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信和民本大同_中华核心价值_新六德_论_肖群忠.docx
《仁义信和民本大同_中华核心价值_新六德_论_肖群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义信和民本大同_中华核心价值_新六德_论_肖群忠.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绝不可能 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这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的正确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就等于失去吸取营养的活头源水,就 “ 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 命脉 ” ,更谈不上开创未来了。为了易记易行,可以尝试着将中华核心价值观概括为 “ 仁义信和、民本大同 ” ,并赋 予其时代意蕴。 关键词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新 六 德 中图分类号 B82Z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2、号 1007-1539(2014)05-0011-05 D01:10.13904/ki.l007-1539.2014.05.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 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 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 1这一论述着 力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和根本作用。究竟应 该继承中国古代哪些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呢?习 近 平总书记要求我们, “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1。 一、中华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 “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 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 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 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 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 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 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 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 2习总书记的 上述讲话精神特别强
4、调指出核心价值观要有民族 特色,体现了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和民族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自己的文化身份标 志、文化内核和文化符号,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 价值观是中国道路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核心价值 观有无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是其能否具有 中国或中 华特色,从而影响世界的重要基础。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也许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习总书 记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 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 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总书记提出的这六个核心价值观念与德目 无疑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长期追求的核心
5、价值与 德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话语表达形式上看,它 们确实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核心价值和德目,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追求并实践的。 “ 讲仁 k 作者简介:肖群忠,中 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11 仁 义 信 和 民 本 大 同 中华核心价值 “ 新六德 ” 论 肖群忠 * 2014年第 5期!鉍力又丨 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 六个 方面体现了传统美德、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民族精 神方面的根本要求。 一定的价值观总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目标去追求,这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理想,而一 定社会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整个民族全体成员的
6、民族精神,也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2014年 5月 4日在北京大学师 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 “ 核心价值观,其实 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 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 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 进。 ” 2 这段话明确地论述了价值观与道德的关系, 强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不仅是个人的德,也是国 家、民族、社会的德,强调了价值目标与德行实践的 一致性,价值目标给道德指出了前进的方向,道德 是实现价值目标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述六个方面,既是中
7、华 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个 体与群体长期践行的个人美德与民族道德,因此, 我将之概括为中华核心价值 “ 新六德 ” 。 二、 “ 新六德 ” 的核心意蕴及其内在关系 在 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在追求民族独立、 民族解放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道德问题的重要 性。他在其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中指出: “ 要维 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 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穷本极源, 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 族团体以外,也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有 了固有的道德,然后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恢 复。 ” 3 基于这种认识,他批判吸收了中华传统美
