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语文教学(共4735字).doc
《探讨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语文教学(共473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语文教学(共4735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讨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语文教学(共4735字)探讨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文学经典;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追求。而“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个体习性、人格品质、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应该是摆在当前各高校面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作为以涵养人文精神、塑造道德人格为重要教学目标的大学语文课,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典范。一、构建文化认同应该是当代大学语文课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2、,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工具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的两大基本特性。某种程度上,这两大特性确实也规定了大学语文课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一方面确立语言规范,另一方面建立文化认同。二者和谐统一于大学语文课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都不可偏废,但不同时期有所侧重。1978年,匡亚明先生率先在南京大学重开大学语文课,针对的是“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的教育现状,而着眼点重点解决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性欠缺等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高等教育中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课凸显的是课程“语”的基础性、工具性,承担的是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语言文
3、字示范作用比较显明。而今天我们所教授的对象:大学生都是(或者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语言运用能力的青年,都是可以真正开始自主性文学阅读、发散性思考的成年人。大学语文课的语言文字示范作用应该从“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逐渐转向“高水准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即培养深度阅读、得体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语文课的工具性依然重要但应该是非第一位的。大学语文课更应该凸显课程“文”的内涵,更应该突出课程的审美性、人文性特征,课程教学更应该侧重通过文本阅读、赏析进而达到学生自主丰盈人文精神、建立文化认同的高等教育目标,这也确实符合当下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二、文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在于社会文化认同与接受在有
4、限的大学时期,在人生最美好、宝贵的青年阶段,学生最应该读什么,哪些作品最值得推荐给学生阅读,就成为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方面最需要考量的重点之一。此时,文学经典作品也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表现形式如何,文学经典都显示出文学的审美功能与教诲本质。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轫于心地谈文学、引经典,反复提及自己的文学情缘:“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我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他指出,伟大的作品就是有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从他个人阅读欣赏的经验角度来看,印证了文学经典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文学经
5、典作品的语言规范价值自不待言,而蕴含其中穿越时空的美学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确实也成为课程教学的人文价值所在。文学经典是指那种能够穿越具体时代的美学观念、价值标准,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呈现一定的普适性,表现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中具有权威性、神圣性、根本性、典范性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借助故事情节、意境形象、环境场景、修辞手法等多种方式,将深蕴于文本当中丰富多彩的主题意蕴、鲜活丰满的心灵情感、独特珍贵的生命体验,或形象直观、或抽象概括地表现出来。这些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文学形象、生命体验,凸显的是人类丰厚的文化积淀、展现的是本真的人性光辉,是人类精神生活根本性问题的文学映射;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社
6、会群体的重读,对它们进行重新阐释、重新审视它们的文学价值。因此,文学经典具有“生命的本真性”“实质的创造性”“内涵的丰富性”“时空的跨越性”和“影响的无限性”等特征。蕴含于文学经典中的人文基础知识历来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读者从中可以了解风俗民情、历史瞬间、人世百态。而更受大家青睐的应该是,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过去或现在的最高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展示,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书写,集中体现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因此,文学经典也常常被大家看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旗帜、文化符号。阅读文学经典也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之一。区别于诸如哲学、历史学等经典作品,文学
7、经典更加具有形象的生动性、情感的触动性、艺术的审美性等特征。对于文学经典的赏析更加强调侧重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作品中的“人”的形象。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普遍人性,揭示了人生真谛,既因为经典形式的多样性,也因为人性内容的丰富性,还因为人性思想的超时代性。文学经典借助多重话语、多重意蕴,以鲜活、形象的人物刻画展现人性的当下表达,揭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以看似不断遗忘的方式给读者的想象力烙上清晰的精神印痕,以集体无意识的状态隐匿于民族的深层记忆当中。三、文学经典作品是实现大学语文课教材培养目标的最重要载体蕴含于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丰富的价值,决定了文学经典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讨 文学 经典 阅读 大学语文 教学 47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