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做人要清清白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鹿原》读后感:做人要清清白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白鹿原读后感:做人要清清白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相信大家对白鹿原这本书都有所了解吧,近年来也被搬上了屏幕,其中也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去年白鹿原电视剧出来的时候没时间看,原著也一直没看过;后来清明爬九华山的时候一学姐还书包里背着,厚厚的一本,我说你爬山还背这个,活受罪啊老文青;直到秋水环碧二期校对,木旦写得一篇文章以白鹿原里白孝文、黑娃和朱先生的故事作为论点阐述他要表达的观点,我 这才仔细查了一下白鹿原具体讲什么,有哪些人物故事,表达什么核心思想等等,于是就起了兴致要好好看看这本书。恰巧那天傍晚去濠河边跑步,路过城隍庙的旧书书摊子看到
2、这本书了,还是93年出版的,与83年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一起花了六十元就买回来了,挺值的。三伏天宅在宿舍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50余万字的著作,大呼过瘾,感慨这又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读完我觉得有两句话是对这本小说最好的概况:一是巴尔扎克说的:小说被认为一个名族的秘史,因为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从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过呢,到朱先生退乌鸦兵围城,到农民运动及国共分裂、年馑与瘟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读着读着,仿佛带你亲历了那些年代的人和事,以前没读过这类小说的时候,那段历史只是
3、停留在脑中的概念,读了这部小说,对那些时代背景下的人民生活与命运的转折都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这也是这部小说带给我的。第二: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部小说简直是对这句话的演绎了,白家和鹿家的命运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这里不多说,有空自己找来看下这边书吧。还有两点我觉得是读部小说很需要注意地方:一是:这本小说对儒家思想的诠释。白鹿原中有两个重要人物朱先生和白嘉轩,都是坚持儒家思想的。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原中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那么,白嘉轩主要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在他身上几乎承受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负荷。这位识字不多、一生敬恭桑梓、服田力穑的族长,虽然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却把
4、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白嘉轩坚守耕读传家的古训,他那副在两根名柱上挂着的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的对联便是最好诠释。在教育儿子上,白嘉轩以严父的形象,将几百年来白家所固守的一切儒家传统文化灌输给儿子,让他们也走耕读传家之路,虽然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在当时新思想、新经济的冲击下已面临崩溃的边缘,但白嘉轩那种自力更生的民族优良品质仍是值得赞赏的。(网文)我的直观感受是,儒家思想是这部小说的底蕴所在,就如同做人要清清白白清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是做人的底蕴一样,也如同儒家思想本身就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一样,这部小说也是在这
5、方面作了很好的诠释。仔细想想,做人不就应该这样,儒家可谓人伦之大经。哪怕是老家听到的一些的本家族的故事,或者平日里发生的家长里短,谁做了亏心事,大家都看得很明白的,闲话都传得开,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就是要被人抽脊梁骨的骂,人人心里都有杆秤,而做了为人着想、公道的事,都会被大家默默称赞。二是白鹿原里很多情色描写,使小说蒙上情色的色彩。但我看过之后仔细想了想,如果把所以情色描写的部分删掉,这部小说就不完整而有缺憾了。而且这些描写并非下流低俗露骨的描写,而是很有艺术创造在里面的,其次在整部小说里占的分量非常小,可以说是非常有节制了,但却起到非常重要的起承转合作用。不过,这样的话这本小说确实少儿不宜,不
6、建议青少年看。附:陈忠实创作经历,以表达对作者创作过程的钦佩和敬意:陈忠实出生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蒋村,年少时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都再熟悉不过了。陈忠实了解白鹿原昨天的办法,一方面是走访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他们的记忆中去找寻家族历史记忆的残片。另一方面,他仔细查阅有关白鹿原的县志。尤其是当他看到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是有关贞妇烈女时,感到既惊讶又费解。那些记述着某村某某氏的简短介绍,昭示着贞节的崇高和沉重。县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岁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丧夫,抚养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节守志,直到终了,族人亲友感念其高风亮节,送烫金大匾
7、牌悬挂于门首。这些布满了几个卷本密密麻麻的贞节女人们,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经历过漫长残酷的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这让陈忠实产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陈忠实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万字的白鹿原终于画上了句号最后,还看了几集电视剧版白鹿原,对电视剧的选角和故事改编、情节安排、台词各方面都不是很满意,当然只是看了前面几集,也不想看下去,没那么多时间,唯一觉得饰演仙草、子霖和冷先生的角我觉得特别符合我看完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想象,饰演白嘉轩和朱先生的气质都和原著有差,差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