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急嫁成本收益.docx
《女大学生急嫁成本收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大学生急嫁成本收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女大学生急嫁成本收益 摘要:对于女大学生“急嫁”问题的分析,学者大多忽略了“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认识来规避风险”这一特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通过对“急嫁”和就业各项成本投入和实际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急嫁”确实是当前女大学生对就业高风险的一种短期的理性规避方式,但这种表面上的“合理性”实际潜藏着深刻的危机。“急嫁”行为侧面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女大学生;急嫁;就业;成本收益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婚姻的话题热潮高涨:“70后”、“80后”的“闪婚”、“隐婚”、“恐婚”,“85后”的“毕婚”、“急嫁”等。尤其是近些年来,女大学生“急嫁”现象引起
2、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人们从多角度进行了剖析。这些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一)个人角度分析 消费和享乐主义盛行、对自身社会和事业价值的否定、金钱观念的扭曲和自身道德的沦陷、婚姻爱情观的背离、自身就业期望过高、意志品质缺乏磨练、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等。这些分析切中了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婚姻选择上的重要作用,着重于主观方面的归咎。 (二)社会角度分析 传统“妇女归家”思想的回归、性别歧视、高校的盲目扩招、世俗观念“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属性和家庭属性同时被强化、高校人格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缺失等。这些分析强调了现实社会对女大学生婚嫁行为的影响,揭示出了社会转型大背景
3、下的环境异变对女大学生导向混乱的现状。 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都主要出于社会预期作出评析,而少有站在女大学生本位上切实考虑她们面对“急嫁”或就业的选择时的现实困境与实际需求。 如何选择婚姻是每一个女性的正当权利,但却受到种种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女大学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而高素质人才不自食其力反而选择嫁入“豪门”与大众对女大学生理想化的社会预期有较大反差。其直接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将当下社会环境与女大学生的个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分析,忽略了人在做决策时的经济理性。关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每一项选择,都是建立在综合衡量个人与社会各种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理性意识来为未来规避风险的过
4、程。现从经济学成本收益角度,比较就业和“急嫁”各自在成本与收益上的效益差距,初步探寻“急嫁”背后的理性根源。 二、一般性分析:急嫁规避失业风险的一种途径 高等教育完成后,女大学生主要通过就业和嫁人来收回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 然而,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家庭消费中有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而城市居民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平均花费14万元,目前城市居民家庭子女教育费用来源有89.6%来源于家庭工资收入。暂且不论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费用,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大学高等教育结束,完成人力资本投入的教育经费不可小视。我国的高等教育从11016年6月
5、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开始走向大众化,具体体现为高校毕业生2004年为280万人,2022年为340万人,2022年为413万人,2022年为495万人,2022年为559万人,2022年为610万人。事实上,据2022年麦克斯公司调查显示:截至4月底,202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39%,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签约率为30%。以上数据初步显示,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高等教育投资并不意味着能够找到高收益的工作。 目前,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依然存在。调查表明,65.3%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是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37.1%的女生在求职中有多次被拒绝的经历。江西省妇联相关的专题调研显示
6、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 从法制角度来看,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都做了保障男女平等、女性就业权利等的法律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非但没有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不平等问题,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其应聘成本。例如,规定男女同工同酬,一般的企业在既不违反法律规定,又不违背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往往选择尽量不雇佣或少雇佣女性职工,实际上加重了女性的就业压力。 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女性求职相比男性有更大心理压力。女性的生理体质普遍较弱,不宜从事流动性大、体力消耗过多的劳动。此外,女性的独立性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不能单独从事高风险的工作,更需要关注
7、自身的生理健康与人身安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对急于用人的各个单位,女性的就业心理压力明显高于男性,这就直接造成了求职的困难。 严峻的就业形势,或隐或现的就业歧视,不够完备的法律制度,与女性自身的自卑心理结合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些客观因素的驱动之下,以急嫁来替代就业就成为女大学生规避失业风险的途径之一。于是,女大学生选择通过“急嫁”有经济基础和事业基础的成功男士来规避失业风险、收回教育成本并取得更大收益。 三、就业和“急嫁”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按照经济学理论模型,女大学生的这一行为就可以看作是其在高校教育投资市场上失利后,利用自身的资本引发的新一轮在婚姻市场上的投资。以下便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
8、来分析“急嫁”是否能够为女大学生带来比就业更多的收益。 (一)成本分析 设就业的总成本为C1,总收益为R1;“急嫁”的总成本为C2,总收益为R2。当R2-C2R1-C1时,选择“急嫁”收益较高;当R2-C2R1-C1时,选择就业收益较高。当R2-C2=R1-C1时,选择就业和“急嫁”的收益相等。 就业的总成本C1为大学教育总成本和选择就业所需要追加的成本;“急嫁”的总成本C2为大学教育总成本和选择嫁人所需追加的成本。设大学教育的总成本为T(在分析就业和“急嫁”所分别产生的成本时,因为对于同一个女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急嫁,大学教育是已经发生了的前期成本,因此均用T表示),选择就业所需追加
9、的成本为x1,选择“急嫁”所需追加的成本为x2。得出就业的总成本C1=T+x1,“急嫁”的总成本C2=T+x2。大学教育的总成本是相等的,现分析除去大学教育后就业和嫁人所需追加的成本。 1、因就业所需追加的成本 假设经过半年时间女大学生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这期间所需追加的成本x1包括:心理成本a1、直接成本b1和间接成本d1,即x1=a1+b1+d1。心理成本a1指为找工作其所需承受的压力等;直接成本b1指找工作途中所产生的通讯费、交通费、简历制作费等;间接成本d1是指就业所需放弃的除婚姻以外带来的损失。 2、因“急嫁”所需追加的成本 同样假设,经过半年的时间女大学生可以找到其要嫁的人。所需追加
10、的成本x2包括:心理成本a2、直接成本b2和间接成本d2,即x2=a2+b2+d2。心理成本a2是指为寻找四有男人而所遭受的压力等;直接成本b2是指搜寻合意的四有男人所需的化妆费、通讯费、上交给婚姻介绍所的费用等;间接成本d2是指嫁人所需放弃除就业以外所造成的成本。 就业的总成本就是C1=T+x1=T+a1+b1+d1,而急嫁产生的总成本是C2=T+x2=T+a2+b2+d2。T是相等的,由于就业和“急嫁”所产生的心理成本是一个心理感觉,与个体差异性有关,为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将其忽略不计,即a1=a2。半年内,就业和“急嫁”所花费的直接成本是相当少的,可以认为b1=b2。而选择就业和“急嫁”
11、所需放弃其他收益的机会是相等的,那么d1=d2。得出C1=C2。 目前,问题就可以简化为就业和“急嫁”各自所产生的收益R2和R1的比较了。当R2R1时,选择“急嫁”收益较高;当R2R1时,选择就业收益较高。当R2=R1时,选择就业和“急嫁”的收益相等。 (二)收益分析 无论是就业的总收益R1,还是“急嫁”的总收益R2,现将就业的总收益R1划分为经济收益m1、社会资本收益f1、就业机会收益j1、亲人收益r1、情感收益s1五种。同样,“急嫁”的总收益R2也划分为经济收益m2、社会资本收益f2、就业机会收益j2、亲人收益r2、情感收益s2。即就业的总收益R1=m1+f1+j1+r1+s1,“急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大学生 成本 收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