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技巧探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技巧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技巧探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技巧探究 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30年代优秀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一生中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其音乐理论及创作也为我国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思乡是黄自先生艺术歌曲创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写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本文会从不同角度来浅析思乡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黄自;思乡;演唱技巧 一、“思乡”的创作背景 思乡是黄自先生1932年完成的抒情性艺术歌曲,由著名的词作家韦瀚章先生填词。黄自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他把希望寄托于音乐创作,希望能以此激励人们团结共进,克服危难。故而创作了艺术歌曲思乡,这首歌曲深切的表达了黄自先生忧国忧民的爱
2、国情怀,也刻画出海外万千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以及盼望山河统一的美好期许。 二、“思乡”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旋律特点。思乡是一首具有现实意义的抒情性艺术歌曲,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其旋律婉约优美,扣人心弦。前奏部分由钢琴弱力度演奏,轻快柔美的曲调仿佛早春时节万物萌发的声音,只要听过,便会在心底生根。第一乐段的首句歌词也呼应了前奏的意境,“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而紧随其后的“独自个凭栏无语,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也清楚的向听众交代了第一乐段的整体情绪。思乡的第一乐段运用大量的半音变化手法,在浅吟低唱中借景抒怀,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明的细雨中,在垂柳下与啼血的杜鹃一同为乡愁黯然神伤。
3、第二乐段的旋律特点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用连续半音上行的手法使情绪到达新的高度,为高潮部分“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我愿与他同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思乡第二乐段的整体情绪更加高涨,旋律走向如点燃的火焰,越烧越猛,深刻的描绘出作者对时局担忧又无力改变的复杂心理。(二)调式调性分析。思乡是采用单二段曲式写成的,为降E大调行板(Andante),4/4拍子。整个歌曲结构规整,篇幅短小,风格雅致,由26小节组成。前奏3小节,第一乐段8小节,为4+4方整乐段。间奏4小节引用前奏第1小节前三个音,起转调过渡作用。第二乐段9小节,为4+5非方整性乐段,部分转为g小调,与第
4、一乐段形成对比。尾声3小节,与第二乐段第9小节叠入一小节,全曲终止在主调主和弦的主音位置,完满结束全曲。 三、“思乡”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语言的运用。说到歌唱语言的运用,我们便要搞清楚“说与唱的区别”。生活交流中的语言表达只需要吐字清晰,把句意表达清楚即可,并不要求音色好坏,而歌唱中的吐字发音便要与之有所区分,它比生活中的语言更夸张,更要求表现力。以思乡第一乐段歌词“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为例,针对这段歌词我们可以运用“两拼法”来演唱,“两拼法”即为在拼音中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如:丝:s+i=si;系:x+i=x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乡 艺术歌曲 演唱 技巧 探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