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研究7篇.docx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研究7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学研究7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科书衔接性研究 1教科书衔接性的内涵 教科书衔接性是指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之间的衔接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同一学科内部的衔接性;另一方面,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前者主要基于对不同阶段同一学科之间的衔接性或同一阶段不同板块之间的衔接性进行的研究,例如“大学数学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脱节问题与衔接研究”2、“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之间课程衔接特点研究”3、“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4、“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与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衔接研究”5、“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教学的研究”6、“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及实践”7等
2、然而,对后者的研究甚少这里主要关注后者,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的衔接性展开探讨,主要是指数学教科书与物理、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内容的衔接性,即在各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教科书使用中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性;数学教科书与物理、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内容上存在的衔接性问题,即各学科(物理、生物、化学)教科书使用中所需数学知识的相关课程滞后、表述不一等 2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衔接性现状 2.1数学教科书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明显改善 物理离不开数学,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运算和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旧教科书中,数学教科书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力学部分(物理高一上册)所需数学知识的滞后
3、:其一,关于力的表示本质上是向量,但旧教科书中因为向量知识的滞后性,所以未能很好的将力的表示与向量联系(表述为“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其二,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向量运算”,同时相关力的求解问题实际上是解三角函数问题然而,三角函数和向量部分均属于高一下册的数学内容,因此与物理教科书之间出现衔接性问题此外,曲线运动(物理高一下册)涉及一部分空间立体几何知识,远远先于数学课程(高二上册)新课程改革,模块课程的编排使得数学教科书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有了明显改善,例如表1关于高一数学、物理新旧教科书的比较表1中数学新旧教科书的整体内容前置,但各部分内容编排顺序基本不变;物理教科书的整体内
4、容基本不变,但部分内容的顺序有所调整,并与数学课程相衔接例如,物理新教科书高一上期的微调就显得非常智慧将旧教科书中的“力(相互作用)”与“运动”部分交换,使“相互作用”部分置于后半学期展开教学,并与数学新教科书的“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衔接教科书之间衔接性的改善直接受益于教学,受访的物理教师认为,过去“三角函数”、“向量”等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教学的现象在新教科书中得到了。 2.2数学教科书与化学教科书的衔接性更为紧密 高中化学对数学的要求除了运算和思维方法以外,知识方面主要体现于立体几何旧版本数学教科书与化学教科书的衔接性问题并不明显,主要体现于化学第一册(高一)的NaCl、C60结构示意图
5、,第二册(高二)涉及分子立体结构等,对学生的空间立体几何的理解及空间思维有一定要求数学新教科书中,立体几何部分提前至高一下期教学,为学生理解必修三(高二上期)中的化学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打下基础,衔接性得到基本改善访谈中,化学教师谈到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后,有助于对空间结构模型和部分示意图的理解,如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必修二)、干冰晶胞、金刚石晶体结构和晶胞示意图(选修三)等 2.3数学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的衔接性存在突出问题 高中生物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旧教科书中,生物所需的“统计与概率”知识集中体现于必修二的第六章“遗传和变异”,这部分
6、是高二下期的起点;然而,数学教科书中的“概率”是高二下期最后一部分,显然滞后于生物教学的需要与旧教科书相比,生物新教科书与数学新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问题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生物课程的起点从高二下放至高一,并包含了需要求解概率的相关遗传知识,同时数学教科书的“统计与概率”部分设置于高二上期的必修三中 3影响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衔接性的原因探析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衔接性有所变化:既有衔接性改善的方面,例如数学教科书与物理、化学教科书;也有衔接性问题加剧的方面,例如数学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影响教科书之间衔接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学科体系内在关系,学科课程标准间的衔接
7、性,学科课标和教科书编写过程中的交流与共识,模块课程的使用顺序 3.1各学科体系的内在关系影响教科书的衔接性 衔接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教科书不易兼顾各学科体系发展的联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都有各自的学科体系,各学科教科书首先保证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然而各学科与数学的联系紧密程度是不同的,例如物理学与数学的联系较化学、生物学更密切,所以物理教科书与数学教科书的衔接性得到较好改善;生物学作为近现代快速崛起的一门科学,需要应用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支撑,而统计推断思想到18、19世纪才开始萌芽,以概率论为基础、以统计推断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的数理统计学直到20世纪才建立8受访数学教
