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也字教学(共17篇).docx
《设计也字教学(共1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也字教学(共17篇).doc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设计也字教学(共17篇) 篇:大道之行也设计大道之行也 礼记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还有这些字词的意思。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能娴熟的背诵并默写全文。4、理解并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的束缚,大胆追求志向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对社会做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和文意,并娴熟背诵和默写。 2让学生理解并驾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索“孔子的社会志向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肯定要让同学思索并回答问题。一、指导
2、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志向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志向社会的画卷。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在他们那个年头,看看他们的志向社会又是什么样子的。(二)检查预习状况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男有分( )2、你能精确说明下列词语吗?大道之行也( ) 亲其亲( ) 子其子( )寡( ) 孤 ( ) 独( ) 鳏( ) 闭而不兴( ) 是谓大同(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讲解礼记: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
3、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论说或说明礼制的文章汇编。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礼记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其中涉及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文物制度等状况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四)合作探究1、驾驭以下文言实词。(这一点尤其重要,让学生记在脑海里) 1)大道之行也:施行 2)选贤与能:通“举” ,选举。3)讲信修睦:培育 4)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作动词。 5)矜:gun老而无妻的人 6)皆有所养:供给7)男有分:fn职分,指职业 8)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9)不必藏于己:私藏 10)谋闭而不兴:发生1
4、1)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作,兴起 12)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二、学生思索探讨: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志向。 大同:大同就是指这篇文章里所讲的社会。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使他们知道哪里缺少什么成分,哪里有增加了哪些成分。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育和谐。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给。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
5、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肯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情愿为公众之事全力以赴,而不肯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志向社会4、细读课文,探究探讨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特征:a.人们能受到关爱。b.衣食无忧。c.各得其用。 B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5、指导诵读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其次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
6、:故人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 2)、指名单独朗读,留意文中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老师总结尽管这样的志向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行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宝,两千多年来始终成为很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志向的“世外桃源”。 四 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加深印象。 1说明下面加点的词语。(1)大道之行( ) (2)选贤与能( ) (3)讲信修睦( ) (4)不独亲其亲( ) (5)使老有所终( ) (6)男有分,女有归( ) (7)不必藏于己( ) (8)谋
7、闭而不兴( ) (9)外户而不闭( ) (10)是谓大同( ) 2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1)选贤与能 _通_,读_ (2)矜、寡、孤、独、废疾者 _通_,读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第2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志向的精神和才智。 1.背诵课文。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
8、桃花源记)对美妙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妙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1)关注生字读音。与(j) 矜(gun) 分(fn) 恶(w)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
9、屏显如下练习。 (1)说明加点的字。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当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10、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详细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全部做法的动身点和归宿。其次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终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
11、征的? 明确:(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愿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支配。又特殊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家立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刚好,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
12、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确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四、合作探究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像之处? 2.联系实际思索,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
13、求?我们还应当作哪些努力?五、齐背课文 六,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货恶其弃于地也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说明加粗的词。(1)选贤与能:_(2)不独亲其亲:_ (3)男有分:_ (4)是谓大同:_ 4.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 5.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
14、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_篇。 参考答案1.j m gun fn w 2.B 3.(1)通“举”,举荐,选举。 (2)以为亲 (3)职分,指职业,职守。 (4)这4.(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出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营造和谐气氛。 (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肯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愿尽力的行为,而不肯定为自己(谋私利)。5.礼记礼运 西汉戴圣 49板书设计大同社会1.满意生存须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满意
15、发展的须要:人人都能安家立业男有分,女有归3.满意精神愉悦的须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货不必藏于己力不必为己第3篇: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相识13歌生字。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教学打算: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1填空导入,激发情感。(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宁死()()视死()()死而()()死得()()(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读书沟通,体验情感。(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
16、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四人小组探讨、沟通。(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3朗读感悟,升华情感。(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老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5拓展延长,陶冶情感。(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2)到图书馆
17、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第4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学问与技能:翻译并背诵课文。驾驭相关文言词。、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结合探讨,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妙。、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背诵课文。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志向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志向社会的画卷。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二、整体把握、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索:“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志向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
18、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三、研读理解、自由朗读课文,驾驭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大道之行也:施行。选贤与能:通“举”。讲信修睦:培育。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矜:gun老而无妻的人。皆有所养:供给。男有分:fn职分,指职业。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不必藏于己:私藏。谋闭而不兴: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指导学生翻译课文:自主探究理解翻译。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全班沟通。、细读课文,探究探讨: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提示:、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依
19、据课文内容作总结归纳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支配,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家立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志向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退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
20、大同”志向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四、指导诵读、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其次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故人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指名单独朗读,留意文中停顿: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末句一字
21、一顿,字字分明,语气确定。、朗读课文,试着背诵。、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五、老师总结尽管这样的志向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行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宝,两千多年来始终成为很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志向“桃源”。六、作业、思索:“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像之处?、背诵并默写全文。大道之行礼记天下为公纲领选贤与能讲修信睦人人受到全社会关爱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家立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结论)大同盗窃乱贼不作外户而不闭第5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
22、天下为公”的志向社会模式。下面给大家共享大道之行也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驾驭文章内容。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驾驭文章内容教学难点驾驭文章的内容意义,娴熟背诵文章。课时支配一课时。流程设计一、谈话导入老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志向社会。相机引入。二、初步感知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老师相机指正。老师范读。学生倾听,自己不相识的字词加上拼音。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简单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精确明白节奏重音等。老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老师进行朗读指导:(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 教学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