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在养老金金融领域。参与度较低,且多为国有大行从目前养老金三大支柱看,社保基金仅工行、农行、中行、交行4家国有行获得托管资格。企业年金仅工行、建行、招行获受托管理资格,国有五大行及招商、中信、民生、浦发、光大共10家银行获得账户管理和托管资格,养老金业务的受托、投资管理等核心环节主要由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牢牢控制。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养老金业务有严格的准入限制,中小银行无法获取相应资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经营限制,缺乏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经验,在资质、能力上均有所欠缺,国内也仅有2家银行通过控股基金获取了投资管理人资格。
2、(二)养老服务金融类产品及服务。碎片化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多数商业银行针对老年人口的金融服务重视不足,产品和服务较为零碎,仅兴业、光大、上海银行等将养老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尝试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养老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主要原因:一是多数银行未给予养老金融足够重视,未建立完整独立的养老金融业务组织架构;二是银行内部部门分割情况较为严重,而养老金融产品多涉及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导致产品研发困难,周期较长;三是银行现有的考核体系多关注短期利益,而养老金融投入产生回报周期较长,导致经营机构缺乏开展养老金融的动力。(三)养老产业金融领域起步较晚、参与度不高。养老产业涉及社会多个产
3、业领域,通过总结,可细分为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用品及娱乐四大板块。其中,养老地产参与机构多为大型房地产商、保险公司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由于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风险不可控等原因,多不愿参与其中。对于养老服务产业及养老用品及娱乐产业中的饮食、服装日用品、保健品、休闲旅游等行业,由于整个产业尚处于分散型、盲目型发展态势,缺乏整体布局和系统性规划,产业内多为小微型企业,导致银行无法形成统一的授信标准和产品模式。养老用品及娱乐产业中的医疗康复行业,由于前景明朗,银行多采取积极的态度介入。 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养老金融顶层设计。1.将养老金融上升至战略高度。
4、发展养老金融是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一条重要途径,无论从其外部的社会价值还是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都应成为商业银行未来转型的重点方向。从上海银行实践看,占其零售客户12%的养老金客户,贡献储蓄存款的50%以及零售客户综合资产的42%,可见在多数银行向零售方向转型的大趋势下,养老金融业务也是零售转型的一个突破口。2.成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目前,多数银行养老金融产品多散落在各业务条线,不能形成合力,无法构建统一的养老品牌形象和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因此成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整合行内的养老产品和资源,势在必行。对于该专营机构,一是要明确其职能和授权范围。由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
5、老产业金融三块业务领域涉及到零售、公司、资管、渠道管理、营运、网络金融、科技等众多条线,应先根据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明确专营机构的职能范围,厘清与各相关条线的职责边界,并进一步对专营机构在产品服务研发、营运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等领域职能进行细分。3.加快养老金融相关人才储备。养老金融业务综合性、专业性、政策性强,对内需了解传统银行业务,如零售业务、投行业务、运营管理等,对外需了解老年人口需求,更要懂养老金资产管理、企业薪酬福利管理、法律、财税管理等,对于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这部分人才也是当前银行缺乏的。对银行而言,一方面,要做好内部的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内部人才的跨条线沟通交流培养机
6、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队伍;另一方面,做好外部人才吸收工作,组建在投资、税务、遗产、房地产、医疗保健等方面专业水平较高的外部专家团队,并通过转培训等方式,带动整体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二)积极布局养老金业务。1.以企业年金为核心点,切入养老金金融事业。商业银行参与最多的是企业年金运作,管理运作企业年金的经验较为丰富。随着养老金改革及市场化推进,围绕养老金的运营管理,商业银行将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是深挖企业年金的附加价值,围绕企业年金客户进行全方面的养老金业务。如,对高级管理人员设计补充养老产品和意外险产品,对普通员工设计缴费、投资规则更加灵活的弹性福利养老金产品等。
7、通过以企业年金为核心产品的一揽子养老金产品服务,既可以节约营销和运营成本,又可以扩大业务辐射范围。二是强化在主动资产管理、账户管理以及资金托管业务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主动资产管理能力。随着资管新规以及理财新规的落地,银行资管业务将进一步向市场化、净值化的方向转型,为商业银行强化主动资产管理能力,未来对接养老金业务,尤其是获得养老金的投资管理资质提供可能。三是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建立股权合作关系。2.深入挖掘养老金客户群体价值。养老金业务是养老金融业务的起点,其背后大量的老年人口群体,是商业银行的潜在客户。对多数银行尤其是地方城商行而言,有部分养老金的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切入点,转变养
8、老金增加网点运营负担的传统思维。一方面,用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减少网点排队等待时间、提供实时短信提醒等基础性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口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养老金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针对养老金客户,提供更加专属化、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激发其潜在金融需求,提高其对本行产品的粘性,力争成为这部分客户的“主办行”,以进一步挖掘这部分养老金客户的商业价值。比较现实的做法如苏州银行作为苏州市民卡的唯一主办行,在卡片中集成了银行金融功能(银行账户、养老金领取、网银支付宝转账等)、社会保障功能(社保、卫生)、公共服务功能(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园林等场景快速结算),提升了卡片的综合应用性功能,提高卡片