8、师认为,统计与概率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应该置于代数与几何教学之后,不可将其设置为高中数学内容的起点,所以生物教科书与数学教科书的衔接性问题突出 3.2各学科课标间的衔接性影响教科书的衔接性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主要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性将直接影响学科教科书的衔接高中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的衔接性呈现差异,不甚乐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数学课标”)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能力的素材9,其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
9、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数学与其它学科衔接性的重要性,并出现“物理”10次、“化学”4次,举例指出数学与物理、化学的联系:“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能借助几何直观求出一些几何图形和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简单化学分子模型的对称群”等但是,数学课标对数学与生物的衔接缺少明确要求10与此同时,物理课标中出现“数学”4次11,化学课标中没有出现“数学”12,并且对同数学之间的衔接性均没有明确指出;生物课标略微关注衔接性问题,其中出现“数学”1次,并指出“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它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
10、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与有关课程的衔接”13可见,各学科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对学科衔接的高度重视,作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南,不利于学科教科书衔接性的改善 3.3各学科课标和教科书编者的交流影响教科书衔接性 数学课标、教科书与学科课标、教科书编写过程中,编者之间的交流影响不同学科课标、教科书之间衔接性课标与教科书编写过程,往往是由本学科的专家、教授、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等共同完成的,然而却缺乏对其它相关学科的系统、深入的认识,缺乏其它学科人员的参与,显然编者主要关注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容易忽视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尤其是学科之间深层次的兼容与发展
11、数学教科书编者与学科教科书编者之间的交流,与一线数学教师、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都将影响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 3.4模块课程的使用顺序影响教科书的衔接性 2022年颁布了新课程标准,模块课程成为新课改的亮点,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备受争议一方面,模块课程学习时间短,灵活多样,易于组织实施;另一方面,教科书数量增加,模块顺序选取不易把握,容易造成教科书内部、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问题模块间的衔接性不仅包括学科内部的模块衔接,也包括学科之间的模块衔接;从结构上讲,包括传统的单向递进结构、横向并列结构以及交叉结构可见,模块课程使得教科书的使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模块课程使得新教科书之间衔接性更为复杂,其使用顺序成为
12、影响教科书衔接性的新因素各省市提出了不同的必修模块教学顺序供学校参考选择,使得衔接性问题情况多样例如,数学必修模块的不同使用顺序导致教科书衔接性问题的差异性情形中,“14523”与“12345”是较为广泛的两种使用顺序,假如其它理科学科模块使用顺序不变,那么对于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后者比前者的衔接性更好(必修三提前),但同时后者也拉开了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必修四后置)这里的衔接性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模块课程从衔接性角度讲,将不具有灵活性;倘若各学科模块因地制宜的搭配,学科衔接性将不同层度的受到严重影响可见,如何选择各学科教科书模块的使用顺序直接影响教科书的衔接性 4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
13、科教科书衔接性改善的建议 4.1加强学科与学科教育的发展与衔接 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大力加强学科发展,也要关注学科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学科研究的支持与投入,也应该加强对学科教育的支持与投入首先,加强学科之间的衔接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各学科交叉、兼容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这需要人类意识的提高,例如杨振林先生对数学与物理的关系认识“真是奇迹,一些数学概念提供了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14其次,加强对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视,是推动学科融合、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学科教育起步较晚,例如发展相对较快的数学教育,直到11012年全国也才只有1本(套)教材(十三院校中学数
14、学教材教法),直到11013年全国只有3位教授,目前也尚无专门的学科理论体系尽管这些年,学科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相比大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学科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再者,学科研究者应该立足于多角度、多学科进行研究,加强学科交叉和学科整合,从理论层面突出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教育研究者应该关注学科研究者的研究,清楚认识学科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意义、作用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理清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学科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科书编写的衔接创造条件 4.2加强各学科课标和教科书编写的衔接性 课标编写过程中,需要加强各学科编者之间的交流,加强对学科衔接性的重视,这是教
15、科书编写的标准与指南;各学科教科书编写中也应该体现学科编者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学科之间内容的衔接(下面以教科书编写为例)首先,数学教科书编者与其它理科教科书编者之间应该深化交流与认识,促进各学科教科书的相互照应数学教科书编者应该了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科书的编写情况,重视一线数学教师及其它学科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与学科教科书编者交流,把握学科体系,关注学科衔接其次,学科教科书应该遵从各自学科体系发展的内在关系,兼顾学科之间的衔接其中,数学教科书应该遵从数学体系,同时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科书也应该充分兼顾数学教科书的内容编排数学教科书与其它学科教科书之间应该增加必要的关系性提示,使教科书之
16、间的衔接性外显化,促进教科书对教师、学生的导引功能例如,生物教科书必修二中的“遗传”部分,应该呈现类似于“概率相关知识请查阅数学必修三”的提示;同时,数学必修三中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也应该呈现类似于“统计与概率普遍应用于生物等学科当中”的提示与此同时,配套教辅资料可以对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提示做出详细的阐释和引申 4.3加强各学科模块课程设计与使用的科学性 新课改将模块化教学引进高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但是模块课程是否适合中国高中教育之水土还有待实践检验,不可轻易断言尽管有学者认为“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15,但实际上组合方式并非想象的多样性,传统教育模式及其学
