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创业教育的调查结果与特征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创业教育是一个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欲搞好创业教育,必须准确弄清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需求及影响因素。为此,笔者选取襄阳、随州两个地区600名家长、社会和政府工作人员,一所普通高校和三所高职院校的2500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生的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等情况,从“你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需求、培养方法认可、支持建议与自我创业准备”四个维度,设计了政府、社会、家长、大学生对“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需求建议调查问卷(表1),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详列表1。共发出3101份调查问卷,回收210
2、10份,回收率为95.81。删除82份数据不全答卷,有效率为93.16。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2888份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Alpha值为0.869,表明信度好,符合研究要求。为进一步验证可信度,又与陕西、武汉等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比对,相同内容调查结果均呈正相关。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便于对创业教育需求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先按“最需要(正确()5-4*)不需要(正确()1-0*),依次递减记51分”的方法逐项记分(如:5档时,每档记1分:很需要(正确)(5*)5分,较需要(正确)(4*)4分,需要(正确)一点(3*)3分,不太需要(正确)(2*)2分,不需要(正确)(1-0*)
3、1分;4档时,每档记1.25分:很需要(正确)(5*)5分,较需要(正确)(3-4*)3.75分,需要(正确)一点(2-1*)2.5分,不需要(正确)(0*)1.25分;3档时,每档记1.67分:很需要(正确)(5-4*)5分,需要(正确)(3-2*)3.33分,不需要(正确()1-0*)1.67分)。再按均值法(每题分值权重系数累计得分率%)计算全部调查结果的需求度分值,最后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分析,比较对创业教育的认知需求、培养方法认可、支持建议和自我创业准备的差异(见表1)。 1.对创业教育认知需求的差异比较 (1)萌生创业动机、产生创业兴趣、对自主创业的看法比较:受调查者均普遍认为“创业
4、光荣,是学生能力的体现”。只是社会各界人员源于不同出发点,对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P<0.05)。(2)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了解程度比较:因各校已开展创业教育,学生主要了解创业政策和程序方面的知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创业教育方法和实训条件”。(3)需求创业教育的特征比较:社会和学生均一致认为创业教育“十分需要,建议必修”。只是源于就业压力的不同,有的需求欲望强烈些,有的需求欲望弱些(P<0.05)。(4)主要需求特征:男生高于女生(因生理和心理差别,男人胆识和勇气多胜于女人);文科生高于理科生(因理科较文科易于形成创业产品);临近毕业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迫于就
5、业压力);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会造成较大的人文素质差距,在认知创业和参与创业程度上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 2.创业能力与准备自我创业的差异比较 通过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创业知识、创业计划书设计和健康心理素质,有信心和勇气准备创业的学生达10%。但毕业后实际进行创业的不到2%,86%的学生仍选择了“先就业,后创业”。这说明学生的创业信心和承担风险的勇气还有待历练提高。以上研究内容与武汉、陕西地区的研究文献呈正相关。 3.提高创业能力的方法模式认可差异比较 现代大学生的政治责任心、文化素质与认知能力都较高。他们对问卷中列出的“组成创业教育
6、的要素、提高创业能力的指标、怎样加大创业教育力度、你最喜欢的创业教育方法和应形成怎样的培养模式”等指标元素,95%以上均认可,呈高度正相关。说明所列因素可作为设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参考。 4.对创业教育支持建议的差异比较 (1)支持学生自主创业的比较: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宣传支持大学生创业,101%的家长鼓励支持孩子创业,地方政府也行文支持大学生创业,减免有关创业手续、费用。因各自所处位置不同,支持的侧重点各不相同(P<0.05)。(2)推荐“提高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模式”的比较:本院学生提出了15项建议,其它3所学校分别提出12项建议,说明现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责任还是较强的。产生这种差
7、异(P<0.05)的原因可能是非本校老师调研,未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65家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为:16项指标中,满意4项(敬业精神强89%,动手技能棒87%,思想品德好85%,遵纪守法好80%),占25%;较满意9项(身心健康71%,基础专业优67%,微机外语66%,适应应变强59%,团队意识强50%,合作精神好50%,协调能力强49%,争先创优好46%,就业创业快46%),占56.2%。总满意率达81.2%。说明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能力素质大有提高。同时也找到了3个薄弱环节(创新能力强18%,组织管理强16%,兴
8、趣爱好广14%),占18.8%。创新能力、兴趣爱好和组织管理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今后加强完善这方面的创业教育培养找到了依据。 三、当前创业教育普遍现存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缺乏准确定位 各校对创业教育的长期性、重要性和引领性认识不足,没有看到它是高职教育质量与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竞争的突破口,而把它作为必修课纳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育人体系中,与各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系统的课程标准与学科体系。使大多数学生未受到创业教育,致使学生的创业源动力不足,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来选择。虽有创业冲动,但实际选择创业的很少。 (二
