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日课程如何培养幼儿传统文化.docx
《民俗节日课程如何培养幼儿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节日课程如何培养幼儿传统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俗节日课程如何培养幼儿传统文化 摘要: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培养还存在一些困境,包括重传承,轻儿童视角;重形式,轻文化内涵;重活动,轻课程建构;重合作,轻家园共构。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要把握双重价值,找准发展核心,提升文化素养,再构家庭文化。 关键词: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民俗节日课程 促进幼儿认识、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是中国学前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对近30年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培养的研究中,可见学前教育为此所做的探索和尝试,并逐渐从单纯的文化传承转变为对儿童文化的关注,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的双重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和
2、实施,推进了学前教育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研究,形成强有力的价值支撑和方向引领,成为现在和未来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关注与审视: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培养的困境 (一)重传承,轻儿童视角 优秀的文化必须进行传承,但传承的对象是儿童,必须考虑科学性、适宜性、教育性和生活性,一旦为传承而传承,脱离参与主体对文化的体验、认同和创新,就失去了对优秀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因此,无论是借任何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都必须将成人文化转变成儿童文化,积极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儿童视角去体验和理解,才能真正促进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产生1。 (二)重形式,轻文化内涵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选取的
3、载体众多,但有的缺少精神文化层面的传承,暴露出形式大于内容,忽略文化内涵的问题,例如,中秋节请小朋友带来月饼进行分享,仅让幼儿知道吃月饼这一个习俗,没有对节日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忽略了其背后中国人对团圆、共享文化内涵的追求。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明确传统文化内涵,一方面将这样的文化自觉转化为课程实施力,另一方面对儿童所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解读和融合,才能将文化内涵的传递隐身于各种活动中。 (三)重活动,轻课程建构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与生命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关注幼儿在某种活动中的体验和发展,缺乏对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幼儿节律的解读和支持,就只能形成一个个单列的活动。课程不仅是过
4、程,更是承载幼儿成长的主要方式,课程服务于幼儿,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从课程建构视角对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幼儿进行整体分析和把握,找出不同的发展核心,让幼儿在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下,从体验、理解到创新中,逐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 (四)重合作,轻家园共构 现在幼儿园中的家园共育,更关注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参与态度和程度,满足于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拍手叫好和积极支持。因此,对家园共育更侧重于家长参与性和合作性,忽略通过幼儿这一媒介,影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反思和调整,尤其是在当今对传统文化重视的背景下,只依靠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为幼儿创造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观察
5、和思考的机会,同时以“小手牵大手,大手引小手”的方式,让亲子互动的价值从单一的大引小转变成大小共促、家园共进的尝试3。 二、实践与探索: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基于对问题的审视以及我园二十年来对传统文化育人课程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发现体验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只有体验,才能慢慢地将过程转变成自己的经验,体验的过程也是情感逐渐靠近的过程,滋生出认同感。因此,在课程构建中,我们确立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俗劳作、传统科技和民族体育五大板块构建“民俗节日课程+”,并在实施中形成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把握双重价值: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双重价值的实现 我们在关注文化资源的同时,亦关注现实生活
6、中的幼儿,融化汇合,合成一体,综合影响幼儿。在实践中,我们做到“三关注”。第一,关注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的融合。民俗节日课程体现着民俗节日承载的优秀文化,即文化价值,成为课程构建和实施的有效起点和归宿,教师应在传递文化价值的同时,结合现代幼儿的需要,不断挖掘和开发其教育价值,促进课程实施中师幼的共同成长。第二,关注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融合。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流传至今,是一代代成人创造和沿袭的,这其中更多反映出成人视角下的传统文化,因此一味地满足沿袭和传承,不去了解和发现民俗节日中儿童的想法和做法,即儿童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就会失去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因此,需要在融合中培育民族文化意识。第三,关注文
7、化传承与探索创新的融合。民俗节日课程参与者注重文化的传承,也追求创新,但并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异,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把握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结合幼儿真实的生活形态进行创造,既通过民俗节日课程为幼儿提供新空间,对新内容进行探索和创新,又为教师在新空间中解读和支持现代幼儿的发展提供可行性。 (二)找准发展核心:儿童发展与文化认同有效链接的依据 文化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既服务于我们,又外化于我们的行为中。课程实施中需明晰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与文化认同感有效链接的依据,让教师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发展核心。小班突出“萌趣”。小班幼儿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经验相对少,且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被动地参与到传统节日
8、中,因此小班年龄段我们突出“萌趣”,让幼儿在环境的浸润和哥哥姐姐的带动下对传统民间文化产生兴趣,愿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尝试。中班突出“悦情”。中班幼儿通过认知的发展和对周围生活的好奇,对传统民间文化有一定的参与经验,但没有建立丰富的情感通道,因此,中班年龄段我们更突出“悦情”,从美丽的传说将幼儿带入一个温暖、浪漫的故事里,开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发现,在体验多种活动中悦纳自己、他人、社会,以情感带动行为,去接近和认同。大班突出“生发”。大班幼儿已经在园经历了两年的传统民间文化浸润,并且在传承典型习俗中有了更多的自我表达,生发出更多的自己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这个阶段我们突出“生发”,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俗 节日 课程 如何 培养 幼儿 传统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