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段琪.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段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段琪.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5卷第8期2017年8月科学学研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V0135 No8Aug2017文章编号:10032053(2017)08一121209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段 琪1,麦晴峰2,廖青虎3(1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2天津高新区管委会,天津300384;3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300134)摘要: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创业成功率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高校科技创业成功率不高,且易在23年内陷入“死亡之谷”。对高校科技创业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以及科研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频现的本质,因
2、此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理论模型。关键词:学术创业;科研人员;扎根理论;案例研究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识码:A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的热潮,我国许多大学认识到学术创业活动是完成传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使命之外的必然要求。学者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将大学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为大学带来收益等。然而,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而且大量高校科技创业实践在23年内容易出现濒临破产的局面。为什么我国高校科技创业实践存在这一“死亡之谷”?学者在科技创业过程中经常面临哪些困境?该如何解决?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回顾有关学术创业及创业过程文献的基础上,以天津
3、市五家高校科技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调研的案例进行扎根分析,从中发掘学术创业的过程规律及机制,以期帮助学者更加理性的参与创业。1 文献回顾11 学术创业本文的研究主体是从事技术发明研究的学者,包括大学教师、研究员等,他们的创业行为被称为学者创业,抑或称作学术创业(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学术创业是在创业型环境制度背景下,学者和学术组织突破资源束缚、识别并利用机会,以实现个体和组织成长的过程旧。狭义上是指学者将自身的研究成果通过创业企业的形式进行商业化的过程;广义上是指学者更为宏观的学术生涯战略管理过程,将个人的学术成果创建出新的领域或机构,同时可能伴随商业化
4、行为的过程1,本研究是从狭义层面对学术创业进行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学术创业主要有三类研究视角:一是过程视角,即学术创业并非单独事件,而是一个由系列事件组成的连续过程”。如,Mattew将学术创业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创新成果公开及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产业合作伙伴、商业化机制选择、商业化,并描述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1。二是环境要素视角,即对学术创业过程关键要素的发掘,如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介机构等。三是对学者创业者的主观因素视角,如角色适应过程、创业能力、个人经验等,这一视角研究难度比较大。从研究方法来看,对实践案例的跟踪和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学术创业过程,例如sprinkle通
5、过案例分析发现,学者创业者有更好的理解力、解释力,对创业事件有更强的预见力。6。,姚飞通过案例研究法归纳出了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两种类型1。总体来看,学术研究被认为是一国竞争力中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主要原因在于学术研究成果很难转化和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必须探究可能影收稿日期:201610Ol;修回日期:201612一0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环境建设项目(2015GH571504);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GLl6一010Q)作者简介:段琪(1987一),女,山东青岛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与产学研合作。Ema“:duanqi1987163com。麦晴峰(1965
6、一),男,天津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金融。廖青虎(1985一),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万方数据第8期 段 琪麦晴峰廖青虎: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响学术创业水平和特征的各种要素及其内在机理。12创业过程广义的创业过程通常包括一项有市场价值的商业机会从最初的构思到形成新创企业的过程,以及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过程;狭义的创业过程是指新企业的创建,但大部分研究都是指广义创业过程H1,本文亦如此。创业过程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其研究演进脉络从侧重复杂性到侧重动态性,再到动态性与复杂性的融合。侧重复杂性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对创业要素及内在相互关系的探讨,如
7、C artner的理论模型包括个人、环境、组织、创立过程四个要素,且四要素之间存在互动“。但是,创业过程的要素复杂且动态,难以确定彼此关系,仅从复杂性角度对创业过程的阐释力度不足2。侧重动态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创业阶段的划分,如Galbraith把新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原理验证、雏形、模型销售、启动、自然增长五个阶段。churchill和Lewis对Galbraith的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经历各个阶段,他们进一步细化阶段特征,且在每个阶段提供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提高了模型的复杂性。1。动态性视角能够揭示创业活动的逻辑顺序,但有可能因为借鉴理论而把两个时问相隔较远的事件划分进入同一
