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面对的难题及发展对策.docx
《校报面对的难题及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报面对的难题及发展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报面对的难题及发展对策 一、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 (一)版式、内容程式化,在受众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校报形成了一副固有的“老面孔”:多为四开四版小报,一版为要闻版,刊载近期学院重大活动、会议报道;二版为教学科研版或论文版,刊载本校或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或教职工的论文;三版为校园生活版或综合信息版;四版为文艺副刊。概而言之,整张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乏善可陈,相当大一部分校报要闻版和综合信息版充斥了会议报道和领导讲话,成为了“会议摘要”和“讲话记录”版。而因版面有限、信息量少、模式程式化、报道范围窄、趣味性差等原因,校报在师生中受欢迎程度普遍不高,有的校报刚发
2、到师生手中就被扔到了垃圾箱。 (二)时效性不强,发行量偏低,经济效益低或毫无经济效益 报纸的英文是newspaper,直译为“新闻纸”,实质上应该具备受众面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校报似乎很难具备“报纸”的特性。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101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报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年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校报因出报周期过长,时效性不强,往往充当“马后炮”的角色,令读者看到的“新闻”实际上都是一周前甚至半年前的“旧闻”,吸引力、可读性均不强。 同时,由于高校校报
3、“不面向社会公开征订发行,不刊登广告或进行其它经营活动,办报人员不发记者证,不评新闻职称”的硬性规定,众多的高校除了学校拨付的有限的经费维持出版,毫无经济来源,纵想提高报纸质量和加快出版周期,都因无经济支撑而无法实施。 (三)校报受众的挑战以及编辑队伍的挑战 高校校报的受众主要为高校师生,他们具有品位高、素质高、学历层次高、思维敏捷活跃、接受能力强、知识面广等特点,因而对校报的质量要求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如前所述,当前我国高校校报时效性不强、信息容量小、报道范围狭窄、内容与形式程式化,难以适应高校师生的需求与期望。另一方面,高校校报编辑部自身条件差,这也构成制约校报发展的重要“瓶颈
4、”。当前众多高校校报编辑部工作条件简陋、人手少、任务重、工作复杂。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一个编辑要负责从策划、选题、组稿、写稿、编辑、校对直至发行、计算并发放稿费等全部事务,学习和钻研采编时间极其有限,业务水平很难提高。在个别院校,校报编辑甚至由党办或党委宣传部干事兼任,情况更为糟糕。 (四)校园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对校报的冲击 高校校报因自身缺陷以及各种困难,形势已经不容乐观,而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以及校园网的竞争压力,更造成对校报的冲击。校内有线电视以其声像结合,能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以及迅速、滚动式的播出,深受师生喜爱;校园广播也以其“短、平、快”的有声传播和时效性紧密结合的优点,得到师
5、生青睐;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其多媒体传播、时效性强并能实现读者与采编人员的互动,更是深得师生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欢迎。现实情况是,往往校报至少需要3天才能刊载的新闻,电视、广播、网站却能在事件发生的当天的第一时间作出反映,网站还能实施在线读者调查、读者留言等互动功能赢得受众,使校报在校园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高校校报如何走出困境 (一)积极改革,引入市场机制 高校校报疲软的根本原因是经费问题。笔者认为,新闻出版部门应该对有公开刊号的高校校报,在联合校报主管、主办部门切实加强对校报的指导与监督的基础上,允许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比如允许打一定范围的广告,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出售等,使校报能够拥有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对 难题 发展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