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
《物流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流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物流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业务范围很宽,新技术层出不穷。物流类专业是伴随着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工、管结合的专业,实践性强。由于受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更新慢、某些物流活动很难在实验室模拟等因素的约束,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整体设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引导机制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应对策略,该对策已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物流类专业;工程教育;创新能力 一、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物流类专业指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专业和供应链管理专业。截至2022年,我国有
2、128所高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500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开设采购管理专业和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少,本文不予讨论。物流工程专业侧重于物流工程技术的培养,是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侧重于物流活动的运营和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都是应用性学科,注重科学知识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提高物流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都是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多依托管理类学科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起源情况则比较复杂。物流工程专业与工科联系紧密,各学校多依托原有的工科专业进行建设,像起重设备、自动化、
3、信息技术、交通工程、港口机械、港口与航运等专业。不论物流管理,还是不同学校各有侧重的物流工程,与传统的专业相比都有明显的应用特色,实践性很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学校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但由于不同的学校物流专业起源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以及受经费、所处城市行业发展的约束等因素影响,各学校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面、同一教学周期的不同环节,两者相辅相成。为了规范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出台了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
4、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清楚地指出,这两个专业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工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我国的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几类,所在城市的行业发展水平也大相径庭,导致不同学校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有差异,也很难整齐划一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很受我国重视。很多学者对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建设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不乏对西方教
5、育发达国家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朱昌平等学者对美国的高校进行考察,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研究了美国高校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的差别1;陈新忠等以德国的大学为背景,研究了国外高水平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2;潘黎等研究了国外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探索了国内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3。在研究和学习国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国内高校和学者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王启立等设计了以实践教育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4。刘金龙等基于项目式学习和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建立实验
6、考核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谢火木等提出了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为基础的“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模式6;张毅等也围绕实验、实训、实习三种实践教学类型,探索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7。王海燕依据物流类专业教学的制约因素,构建了从导论课、专业课到研习课的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体系8。王忠军等提出了以实践教学成效为导向,建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科研与应用、学期与假期、见习与实习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9。林媚珍等则从教师、教学团队及教学资源的角度,探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0。这些研究,都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物流类专业是工管结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物流类本科毕业生
7、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过程不仅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也受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教育部教指委制定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虽然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但方案制定时并没有预料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如此迅猛,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路线和措施,也没有限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因此各高校在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各自专业设置的特点、学校基础建设条件和学校的外部条件,建设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当前物流行业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在过去十年间,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物流技术日新月异,远超此前几十年甚至数一百零一年的发展总和。当前物流行业呈现出以下
8、特点:(一)物流类业务涵盖范围宽除了传统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类型的企业以外,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物流企业,如采购、快递、电商、信息平台等。此外,制造业及其他大型生产企业都有物流部门。因此,物流类业务范围覆盖面非常宽广。(二)物流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近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计算机视觉、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电商从订单处理、拣货到最终的快递箱装车,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在一些大学校园和社区,无人送货车可以直接从物流站点送到楼下,并自动通知货主到楼下取货。这些活动,不仅综合利用了机械、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物联网、
9、运筹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而且率先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三)以应用为导向物流行业是应用导向的,物流技术没有既定的理论体系。其他领域的技术只要能在物流行业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有可能在物流行业催生新的应用,甚至引发业务模式的变革。换言之,物流行业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以上特点,给物流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平台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作为一个办学历史较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环境都不甚完善,尚存在以下问题:(一)各学校课程体系差别大。虽然物流类专业办学历史较短,但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类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为了满足物流类人才的社会需求,
10、六一百零一余所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类专业。筹建物流类专业的时候,不同的学校所依托的学科基础不一样,培养人才所面向的行业也有较大差别,导致课程设置的差别较大,课程体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二)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更新都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新的信息技术很快就能在物流行业得到应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物流行业,逐渐向无人化作业转变。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探索试行改进”的过程。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最终课程体系基本稳定,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物流行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速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导致物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出现不久其内容就
11、可能与社会实践的需求脱节,其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大学生一参加工作,就发现很多工作中用到的新技术在大学里并没有涉及。(三)物流活动的链条很长,有些环节没法在实验室模拟。物流活动的链条起于原材料的采购,中间环节有运输、储存、企业内流转和加工、订单处理、中转、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直至抵达用户手中,有时甚至要回收退货。再完善的实验室,也只能模拟某些环节的活动,不可能模拟整个物流过程。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环节实验室根本没法模拟。所以物流类专业必须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方能解决所有环节的实习问题。由于上述因素的约束,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没有完全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物流类专
12、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教学环节对不同学生教学效果差。异性大和理论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松散,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类型的活动,不是硬性要求,学生覆盖面有限,对学生教学效果不均衡,差异性大。未来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定位,也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有的同学对科学研究更感兴趣,打算将来读研究生并从事研究型工作,则可能对科研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对工程技术性实践活动兴趣稍差;有的同学对工程技术问题感兴趣,则会非常重视参加工程技术类实践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对非强制的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同学自律性强,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自己,也有的同学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类专业 本科生 实践 教学 体系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