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docx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先辈在日常生活中保存下来的文化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自然的出现并不断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由于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影响、人口流动的变化和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的转变,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和喜欢非遗文化知识,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非遗的宣传推广、传承和保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文坡芽歌书在中小学的传承现状,提出一些非物质文化在中小学传承发展的解决措施及方法,希望以此能让更多的人重视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中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保护与传承
2、;坡芽歌书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现代化,非遗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步恶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如何保护和继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呢?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传承是当下最佳的、最有效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方式,而中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中小学校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重大责任。 一、富宁壮族坡芽歌书背景 2022年,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发现了坡芽歌书。坡芽村位于云南与广西交界处右江上游,这个村子居住着55户壮族人家,村中的房舍
3、都是干栏式的建筑。在村民农凤妹的家中,存放着一块宽约一英尺,长余二尺的白土布,它绘有81个物象符号,如月亮、星星、树木、稻叶、犁、斧子、和鸟等。白土布上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着一首固定的民歌,每一个图案的功能相当于一首歌的标题,共记录有歌曲81首,均为壮族情歌。坡芽歌书整首歌集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年轻女人从相遇、认识、坠入爱河、一起变老的情感过程。坡芽歌书在村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些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二、非遗在中小学保护传承的传承现状 (一)政府及学校重视程度不够。2022年12月12日,富宁县文化局了多措并举做好坡芽歌书保护传承工作,面向社会举办坡芽歌书传承培训班,进一步深入
4、开展坡芽歌书进校园、进村社、进机关等,从而形成社会关注和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富宁县只有坡芽村一个传习馆。在富宁一中只有“五四”文艺晚会,坡芽歌书合唱团才进行一次演唱。富宁县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剥隘镇坡芽村的坡芽歌书、板仑乡龙迈村的彝族铜鼓舞、归朝镇孟村村的壮剧。但从富宁第一中学、新华中学、板仑中学等中小学校的调查来看,只有坡芽歌书走进过中小学校园,但是大多数人也只是知道坡芽歌书,并没有学生会唱,更不用说了解。(二)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校虽然重视音乐教学,但更加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程,为了保证学生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中的学习效率,音乐课往往被安排在注意力不容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文化 遗产 中小学 传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