9、使用频率。(三)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提供综合化养老服务产品。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并挖掘老年人口的金融需求。养老服务金融的核心是老年人群,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养老金融在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上的统一。一方面,由于每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环境、风土人情各有差异,金融产品覆盖也有所差别,老年人口实际的金融需求和获得的金融供给之间的缺口存在区域性差别,不能简单的将他行的结论和产品复制到所在经营区域。只有通过实地调研,才能有效识别真实的供需缺口,并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和服务,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能力有限,不清楚自己需要或存在何种金融服务。因此,商
10、业银行需加强同业调研,了解国内乃至国外先进金融机构的口碑产品和服务理念,并进行本土化加工,通过邀请部分老年人口试点体验的形式,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有步骤有策略地推广产品,通过供给端改革,引导出老年人口新的金融服务需求。2.品牌化经营,构建综合化、专属化的养老产品服务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需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梳理、整合,并不断完善,形成综合化、系统化的养老产品服务体系。具体来看:一是细分养老客群,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有针对性的将养老客群前移(50岁以后的人养老储蓄需求已比较强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进行差异化的产品配置,并打造统一的养老金融品牌,全方位推广;二是提供专属产品,
11、基于老年人口习惯升级基本的存、贷、汇功能,形成统一的养老金融专属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产品门类,围绕以房养老等维度开展融资产品创新,针对老年人口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提供财富管理与咨询、服务;三是提供场景增值服务,将产品链条向养老消费领域延伸,如退休顾问、健康咨询、法律服务等咨询服务,及电子商务、医疗预约、家政预约、代缴费等服务,最终构建围绕养老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圈;四是改善并丰富服务渠道。对于传统网点,分析现有客群,对老年人口较多的网点可转型为养老型支行,在网点布局、操作辅导、流程简化等方面加以改善,同时推出适应老年人口使用习惯的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产品,加强远程服务体验,提供功能更加简单化
12、、多元化的电话银行服务。3.服务便捷化,加强科技投入应用。对于老年人口而言,简单便捷的金融服务,更能契合其生理特征。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对产品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精简不必要的环节,尤其在老年客户使用端,减少复杂的操作步骤,如多数银行客服电话流程繁琐、功能复杂,多数老年客户无法正常使用。基于此,上海银行上线“养老金客户服务专线”,用简单的操作和易懂的语言,提供更便捷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应加强养老金融服务领域的科技应用,用智能化的手段,提升产品和服务效率,同时,在应用新技术的产品应用时,编制清晰的操作手册,向老年人群进行专业化
13、的产品辅导,培养其产品使用习惯,保障新技术能够被老年人所接受。4.注重人性关怀,提高产品的接受度和落地性。老年人口是这个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对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需注重对这部分人群的人性关怀,做到产品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养老金融业务才能持续长久。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养老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需更加注重与老年人群直接接触的渠道端的服务水平,人工环节如网点的柜员、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远程客服人员,以及外包的他养老服务提供商等,硬件环节如自助设备、网银、APP等,需在每个流程节点充分体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中的人性关怀,能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对此,一是要加强服务培训和价
14、值引导,对养老金融服务的输出人员,提供专业化培训;二是在考核上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三是加强监督和回访,建立养老产品、服务体验的回访机制,保证产品的生命力。(四)深研养老产业链,拓展养老产业金融领域。养老产业具有领域广、产业链长、投入大、回报慢、综合效益明显等特征,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在资金融通和项目管理上的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围绕融资、投资、服务三大基础性需求,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1.在融资层面,根据产业、企业的特征以及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匹配不同的融资产品。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研究力度,对养老地产、养老医疗、养老软件开发、养老旅游文化、养老家政生活服
15、务等产业的行业特征、行业政策以及核心企业等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利用债务融资、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工具,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并进一步将服务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核心配套中小企业。2.提供专业化的银行服务。充分运用交易银行业务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嵌入养老产业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中,接入企业的产业链平台或直接为其提供标准化的产业链协同平台,为其提供包括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托管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结算、供应链融资、优化财务管理等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3.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丰富产品支持体系。如与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合作,为养老产业综合提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养老产业基金、养老信托计划、养老设施租赁等多样化产品组合,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养老产业。四是提供项目管理上的咨询服务。商业银行基于在养老项目选择、项目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帮养老机构和企业避免出现诸如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帮助养老产业持续性发展。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