维 作者:吴荣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第五篇 一、小组合作方式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生物课堂注入了生机,而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求知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分组问题,因为是否有效地分组直接决定了小组合作模式的高效性,也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分组时,我们可以按照“同组异质,异组
26、同质”的原则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要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内容较少,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了有效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走下讲台,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并从中发现问题,例如,有小组指出:沙漠中的仙人掌常年遇不到水,他们是怎么生存的?还有小组指出:植物的生活如果离开了水,将产生什么结果?等等。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我
27、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小组合作方式的高效进行,进而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可见,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探究能力的前提,是创新精神形成的基础。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生物知识的欲望,进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为了提
28、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个因素对生物产生的影响?蛾为什么只会在夜晚进行活动?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接着,我引导学生对“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做出假设,并顺势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在整个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使学生感受生物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自主实验模式的组织 生物实验
29、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但是,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实验价值在生物教学中的展示。主要原因如下:生物实验器材的短缺;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验器材短缺,只能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生物兴趣的产生。教师思想的不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组织实验就是浪费时间,再加上大部分地区生物在初三阶段就不再开设等等,都影响了生物价值的展示。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价值,以确保“以学为中心”教学思想的高效实现。例如,在教学“临时装片”时,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
30、按照教材中的制作过程,借助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刀片、染液(碘液)以及洋葱表皮细胞等实验器材和材料进行自主实验,并借助显微镜进行自主观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继而让学生在自主实验、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生物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最终也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学习“以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课堂环境中找到学习生物的动力,进而为高效生物课堂的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胡睿工作单位:河北省故城县实验初中 第六篇 一、创设生活情
31、境,在熟悉场景中激发兴趣 课堂源于生活,创设巧妙的情境,让一些生活场景、当地的风俗民情、风景名胜融入我们的生物课堂,既能增长学生的智慧,也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人体的消化系统”时,在探究暴饮暴食的危害时,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一组学生在食堂吃午饭时的照片,有的学生吃得很快,有的学生吃饭时在讲话,有的学生把青菜挑出来没有吃看到这组照片时学生们都愣了:这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吗?也有些学生乐了:这照片拍的不就是我么?看到同学们的表情,我问他们:“大家从这些照片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们立刻炸开了锅,各抒己见,从暴饮暴食的危害,到以后的饮食习惯,甚至是食物之间的相
32、生相克,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总之,在创设了这样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后,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将教学知识穿插于故事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蚯蚓”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蚯蚓的特点来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蚯蚓一家,通过小蚯蚓的口吻,将蚯蚓的一些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贯穿于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中。比如,在讲到蚯蚓的身体结构时,我用了这么一段话“:小蚯蚓的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小蚯蚓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
33、的屁股一个样。”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到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诙谐幽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故事去分析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等,然后再通过观察蚯蚓的探究活动来深入研究环节动物的一些共性。 三、创设日记情境,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情感 日记是一种文学类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用得比较多。但是,将日记用在生物教学中则比较少。在教授“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内容时,我大胆地采用了日记的形式,当然是以一只小长颈鹿的口吻来写的。“今天我无意中翻开了家族相片,看到了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脖子都这么短,而我们现在脖子都这么长呢?”于是,按照这个思路,以小长颈鹿日记式的探寻过程,逐渐
34、剥离出长颈鹿家族进化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进化过程,实际上就体现出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思想。最后提问:我们在小长颈鹿身上可以学习到怎样的品质?学生通过几则日记,不难看出小长颈鹿有着和达尔文一样的锲而不舍、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因此,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强塞硬填,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日记形式的“流水”过程中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在“视听盛宴”中提高效率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生动、直观、形象。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在教授“昆虫”这节内容时,我采用普
35、罗米修斯的交互式白板软件,利用该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先播放小虎队的红蜻蜓,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昆虫,然后播放视频多姿多彩的昆虫,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讲完蝗虫的结构特点后,再分步播放关于蝗虫结构的Flash,让学生充分了解蝗虫的结构,最后通过一段蝗虫危害草原和农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蝗虫的危害。正是由于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这节课才能有如此大的容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创设问题情境,在循序渐进中激发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各种创新能力源于对问题的思考。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有了问题
36、,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让他们主动深入地去思考。比如在上“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课时,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观察曼彻斯特两种颜色的桦尺蛾的数量变化,在让学生观察时,我设置了很多问题:1.从1890到1960年,这个地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工业污染对不同体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4.促使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由浅向深进化的原因是什么?5.这种变化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有什么意义?6.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通过步步深入,层层设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了问题情境创设
