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宁波市201-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宁波市201-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宁波市201*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宁波市201*年环境爱护工作安排宁波市201*年环境爱护工作安排发布时间:201*-2-209:05:32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201*年是我市深化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漂亮中国”生态文明雄伟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接着围绕我市十二次党代会制定的全面推动“六个”加快战略,努力实现“两个基本”和“四好示范区”总体目标的重要建设年。为此,全市环保部门必需将牢牢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工作主题,根据我市今后五年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要提出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在整体思路上:更加注意生态文明考评体系的完善强化,将主要生态建设任务和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各地年度总体发展考核目
2、标,真正形成多部门共同推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更加注意强化源头把控,不断优化区域生态功能和产业布局,严格实施项目、空间、总量、质量四为一体的准入机制,完善项目公众参加制度,努力实现项目建设中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有机结合;更加注意区域行业环境整治提升,通过综合治理,达到区域、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适度、布局优化、工艺改进等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区域行业的转型升级;更加注意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不断优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坚持履行区域重大环境问题协调和督查工作职责,努力实现各地政府在环境爱护中取得真正实效;更加注意提高环境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环境监察执法网格化责任体系,加快推动移动执法、溯源执法等工
3、作机制,努力实现环境监管震慑违法行为的强大推动力;更加注意突出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推动重点企业加快环境信息公开、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等方式,努力实现企业自觉履行环境管理各项要求;更加注意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深化推动排污权有偿运用和交易工作,引入环境爱护第三方监管机制,努力实现环境管理向市场化、社会化等多元模式转变;更加注意突出公众参加机制,拓展重点区域、行业环境信息发布内容,引导公众参加各类生态创建,努力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良性局面。(一)以严格开展和落实环评制度为前提,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源头监管,着力实践在发展中爱护、在爱护中发展的环境管理新理念。以修编完善新
4、一轮全市生态功能区划为龙头,切实根据生态功能区划要求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行项目、空间、总量、质量四位一体的准入机制,严把项目审核关。引入重大敏感项目询问评估决策制度,充分考虑项目产业结构、规划选址、污染物公众敏感程度等因素,力求通过前期专家询问把关、公众广泛参加等工作,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公众基础。强化项目过程监督、回顾性评价等工作制度,重点解决部分项目批建不一等突出问题,并对环境违法现象严峻、区域或流域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区域坚决实行“一票推翻”和“区域限批”。(二)以重点区域和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提升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和谐发展之
5、路。在重点区域整治方面,切实落实国家、省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十二五”工作规划要求,制定出台我市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推动临港、化工区域大气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加快实施一批涉及化工、煤场、码头等污染源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治理工程,重点消退恶臭、挥发性有机物、作业运输扬尘等公众反应剧烈的污染源,切实变更当前我市临港、化工区域环境面貌。在重污染行业治理方面,在完成201*年度电镀、印染行业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基础上,201*年重点开展化工、造纸、铸造、再生金属熔炼、废塑料再生利用等行业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强化项目提标改造、总量限制、节能减排指标约束等“组合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
6、出机制,防止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和重复建设,助推区域转型发展。在危废整治和监管方面,接着加快危废产生和处置单位的“双达标”创建工作,提速完成“十二五”整治目标并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开展生产化学品环境状况调查工作,逐步建立危化监管和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在农村生态建设方面,通过优选并建立治理效果好、推广程度高的农村环境爱护专项资金项目库,逐步形成以中心农村环境爱护专项资金为龙头、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并引导社会各方投入等为补充的建设投入格局,不断推动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三)以完成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为重点,着力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加快实施我市“十二五”其次批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包括新扩建污水处理厂工程4个(
7、鄞州鄞西、滨海,北仑岩东、宁波杭州湾),新增污水处理实力19万吨;新建污水主、支管网,全市提高污水处理负荷约5万吨;完成8台共计600万千瓦机组断旁路工程,11台共920万千瓦机组脱硝工程;并再次推动全市固废、医疗危废等处理设施扩容建设。持续加大监测监控工作力度,探讨出台宁波市电煤环保管理规定,建立煤耗量月报分析制、硫份监督性监测制、电厂减排绩效公告制等措施,确保年度污染减排目标圆满完成。深化开展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等专项治理行动,并全面启动清洁土壤行动安排:完成三年三期城市“禁燃区”建设并向有关县(市)延长,稳步推动“黄标车”激励淘汰政策制定及高污染车辆限行试点工作,加快落实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工
8、作目标考核机制,综合整治城乡结合部垃圾无序焚烧现象,着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接着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和区域地表水爱护工作,提高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巩固内河整治成效,实施水体调控和水质常态维护,提升内河水质和景观效果;出台全市清洁土壤行动方案,推动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示范工程,逐步提高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四)以建立高效、科学、公正的环境监察监控实力为基础,着力营造区域环境和谐平安的社会效应。深化贯彻全省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监管网格环境责任考核制度,以接着推动环境监察稽查工作和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为载体,上下联动,在实现我市环境监察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环境风险防范和
9、污染事务处置的快速反应实力。完善“阳光执法”机制,推行环保系统内部惩罚案件案前公告制度,推广运用电子惩罚平台和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建立环境违法企业行政约谈制度,通过教化警示企业法人,督促企业刚好改进环境违法行为;探究建立“溯源执法”机制,通过在污染源下游区域布设监测监控点位,上溯排查偷排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不断提高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强化监测监控实力建设,完成省控大气站点新的空气质量监测设施和全市大气自动监测站点复合污染监测设施改建任务,主动推动市环境监察、监测机构增编、增配工作,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实力满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环境诉求的新的发展须要。(五)以创新机制政策为手段,着力开创环境爱护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助推政府完善区域健康发展的询问决策机制。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控专题探讨,深化分析我市大气污染物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