9、)对创业教材缺乏统编权威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创业教育早已形成比较成熟、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评估标准(如美国1500所大学的创业教育,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与创业企业融资等教材;选修课程有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等教材)。我校使用的虽是省级统编教材,但仍缺失“如何激发创业激情,如何拥有成熟心态,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何识别创业环境,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管理现代公司,如何赢在时代前沿”等内容。若能将其统编进国家级创业教材中,实现与国际接轨,就能体现中国特色,更具有权威性。 (三)对创业施教缺乏多样性 为实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统一,应与地方企业联合建
10、立“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学生创业俱乐部”等人人皆可参与的创业实践服务机构,让大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企业见习与导师科研项目之类的创业实践活动。 (四)对创业意识缺乏激励手段 部分高职生认为:“创业是少数学习成绩优异、创新能力强的本科生崭露头角的机会,与己无关。”将毕业后找份稳定工作视为第一目标。因而驻足观望的多,参与创业学习的少。可见,应建立创业教育长效育人机制,来端正学生创业动机意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还应建立激励机制,来鼓舞学生斗志,树立创业信心,鼓足拼搏动力,激发勇敢创业精神。 (五)对学生创业缺乏资金保障 因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家庭,不可能长期得到家里经济支撑;学校无专项资金支持
11、大部分学生创业;社会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者对大学生团体不看好,不乐意为其投资,办理贷款,故使学生创业缺乏资金保障。可见,学校应请出地方政府尚方宝剑,与国内外企业多向合作,建成“创业投资基金会”与“创业实训实践基地”,以解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之困。 (六)对创业师资缺乏培训提高 教师的执教水平对创业教育影响甚大。目前多由缺乏创业经历的教学管理和就业指导老师任教,纸上谈兵式授课很难实现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创业欲望。学校应将他们送到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聘请一批有创业投资经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知名企业家,兼职授课。组建一支多元化、富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以确保创业课程教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12、。 四、创新高职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独立工作、社交管理与创办实业能力的教育,使其能结合所学专业特长,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社会,创造出经济价值。如何创新发展高职创业教育,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准确弄清高职创业教育的地位、特点、内容、目标 我国教育方针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育人标准,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决定了高职创业教育的特殊地位、鲜明特点、课程内容、育人目标和施教方法。1.创业教育的地位: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破高职教育质量的瓶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占领人才市场。以此拓
13、宽学校招生生源,树立高职教育品牌,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2.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受教育者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形成稳定的创业素质和开拓型个性特征,能够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3.创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创业教育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整合。表现出教育主体鲜明性、教育培养连续性、教育方法系统性、教育策略递进性和教育对象逆反性等教育特点。4.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创业教育课程由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知识建构、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和创业能力培养组成。大一培养学生
14、的创业意识(创业的需要、动力、信念和世界观,追求社会进步和物质精神财富增长)和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人格)。大二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建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知识、管理知识、交际知识、法律知识、财会知识、风险防范等综合知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运作方式、创业计划设计、产品计划、机会识别与估价、团队组成与发展、开进市场的策略、如何管控企业成长)。大三参与“创业拓展训练、创业计划咨询评估、成立虚拟(模拟)公司、各级创业大赛、创业实训与项目孵化”等体验性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获得创业资源,规避创业风险,选择起步项目与成长模式,集聚创业能力。 (二)规范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
15、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创业教育应规范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携手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一课堂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想象、概括、联想、类比和推演问题,训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纠正学生的创业动机,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构成。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创业能力培养,如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内化学生人格、气质修养,增强学生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端正对创业价值的理性认识,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第二、三课堂以社会活动为依托,竞赛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地组织“创业教育讲座、创业名人报告会和企业家访谈”等创业教育活动,“创业竞赛、创