8、德 的核心内容,并根据当时的时代需要,提出了 “ 忠孝 仁爱、信义和平 ” 的新八德以区别于宋代提出的 “ 孝 悌忠信、礼义廉耻 ” 的旧八德。后来,在 30年代,国 民政府将 “ 礼义廉耻 ” 和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 结合 在一起称为 “ 四维八德 ” ,长期作为他们的核心价值 观与道德加以提倡。 一定的价值观不仅是要宣传提倡的,而且是要 实践的,因此,其表达就应该简明扼要,易记才能易 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将习总书记提出的上述 六条目十八字按其内在逻辑缩减为八个字即 “ 仁义 信和、民本大同 ”来概括表达,并认为这是习总书记 根据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 要而提出的
9、中华核心价值 “ 新六德 ” 。 “ 新六德 ” 的内在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道德德 目,政治理念与社会理想。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 是传统美德的几个最主要方面,即传统 “ 五常 ” 德中 的三德。尚和合包括和谐目标与合作精神两个方 面,是社会目标与道德精神的统一。而重民本、求 大同则是基本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前四条都具 有 “ 德性 ” 性质,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字来表达,后两 者省去其动词,并不影响其意义,因此,用 “ 仁义信 和、民本大同 ” 八个字来概括中华核心价值 “ 新六 德 ” 是恰当的。 易传 说卦有言: “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 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 仁与义是儒
10、家 立人道德的核心,在中 国人的口头语中也有一个常 常连用的词,叫 “ 仁义道德 ” 。按照韩愈的思想, “ 道 德 ” 只是一个范畴概念,而 “ 仁义 ” 才是道德的实质,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 “ 仁义 ”就是道德的代名词。比 如,我们经常所说的 “ 仁至义尽 ” 、“ 杀身成仁 ” 、 “ 舍 生取义 ” 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仁义是传 统美德中最核心的、源发性的两个基本道德。仁是 一个情感性的源头,是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是忠 恕之道的思维方式和行仁之方,是奉行克己复礼的 实践规范,是追求“ 博施济众 ” 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境 界。让世界充满爱,按中国传统概念表达就是让世 界充满仁 。
11、义,则是传统道德的另一精神渊薮,它 是一种理性精神,是对社会秩序的追求,是对道义 为先的价值观的追求,是对义务为本的人伦责任的 追求。仁义之所以是立人之道,就在于二者构成了 道德的最根本的源发性的要素,其他道德可以说都 是从这两种道德中拓展出来的。相较于 “ 爱国 ” 、 “ 敬业 ” 、 “ 友善 ” 等具体领域的德目,仁义是更为基 本的道德。没有爱人之情感何谈对人 “ 友善 ” ?没 有责任感、义务感,何谈 “ 爱国 ” 、 “ 敬业 ” ? 诚信,也属传统 “ 五常 ” 德之一,内诚于己、外信 于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德在 传统中国就 受到高度重视,它是做人、处世、治国
12、的 根本,它是道德的坚守与完成,是否有内在道德,都 12 1 又 2 0 1 4 年第 5 期 要表现在言行上是否有诚信。讲诚信,不仅是中华 优秀传统,而且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显得更加重要。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间接性、社会生活的陌生人 化、人际交往的公共化,使诚信成了现代社会正常 运转的基础。诚信之德在现代社会不仅是一种美 德,而且要通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用制度来加以 强化。 中国古代政治理念往往以伦理观念为价值基 础,又要求政治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标服务。因 此,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就不仅是道德,也必须 贯彻体现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如要以仁爱之心行仁 政,重民本。崇正义不仅是对正义精神与美德的追
13、求,同时也要在政治治理上追求一种公平正义的社 会秩序、道义为先的正义精神和每个民族成员以天 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守诚信也是一样,它不仅是 做人之首务,更要贯彻到政治生活中去。人无信, 固然不知其可,但政治也是无信不立。 “ 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 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 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 论语 颜渊)可见,? L夫子是多 么重视信用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和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历史经验证明社会在经济、文化上的进步必须以一 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基础,另外,
14、社会利益分配公 平正义,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社会风俗祥和淳美, 甚至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是人们世代追求的价 值目标和社会理想。这是因为和谐可以促进社会 进步,保证人的幸福和个性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在 中国社会实现从革命一建设时代向改革一发展时 代 转型的过程中,在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的过程中,我们扬弃了过去的斗争哲学,适时提出 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得到了广大人民 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和谐的 目标必须通过人的合作精神来实现,培养和德是实 现人和为贵的实践途径。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建立 离不开诸多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因素,比如经济 上的富裕和公平分配、制度上的合理安
15、排、文化上 的礼乐教化等,同样也离不开公民身上所具有的和 合道德品质。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 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 起。和谐社 会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 终要体现为公民的行为方式和修养境界,有此才会 有社会祥和、人民幸福、世风和美的那样一种和谐 社会的气象。因此当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 候,也应该加强公民的和德建设。 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经常的、持久的行为方 式,是主体身上体现出来的某种境界和精神气象。 和德主要体现为公民主体自我修养的中庸温和,在 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亲和,在组织与团体生活中的团 结求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守礼达和。中庸、友善、团 结、守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义 民本 大同 中华 核心 价值 新六德 肖群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