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饮食文化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梅花饮食文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饮食文化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梅花饮食文化研究 摘要:梅花入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殷商至清代、从宫廷到民间均有相关的饮食记录。以梅花制作的菜肴不仅具备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而且成品造型多清新高洁、富有审美情趣,同时含有风雅的人文内涵,是众多花馔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梅花的主要食用方法包括生食、做主食、制作饮品、汤类、腌制小菜和做辅料点缀等,主要菜品有梅花粥、梅花汤饼、蜜渍梅花、生拌菜和暗香汤等。现代社会以梅花直接入食者较为少见,而以梅花形、色、香元素为主制作菜肴的梅花宴逐渐发展成型,整场宴席在延续古法制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许多新颖的菜样,令人们在赏花的同时也能品尝到新鲜的梅花菜肴,体验沉浸式的梅花之旅。梅花饮食市场前景
2、广阔,将为景区带来更大效益。 关键词:园林植物;梅花;可食用;人文内涵;梅花宴;创新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洁脱俗的象征。梅文化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大量的咏梅诗词是文人骚客展露才华、颂扬梅精神的体现,而梅花除了赏花、闻香外,还可入食。食用梅花种类主要是绿萼梅1,其花蕾为绿色,花瓣为白色,开花有香味。用梅花做成的菜或点心叫作梅馔,梅馔也是梅花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梅馔文化除了利用梅花本身制作的食物外,还包括描述梅馔的各种诗词文章和相关典籍。梅花馔不仅仅只包括用梅花入食,将食品制作成梅花的形状也可称之为梅花馔。相比于实际食用梅花,人们更看重的是借由梅花这一象征所表达出来
3、的美好含义和蕴含其中的精神寄托。 1梅馔文化概要 花馔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商初大臣伊尹在论说当时天下的“菜之美者”时说:“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华即是花,由此可见当时的古人已经用花来入菜,将花卉作为可食用植物的一部分,是菜食的一种。战国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中的“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等诗句都说明了花卉食用自古有之,从先秦到汉代再到唐代,未曾间断2。到了宋代,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更是集中记录了十几种与花相关的食谱,这其中就包括梅花汤饼、梅粥、蜜渍梅花和醒酒菜等数种以梅花为材料的食谱3。与林洪同时期的诗人杨万里
4、也是一位梅花食用爱好者,他曾在朋友的宴席上明确表示白糖要全部留给他搭配吃梅花:“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4”以梅花为食显然并不能果腹,但由于梅花品性高洁、不畏严寒、坚贞傲雪,文人雅士认为食用梅花是一件雅事,可以借此抒发感怀、愉悦身心,彰显自己品位不俗。南宋杨万里在瓶中梅花长句中注解说:“予独倚一株老梅,摘花嚼之,同舍张监簿,蜀人,名珖,字君玉,笑谓予曰:韵胜如许,谓非谪仙可乎?”食梅到此种意境,诗人已然具有仙人的气质了4。由此可见,梅花馔自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寄托远大于其实际食用价值。 2梅花食用方法 2.1做素菜。2.1.1生嚼。花史记载:“铁脚道人,常
5、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诵南华秋水篇,嚼梅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梅花带暗香,生于寒天雪地之中,和冰雪同嚼,寒香沁人心脾,清气满溢。2.1.2用白糖佐以梅花嚼食。南宋杨万里很喜爱这种吃法,直接写了一首夜饮以白糖嚼梅花:“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先生清贫似饥蚊,馋涎流到瘦胫根。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肉。5”不仅能用梅花下酒,还能和着白糖直接生吃,这种吃法在当时清贫诗人的味蕾上还创造出了肉的味道。此外,他在另一首诗的诗句注释中解释了加糖生嚼梅花的味道:“余取糖霜,芼以梅花食之,其香味如蜜渍青梅,小苦而甘。5”此种搭配略带苦味而终甜,有点像蜜
6、渍青梅果的香味,想必令人回味无穷。2.1.3凉拌菜。群芳谱记载:“宋宪圣后,每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杂之。”同样的故事在山家清供中“牡丹生菜”一篇里也出现过:“宪圣喜清俭,每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以杂之,其香又可知矣。6”此种做法有点像今天的蔬菜沙拉,将各类生蔬凉拌,只不过在其中还要加上梅花,应是别有一番鲜嫩芳香。2.2做主食。2.2.1梅粥。山家清供里有“梅粥”的做法:“扫落梅英净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熟,入英同煮。杨诚斋有诗曰: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6”收集落下的梅花清洗干净,用雪水煮一锅白粥,等熟了之后加入梅花同煮,一锅梅粥就完成了。普通的米粥在加
7、入梅花后增添了特有的清香滋味,既简单易做,又不失雅趣。梅花粥不仅是一道日常粥品,在药用上也有很好的保健养生效果。采珍集曰:“萼梅瓣,雪水煮粥,解热毒。”一百零一草镜记载,白梅花可“开胃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7。由此可见,梅粥能开胃生津止渴,并可入肝解郁,用雪水煮的粥还可解热毒,对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小腹胀痛以及肝郁犯胃引起的胃脘胀痛、食欲不佳、大便不调等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8。2.2.2梅花汤饼。山家清供里有道“梅花汤饼”:“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尝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出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一百零一余花,可想一食亦不
8、忘梅。后留玉堂元刚有和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6”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先将白梅花和檀香屑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浸泡过的水和面擀皮,用梅花形状的模具将面皮压制成梅花状,等到煮熟后放入清鸡汤内即可食用。每位食客只限量供应200余片,想必品尝的时候心内也不忘梅花。梅花形状的面片在清汤中上下沉浮,恍神间有如在孤山脚下,看到片片飞玉,漂浮于西湖粼粼碧波之上,充满意境之美。这道菜肴虽然没有直接食用梅花,但梅花的影子无处不在,既有梅之形状,又有梅之香气,吃的时候还能联想到梅花的景象,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食客的清雅之趣。2.3零食小菜。2.3.1蜜渍梅花。山家清供中有食谱“蜜渍梅花”:“杨诚斋诗云:瓮澄雪
9、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敲雪煎茶,风味不殊也。6”此处白梅即为本草纲目中的霜梅,又叫盐梅,即用盐汁渍过的青梅,酸、咸、平、无毒,时间久了则表面上霜发白,故也称白梅。蜜渍梅花的做法就是剥一些白梅肉浸入收集好的雪水中,让雪水先吸收一些白梅果肉的酸咸味,再放入新采摘的梅花,浸泡一整夜,第二天取出用蜂蜜浸渍,即制作完成。这道梅花小菜可以下酒,与敲雪化水煮茶的风味相较,一点儿也不逊色。2.3.2醒酒菜。山家清供中另有一道小菜“醒酒菜”:“米泔浸琼芝菜,暴以日,频搅候白,净洗捣烂,熟煮取出,投梅花十数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梅花 饮食文化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