17、科体系等限制使得看似灵活多样的模块课程遇到阻碍针对数学课程的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要求:首先,加强各学科模块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需要关注各区域教科书的使用情况,需要重视不同模块课程顺序搭配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可将学科模块课程的“混搭”视作“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遵从学科发展规律,设计较为科学、较为全面的学科模块课程其次,加强各学科模块课程使用顺序的科学性,需要加强模块课程理念的宣传与推广,深入落实对各省、各地区相关教育部门的宣传,加大对一线教研人员、教师的培训,在课程模块选取和搭配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学科课程模块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学科全局观念,考虑各学科模块之间的
18、联系 4.4加强数学教师与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舒尔曼(Shulman)认为,教师知识主要由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一般课程知识组成16其中,从学科角度谈教师知识应该不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而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涉及,加强教师知识的宽度与深度是改善教科书衔接性的积极措施此外,加强数学教师与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是改善教科书衔接性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衔接性问题很少,并且有13%的数学教师从未发现有衔接性问题;学科教师均认为衔接性问题存在,并且大部分学科教师认为衔接性问题偶尔存在与此同时,近乎一半的数学教师认为同学科教师交流衔接性问题的情况很少,但大部分学科教师
19、认为交流情况相对更多对比可知,学科教师比数学教师更清楚衔接性问题及其影响,数学教师缺乏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学科教科书衔接性问题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改善因此,需要加强数学教师与学科教师的交流面对新课标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问题,应该加强学科教师的数学教学意识和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意识,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共识,合作互补,共同改善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另一方面,教师访谈中,学科教师们普遍认为数学知识需要之时予以补充,对于衔接性问题由谁来补充,数学教师与各学科教师表示出了不同的态度85%的教师都不认同滞后的数学知识由数学教师补充,其中数学教师偏向于双方共同补充,学科教师更偏向于自己去补充:数学
20、教师认为尽管自身教学任务重,但是滞后的数学知识属于自己的学科内容之一,所以只能根据学科教师的需求适当补充;学科教师认为尽管滞后的数学知识属于数学课程内容,但数学教师很难根据学科需要补充知识,所以倾向于自己凭借已有的经验去补充此外,大多数学科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补充相关数学知识,例如生物教师通过抛硬币的方式为学生引入概率和相关公式与此同时,学生们表示滞后的数学知识大部分是由学科教师补充的,讲解匆忙、不具体,甚至不加解释直接应用于解决学科问题因此,滞后的数学知识不能单凭学科教师补充,需要数学教师的协助,只有数学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应对和改善教科书衔接性问题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1、共同发展数学教育与学科教育均应考虑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或其它学科中的问题,进而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对其它学科的实用价值有所理解17,并在数学应用中发展思维,在发展思维的同时注重数学应用18学科教科书也应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兼容并包新课改以前,中学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毕竟是简单的、有限的,再加上学生的知识总量少,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限制,能为中学生所接受的实际应用问题并不多19,并未充分意识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作为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新课改以来,各学科教科书从数量、使用上都有明显变化,数学教科书与学科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呈现新气象,高中数学教科书与物理、化学教科书之间的衔接
22、性得到较大改善,同生物教科书之间的衔接性问题亟待解决各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教学均应加强联系、相互照应,促进教科书使用的顺利开展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能拓广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多学科性数学素材,让学生懂得数学对整个科学领域的贡献。 作者:陈朝东工作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第二篇: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要注重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首先得明确何谓整合整合,在教学中是指将涉及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等要素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相结合的一个过程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
23、将高中数学的知识合理呈现,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来获取、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整合,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方式,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此外,在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也得以提高整合也即发展是学生、教师在信息资源的帮助下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发展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就是期望达到可测量、可操作的一种理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能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拓展数学教学视野;学生也能了解数学的本质、勇于发现和探索,提高自己对资源优化组合的能力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教学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