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ocx
《循环经济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循环经济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区别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对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并从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全社会层面对其创新系统进行构建,提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完善对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各级政府建立相关的财政支持制度,加大观念教育的作用机制以及建立赏罚分明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生态化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创新机制;创新系统 一、引言 熊彼特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之后创新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和技术哲学等领域,理论流派上形成了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
2、、制度创新学派和区域创新系统学派等,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索罗等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函数,技术创新是内生变量之一;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曼斯菲尔德、卡曼等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家的才能、市场结构以及企业的组织行为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度创新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斯等人认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明晰的产权制度,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影响前者;区域创新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纳尔逊等人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整体。以上四个学派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促进了对技术
3、创新实践的指导,对各国技术创新管理政策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四种技术创新理论在生产过程中均追求单一的利润最大化,遵循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流程,单一的以特定的市场需要作为技术创新的唯一导向,这使得技术创新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却引起了物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等负面的效应,导致了生态和社会的危机。提倡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发展,把生态和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的目标评价体系,是在重视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进一步追求包括经济增长、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的效益,即追求经济效益最高、社会效益最好、生态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相比,生态
4、化技术创新的目标更加完善,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变,如Wassily(11011)、刘琪(2004)、陈甬军(2022)、尹艳冰(2022)均强调生态化技术创新应该向复杂性循环经济技术范式转变,在此为前提展开研究,集中于循环经济技术模式下创新主体具有生态理性的行为规范。李广培等(2022)研究了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分析了五个维度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分析的框架,并且研究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制度结构和功能的理论框架;廖丽平等(2022)研究了低碳战略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效率,分析了各个因素对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途径;詹志华和董皓(
5、2022)认为技术创新在功能上和系统上具有双重生态意蕴,应改变二者独立的状态,进行必要的整合。综上,研究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文献比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转变,基于消费者行为导向层面促成技术创新生态化,基于制度约束机制设计的层面来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实现。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实现模式,但是技术创新生态失灵的问题,往往与创新企业、消费者生态非理性以及生态技术创新制度约束无效有关,所以,单一依靠市场或单一依靠政府,都不能形成自组织的技术创新生态失灵校正机制,需要系统的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转变机制进行研究,对生态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6、,辅之以相应的制度环境来推动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变。 二、传统技术创新和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比较分析 生态化技术创新较之传统的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创新目的、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体系和稳定性等方面分析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区别(见表1)。第一,在创新目的方面,传统的技术创新单一追求经济利益,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生态化技术创新不仅追求经济利益,也以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因此,生态化技术创新更加符合人类长远的发展要求。第二,在创新过程方面,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只是简单的线性生产模式,即资源产品废
7、物生产流程,这个过程的终端是排出废物垃圾,并且不进行任何处理。生态化技术创新是非线性的循环生产模式,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生产流程,这个过程的终端又是另一个开端,就是转变废弃物为再生资源,进行再生品的生产,这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有利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三,在创新成果方面,传统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循环的生产模式,重视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以及产品生产的社会环境效应,所以,生态化技术创新会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第四,在创新体系方面,传统技术创新的创新要素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
8、境,它的创新系统重视这些要素的协调整合。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利益分配和评价监督机制,这就要求系统内各功能单位的协调和系统的整体性,因此系统协调性更强。形成稳定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系统要求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社会(大循环)层面的全面发展,其中,企业(小循环)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关键层面,它是形成区域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的前提。第五,在稳定性方面,传统的技术创新,其创新一旦形成,进入生产流程,稳定性就比较好。生态化技术创新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容易形成“搭便车”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量化创新主体的收益,影响了创
9、新主体的积极性,所以稳定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规制生态化技术创新,这也是生态化技术创新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创新机制 1.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传统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而且,由于它的非线性循环经济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影响因素还包括利益分配和评价监督机制。首先对各个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第一,创新主体。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相似,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创新主体也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所不同的是,创新主体的职能更加复杂,它对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生态责任,协调生态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生态化技术创新主体的职责及
10、行为边界需要得到更加具体的界定。第二,创新资源。创新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是指自然资源,非物质资源包括知识、技术、资金等。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物质流的循环,在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非物质资源可以促进物质投入的节约,并且减少生产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扰动,改变传统直线形的经济流程,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的。第三,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创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创新所在地区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创新的软环境也是创新的氛围,它是创新主体对环境创新特性的主观知觉与描述,这种知觉会影响个体的动机、态度、信念、价值观和创新行为,最终影响整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制度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经济 生态 技术创新 机制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