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一)这个寒假,我读了鲁迅的一本名着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
2、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还有几个
3、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朝花夕拾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深深回味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在假期里读了这本书,体会一下鲁迅那个年代小孩子的童年生活,给我的感触颇深。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关于鲁迅年少时的小故事。比如狗猫鼠、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共10往篇文章,每篇都讲的栩栩如生。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
4、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其中有三篇是我最喜欢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小时候淘气的鲁迅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的故事。如鲁迅冬天下雪时捉鸟,他先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在下面撒下秕谷捉鸟,描写的之生动,仿佛我正在看着他捉鸟。一直到鲁迅被送到私塾读书,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私塾对孩子们的束缚。父亲的病写出了鲁迅父亲被庸医所害的全过程,写了鲁迅的父亲患病,
5、四处求医、找药引的绝望,与想尽办法为父亲救治的焦急心情和父亲临终前鲁迅心里、思想变化及事后对于父亲的痛处。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莫过于狗猫鼠,这篇有趣的文章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故事。写到了狗为什么会仇猫而引出鲁迅为什么会仇猫,又写到了鲁迅喜欢隐鼠和老鼠的真正克星蛇,到我救了隐鼠,又被猫吃掉的过程。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从小就与小动物结缘狗、猫、鼠等小动物我都养过,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眼前又浮现出养小动物时的情形,仿佛鲁迅与猫的博斗就是我在与猫博斗,倍感亲切。在我3岁时隔壁阿姨就送了我一只泰国猫,它的样子初看起来象是只小狗,而且机灵、胆小
6、、怕人,一不注意就到处躲藏,常害得我们全家出动去找它,后来由于搬家才忍痛将它送人。仓鼠更不用说,我家现在还养着呢,而且有两个品种,学习之余、闲暇时我就斗斗它们玩,别有一番情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在中国文学界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一个官僚的地主家庭,开始选择学医,后来认识到学医只能医治人们肉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麻木远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可怕。从朝花夕拾的文章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鲁迅用平时的话语对旧社会的的厌恶、不满和抨击。朝花夕拾带我们领略了鲁迅的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渡过一个美好的、有意义
7、的童年。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值得好好品味的好书,它使我明白了许多,读完这本文学名着后,使我受益非浅。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三)朝花夕拾,早晨的花儿,到晚上再去拾起,很有诗意的书名;同样,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使得我收益非浅,感触良多啊!初读这本书,说实话,我也不是很读得懂。就连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是学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觉得:鲁迅的这些文章,看起来简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么名着?后来多读了几遍,我明白了,不要把这样的名着当作佳作,其实,这本书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朴实,甚至比较口语化,但为什么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朴实,让人感
8、觉很亲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诉说着什么似的,说到兴奋处,文字又会变得非常热烈,这就让人能够从中品味和感受鲁迅先生的点点滴滴。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是的,这个特点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表现得一览无遗。一开头,便以寻咒从侧面点出中心,接下来便诉说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话中有话啊,他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即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别说爱读书,他们连根本不想
9、读书,不思学习。再看看那时侯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书读,而现在我们有书读却不愿读,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吗?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先生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先生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直到我写完了这篇读后感,感到了这么多,我认为我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朝花夕拾这一本名着!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