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体验性博物馆展示设计探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字技术与体验性博物馆展示设计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技术与体验性博物馆展示设计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字技术与体验性博物馆展示设计探讨 摘要:在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当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公众参观博物馆需求的提高,也对博物馆空间展示及服务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体验设计成为数字时代博物馆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下博物馆存在展示形式单一,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充分等众多问题。通过分析体验设计影响下博物馆展示活动的变化,对博物馆体验维度进行归纳总结,研究数字技术时代背景下体验性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策略。即以人为核心、注重空间情景的营造、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构建线上虚拟体验馆。 关键词:数字技术;博物馆;体验性;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博物馆是记录历史、承载民族记忆、融贯古今的地方。现代
2、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博物馆的内涵、使命、理念及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博物馆展示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公众参观博物馆需求的提高,也对博物馆空间展示和服务功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对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体验性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当下博物馆展示空间存在的问题 1.1展示方式传统单一 根据国家文物局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5788家,博物馆热成为中国文化新风尚。但目前,我国博物馆大多呈千馆一面的造型特征,博物馆展示手段、展示形式单一,主题缺乏新意,缺少吸引力。 1.2体验诉求的提高 现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观展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人们
3、观展的目的,不再是单纯接受展品所传达的信息,更加注重满足其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传统展示空间的形式面临着很多挑战。 1.3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充分、不平衡 我国博物馆先后经历了传统化、信息化、数字化三个阶段,数字化技术虽很早就应用于博物馆领域,但各地、各级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充分,也不平衡,应用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呈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受成本以及技术限制,虚拟现实项目设计粗糙、真实感较差。二是受固有博物馆传统模式制约,以及传统文化影响,观众普遍参与度不高。 2体验式博物馆展示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1体验与博物馆展示空间 受信息时代“用户体验设计”和经济学领域“体验经济”的影响,“体验”一词
4、愈发受到大众关注。目前对“体验”并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体验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个人的亲身经历”。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将体验解读为“人身体在环境中的运动与世界建立联系,使身体的感知变成一系列持续存在的体验,而感知即通过五感来感知世界”1。总结来说,体验是指人参与活动所获得的可供回忆的个性化的感受。博物馆展示空间是信息表达最重要的空间,是将实物展示以及虚拟媒体展现给观众的空间。博物馆空间体验是指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对于展品、展示方式及空间环境所获得的信息反馈,即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获得的个性化感受,是需要观众参与的一种社会性活动,过程以人为主体。因此,博物馆展示
5、空间设计研究应着重将人的行为活动、心理活动等作为考量因素,加入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让参观者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展览活动。 2.2当下博物馆展示活动的转变 2.2.1参与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博物馆大多遵循“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想,所展示的展品以固定的形式,依据一定的时间秩序、历史演变或艺术品类别等,通过陈列语言的运用进行展示,并配以图片、文字语言等进行单体实物展示说明。展品与参观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二者之间存在隔阂,不能形成交流。参观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二者很难产生相应的共鸣2。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打破了观众与藏品之间的壁垒,大多数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通过激发参观者感官刺激,来实现
6、观众、展品和环境之间的互动。使观众融入到展示过程中,成为展示活动的组成元素之一(图1-图2)。在观展过程中,参观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更加主动参与和探索。2.2.2展示形式:由物质性向非物质性的转变在既往的博物馆空间中,展示形式以物质性为主,主要指从传统展示设计中传承并延续下来的展柜、展架和实体展品或者实体场景的塑造3(图3)。但受展厅规模以及展品保护原因等限制,馆藏的古代字画、古代服饰等一些珍贵特殊藏品,都只能进行部分展示。数字媒体技术的加入,使得博物馆展示形式由物质性向非物质性转变。非物质性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或者体感技术所营造数字化的展示场景,其场景的特点是以数字设备
7、的存在作为依托,没有具体实际的物质形态。非物质手段将实体进行动态化演绎,物质手段与非物质技术融合成为博物馆主流的展示方式(图4)。2.2.3展示方式:由静态向交互的转变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呈静态-动态-交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静态展示。博物馆的标本、模型等实物,通过展架、展台等设备进行展示呈现。第二阶段,动态展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原来静态展示的基础上,展示模式采用动画、影像等声、光、电技术,利用动态影像技术呈现传统的静态展品4(图5)。第三阶段,交互阶段。交互包括人与机、人与环境、人与人的交互(图6)。博物馆展示空间交互体验实质在于关注参观者的真实体验需求5。 3博物馆体验维度分析 3.
8、1根据参与者的情感层面 基于人的需求,应重视博物馆情感化设计。参观者的情感体验是通过人的知觉感知引发的一种高层次体验。博物馆情感体验可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次6。本能层次由最初感官体验触发的本能反应,即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时,通过感官接收外在信息所获得的第一真实反应。行为层是感受和体验博物馆的过程,促使我们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空间造型、色彩等特征,更要关注于空间设计背后,带给参观者的情感体验。反思层是一种心理活动,参观过博物馆后的反馈与评估。 3.2根据参与者的参与水平 根据参与者的参与水平,可以将体验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指人可以对体验活动施加个人影响7,例如,博物馆考虑到观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技术 体验 博物馆 展示 设计 探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