16、业实训与挂职锻炼”等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以此营造浓厚的创业环境氛围。让学生通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设计答辩,积累创业知识,获得模拟创业经历,形成创业能力。 (三)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稳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围绕市场所需,贴近学生所求,体现学生所能。在校园建立“学生创业俱乐部”;在社区开辟“创业实验园”;在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吸纳国内外“创业机会识别、市场可行性分析、风险计划、营销管理、融资投资和产品、技术、服务、制度与管理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环境条件。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业计划大赛
17、、素质拓展训练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挑战杯、SRT科技作品大赛”等创业竞赛与实践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充满创造力和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中,锻造学生“自主性、主动性、适应性、创新性”等性格,培养学生“机会把握、环境识别、开拓竟争、思维创新、预测分析、评价判断、市场应变、经营管理、组织协调、战略决策、公关交际、团结协作、独立工作、心理承受和终身学习”等多种能力。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创业过程的各个阶段,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深化自己的创业能力。一旦创业,就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施展才干,有效地进行创业。 (四)将创业意识和价值观、心理品质融为一体 施教,长久保持学生的创业激情创业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正确的人生价
18、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强烈的创业欲望。应通过课程教育、讲座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心理品质、创业心智模式和创业人格特征”教育。端正大学生的创业认识,将自己的人生成功目标定位于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将自己的创业需求同国家、民族需要相一致,树立经久不息的创业信念。还可通过知识丰富见解独到的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向学生授课,传递最新产业发展与科研信息,提供创业先机。激发学生的创业冲动,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坚定学生的创业信心。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创业很少一帆风顺,必定会出现诸多困难,要有承受挫折的准备。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于长辈安排生活,自立自强精神不足。故应着力
19、加强“吃苦耐劳精神、团结服从意识、坚韧意志品质、和谐人脉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和敢于承受担当”等6个方面的心理品质培养,养成“自主自信、坚韧不拔、诚实守信、胜勿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五)建立健全创业咨询、评估、服务和激励机制,有效保障学生的创业活动 学校应全方位建立创业咨询、评估、服务和激励机制,支持保障学生的创业活动。 1.成立“创业咨询评估专家团”。负责认定、评估、引导、支持、帮助和扶持学生创业,解决学生创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 2.建立“创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负责日常创业项目申报与组织评估,创业资金申请与筹措落实,创
20、业计划书评估,创业项目孵化安排,创业体验实践安排,创业课程教学安排,各项创业活动的组织协调。同时,对学生创业资金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3.建立“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既考核教师的创业教学效果,又考核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和对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4.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会”。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合作,为学生筹措创业资金。 5.实行“三大奖励制度”。一是“创业学分奖励制度”。根据学生创业的绩效评定,奖励相应学分。二是“创业成功奖学金”。奖励创业成效突出的学生。三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 6.推行“三大保障制度”。一是“创业素质认证制度”。对学生创
21、业计划书设计与创业实践效果,给予不同等级的认定。二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增强学生创就业竞争力。三是“创业保障制度”。学校出台“学生创业可抵公共选修课、实践课学分”,“学生取得科研成果可计入学分”,“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相近的可申请免修”,“实行弹性学制,创业期间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支持保障学生创业。影响高职创业教育的因素虽多,但只要纳入必修课程,规范管理,采取科学的施教方法,就可显著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为人格高尚、心理健康和素质过硬的创业者。 作者:杨哲肖尚军工作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 会计专业的学生
22、除了掌握了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参加了各种模拟实训,模拟处理了以后可能在企业中遇到的状况及问题,对账务的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以致用,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会计专业属于纯文科性的学科,学生擅长于经济管理,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能力却远远不如理工类的学生。其次,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教育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训练,使专业的学习缺乏创新,缺少想法,忽视了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会计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2.1会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是社会认可度很高的专业,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队伍的壮大,已经使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创业 教育 理论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