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与实践-周彬.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与实践-周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与实践-周彬.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管理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与实践周彬蔡敏芳孙娟童俊东赵雪飞庄伟DOI: 10. 3760/ cma. j. issn. 1000- 6672. 2016. 04. 015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2012AA02A616)作者单位: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周彬、蔡敏芳、童俊东、赵雪飞、庄伟) ;无锡曼荼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孙娟)通信作者:童俊东, Email: 26523875 qq. com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全程化、多角度的区域医疗协作共同体。远程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协作模式,以其“便捷、高效、质
2、优、价廉”的服务优势,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具有丰富而优秀的医疗资源。2011年8月建成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连接了省内外近50所医疗机构,是“武汉1+ 8城市圈”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2014年底,在远程医学中心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连接省内8所协作医院,形成省级-市州级-县级-乡镇的四级远程医疗协同服务模式,扩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内涵。一、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建设远程医疗通过对数据、文字、影像资料等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实现专家与患者、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咨询、会诊、教学等信息服务及其他医
3、疗活动 2 。其中,患者病历对医疗协同期间医生对病情的确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数据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的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整合分散在我院和协作医院内多种异构信息系统中的临床数据,结合标准化的公共代码字典,以患者为中心,汇总并进行梳理,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数据,实现本院与协作医院之间患者临床信息的统一存储。在开展医疗协同时,根据不同的权限许可,实现协作双方对患者病历的共享浏览。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框架见图1。(一)远程管床:基于远程协同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患者电子病历的共享,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我院医生
4、在得到协作医院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协同软件模块,在本院就可以直接下达所管患者的临床处置意见,而远端的医务人员负责执行,从而达到远程管床的目的。(二)远程会诊:会诊双方的专家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共享上传的患者病历信息,再通过高清音视频信号图1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框架图“面对面”地实时交流,将会诊结果(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作为参考,写入共享的电子病历会诊意见中。对于有时专家时间不充裕或邀请专家困难,不能及时开展会诊;或病情不急迫或过于简单,不需要专家到现场等情况,可以采用离线会诊功能,先由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非实时浏览患者临床资料并写出会诊意见,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离
5、线式会诊不需要会诊双方同时在线,节约了彼此的时间,方便处理患者单一的疑难病情。(三)远程预约和双向转诊:我院建立了统一的号源池,开展通过远程中心、电话、网络、社区、银行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业务。基于远程医疗协同平台的协作医院,可以共享我院的门诊和住院资源。协作医院的医生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遇到疑难病例时,可以直接通过平台预约我院的专家门诊和住院服务。我院的服务人员在收到上传的患者信息后,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专家或住院科室,再通过平台反馈预约成功的信息。预约患者持身份证来我院就诊,减少了排队以及重复检验检查的负担。这种跨院预约诊疗服务,为疑难患者打造了就医的“绿色通道”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患者的欢
6、迎。同时,通过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我院与协作医院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双向转诊机制。患者小病去协作医院就诊,若遇解决不了的病情,通过会诊后,能够迅速上转到我院;危重患者在我院进行手术或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转至协作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这样既可以解决协作医院医疗资源闲置问题,也可以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紧缺的矛盾,从而使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为更多、更需要的患者提供服务,实现小病属地解决、疑难杂492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年4月第32卷第4期 Chin J Hosp Admin, April 2016, Vol. 32, No. 4症转往上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的目标。(四)远程教学:为了完善与深化分级诊疗的
7、层次与内涵,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定期组织专家对协作医院的医务人员开展教学活动,将最新的医疗技术及服务理念展示给协作医院,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训内容涵盖了教学、病例讨论、手术观摩、护理示教等,同时对每次在线培训课程进行录制、整理,便于后期的随时点播,形成培训知识库。(五)远程门诊:远程医学中心人员安排我院有资质的专家及知名教授,定期开展远程门诊服务。专家排班表共享在协同平台上,方便协作医院医务人员组织相关患者选择就医,使其在当地也能得到我院号源紧张的专家门诊服务,提高了协作医院的声誉,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造了条件。(六)远程查房:医学查房是常用的临床手段,是及时诊疗患者
8、、培养人才和总结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定期开展远程查房,形成了我院与协作医院之间“科室-科室”的紧密联系。协作医院相应科室选择一定数量的病例,由我院专家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讲解发病机制,开展病例讨论,提出诊断意见或进一步治疗计划,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手术方案等进行业务指导,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二、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建设成效目前,我院已经同省内8所医院开展了医疗协同服务。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300余次远程会诊、 50次远程教学查房、 45次手术转播、 36场次远程培训和示教,通过协作医院预约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有100余次,我院下转患者有30人次。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医学教
9、育,减少因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等造成的医疗水平不平衡,使患者用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促进了区域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3 。(一)方便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通过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患者在协作医院就可以享受到我院的专家诊疗,一方面节约了患者的时间,省去交通、食宿、家属陪同等额外费用,降低了就诊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诊断和治疗的延误,降低了就医风险。(二)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扩大医院业务辐射范围。依托我院,以大带小,实现与协作医院之间专家、设备、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形成多级医疗协同模式,改变目前“小医院吃不饱、大医院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数据中心 远程 医疗 协同 平台 建设 实践 周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