37、引起学生探究的强烈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动力。 六、创设实验情境,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真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新课标也非常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利用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个学生实验“,用碘酒鉴定食物中淀粉的存在”。课本中所提到的实验原理是“碘酒是一种常用药品,它是一种棕色的液体。淀粉是一种糖类,它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酒来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所以,这个实验预设的结果应该是看到蓝色。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看到的颜色变化并不都是蓝色,而是呈紫蓝、紫、
38、紫红、赭蓝,甚至是赭色等等颜色。而且,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些颜色会褪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书本上的这个实验原本是验证性实验,但是现在出现了问题,如果就这样敷衍了事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减少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机会。于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和学生一起查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原来淀粉从分子结构上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而支链淀粉遇碘变紫至紫红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实验,我指导学生将整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材料的改进:用熟的馒头、包子、面包等作为实验材料的话,其中的淀粉不完全是直链淀粉。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大米,因为大米中的淀粉经过处理,可以得到较多
39、的直链淀粉。材料用具的改进:大米、清水、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研钵、玻璃棒。实验方法的改进:(1)取34颗大米放在研钵中研成粉末(2)用铁架台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5565之间。(3)将研钵中的大米粉末倒入加热好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4)静置冷却,将上层液体取部分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中(5)在试管中滴加23滴碘液(6)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用实验方法创设情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七、创设评价情境,在肯定强化中张扬个性 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
40、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在学生学习、发言中,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好的优势、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会对学生构成积极的暗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时地用恰当的方式极力评价,予以正面肯定强化。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回答后,我都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及时评价的情境,“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你很善于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当然,评价的情境也可以是学生对其他同学或自身的一种评价。这也是鼓励学生善于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教无定法,新课程下创设生物教学情境,通过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走进生物、了解生
41、物,使之成为有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吴冰芳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第七篇 一、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生物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在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效率意识、层次意识、调控意识和联系意识。1.效率意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教育效率意识。另外,教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但是不能让学生在一些
42、非重点的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尽可能把时间用在重点知识上,一些简单的、次要的问题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通过组织小组或其他的形式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层次意识课堂提问是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层次意识,课堂提问的内容没有层次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例如,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循序渐进,开动学生的脑筋,不能一下子难住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3.调控意识有的教师应用高效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控制意识,过分放松学生,使学生任意设计课堂活动,使
43、生物课堂高效教学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把整个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不能让学生任意地自由控制,不能让学生做一些跟课程无关或相关不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做一些和课程联系紧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效率。4.联系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都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更不能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联系意识,把讲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联系性思维,在实际的活动当中可以把新知识、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二、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应用 1.提高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 教
44、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采用直接导入法、语言导入法或者悬念导入法时,不能只应用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而是要贯彻到整个课程当中,这样能使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减缓学生上课时的疲劳。另外,教师还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结尾,因为课堂教学的结尾,不仅是一节课的总结,同时也是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最好能够留出悬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2.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
45、位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就书说书,学生就师而学。初中生都是被动学习初中生物,非常缺乏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由指挥者变为引导者,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整个课程当中,而教师要放弃指挥权,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困难,达成学习的目标。在课堂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红细胞”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包括“为什么红细胞
46、是红色的?红细胞的形状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有什么关系以及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而引导初中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和相关问题。 3.理论结合实践,使高效教学更加具体化 理论结合实践,使高效教学具体化就是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初中生物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些生物实验或者活动,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到一起。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当中与生物课程内容相关的东西带到课堂,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
47、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校的花草树木等植物,使学生更加了解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组成。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构,同时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现在高效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发展高效课堂教学,使其能够生活化、创新化以及多元化,从而充分发挥高效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杜惠芬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第二中学 第八篇 一 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在操作中加强巡回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实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而动手操作恰恰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学生多动手操作能使发散思维得到培养,达到创新目的。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并亲身实践,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发智力。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大胆思索、探讨、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