8、阶段,而且新创企业的发展极为复杂,常常难以人为划分为几个阶段“。20世纪末,理论界逐渐涌现了一些动态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创业过程理论。最为经典的是Timmons三要素模型,创业团队为基础,商机与资源位于上方,呈倒三角形。在创业过程中,三要素会随着相对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失衡现象,而创业者要扮演好调整商机与资源相对平衡的核心决策者角色1”。此后,创业过程的研究基本延续动态性与复杂性相融合的思路,如Dees等人认为,社会创业是一个包括过渡、变革和稳定三个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的任务与要素不同“。13 文献述评综合来看,近几年关于创业过程的研究有些停滞,Timmons模型已成为经典,在许多创业教材中都有所提
9、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过程涉及的要素和阶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进一步更新。同时,对学者创业者资源禀赋特征挖掘的并不全面,尤其是结合学术创业过程的学者特征分析还不够深入,当然对个人特征的挖掘确实属于创业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另外,关于创业过程的研究尚未深入学术创业领域,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学术创业视角,并注重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融合,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起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高校学术创业理论。2研究设计21 研究方法由于创业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因此选择扎根理论。该方法是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一种基于经验资料的、自上而下建构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基本分析步骤依次
10、为:资料收集、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0pen coding)、主轴编码(Axial Coding)、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22研究样本根据YIN的理论取样原则,样本筛选条件为:(1)创业者来自于高校或科研院所,属于理工科;(2)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属于高技术行业;(3)创业时间超过3年;(4)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分别选择处于初创期、成长初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的企业。按照上述遴选原则,本研究在京津两地范围内选择了五家创业企业作为为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表1案例基本情况注:为了保护研究样本的隐私,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公司名称及创业者姓名均用字母代号代替,创业者的姓名也以姓氏
11、代替。23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过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深度访谈万方数据1214 科学学研究 第35卷与创业过程实录。其中,深度访谈是指对创业者的访谈,访谈主题是“对创业过程的认识”,根据提前拟好的详细提纲进行深度访谈。创业过程实录主要是跟踪案例谈判过程,即创业者为了企业发展而与政府、投资人、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谈判活动。资料可靠性保障措施包括:(1)征得受访者同意之后进行访谈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材料还原为文字材料;(2)结合录音重新梳理访谈笔记,如存在疑问,及时与访谈对象进行沟通确认。3 资料分析借鉴多案例研究思路,本研究首先选择了案例跟踪时间最长、数据资料最丰富的个案对象开展详尽的单案
12、例分析,然后对其他个案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料分析,通过不断修正及完善理论,最终达到理论饱和。31 AC企业的案例分析(1)开放式编码本研究将原始资料进行深度分解,并将具有重要性的内容标示出来,通过初步归纳、整理、命名,共得到57条标签、30条概念、14个范畴。表2节选了部分编码(为了节省篇幅,每条概念只节选了一条对应标签)。表2 A案例的开放性编码示例(部分)个案资料(贴标签)编码过程定义现象 概念化 范畴化L教授辞职创业前是新加坡+s大学的教授,是行业内国际顶级期刊编辑,入选国家“千人计划”(a1)在项目推广的过程中,专家的身份还是比较优势的,人们觉得比较可信(a2)千人计划、海归人才的身份
13、让L教授获得了一些政府的人才引进补贴,接触到了更广、更优质的人脉关系(a3)其中一位成员的父亲是国家某重要军工项目的负责人,急需解决海洋防腐领域的技术难题(a4)。L教授的团队接下了任务,并成功的发明了这种材料,申请了专利(a5),属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a6)。“现在世界钢材储量已经不足了,这是一个全人类要面临的问题(a7)所以我们要将这项技术转化出来(a8)”“我们耗时十年才将这项技术研发出来”(a9)L教授认为自己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军方(核潜艇、飞机)、石油化工、3D打印材料、汽车涂层、高端涂料等诸多领域(alO)“这项发明真的太有价值J,我觉得一定要转化出来,可以解决当前很多解决不了的
14、技术问题”。(a11)“当时就要签订单了,有1个亿呢,结果发现跟我们合作的这家企业欺骗了我们(a12)。他们一直对外说整个专利技术都是他们的,可核心的技术明明是我们。后来对方发现了这件事,取消了合作。”(a13)”一次偶然,Ac企业与一家企业合作生产出了一种高端涂料,解决了石油领域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因此计划成立一个高性能涂料企业(a14)L教授的产品从理论上验证了能够应用于石油化工、3D打印、汽车、金属添加剂等多个领域(a15)。创业前几年,L教授并没有聚焦于涂料这一个领域,而是想在军工、3D打印、汽车涂层等七八个领域进行尝试,花费大量精力与这些市场领域对接,洽谈合作意向(a16)。竺翥竺焉亳
15、毳享茎裹;从学术威必鬻等?裳慧姜,A31人脉有影响力a3有更多的机会接 。一a4由一定的事件引导出的创 “创业导火线a10对技术应用方向的认知all对自我的认知,认为自己A11能够将技术转化出来a12对市场风险的认知A13a13对合作方的人性认识AAl学者禀赋AA2创业“火线”AA3技术持有AA4创业意愿AA5基础研究a14能够解决某个具体应用问 A14机会识别与 AA7机会识别题。识别潜在的创业机会 抓取 与抓取a15探索技术的潜在应用方向A15应用方向探索 AA8应用研究及可行性 一。a16,为了打开市场而采取的创业行动 竺竺。!登网式的市AA9创业策略场寻找策略知认业刨6AA知沃知知知系
16、认认认关术我险际技自风入万方数据第8期 段 琪麦晴峰廖青虎: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现在确定了方向,是要在铝合金中添加我们的配方今年没什么销售收入,主要都用来研发了。需要不断的调试加入的比例,什么样的比例能够满足对方的需求(a17)“以前是想把我们的涂料应用于石油化工,可是发现油田系统不是那么好进”(a18)“这几年我真是把自己的全部资产都投进去了,车子、房子全部都抵押了”(a19)(a20)虽然很多合作都没有谈成,但L教授从来没有放弃,一直不断的尝试(a21)“真的要进入市场并不是那么简单,产品出来了,是否能够大规模生产?最佳的生产参数(a22)、如何在生产中进行管理(a23)都
17、需要摸索”在前几轮融资路演会上,L教授提出的商业模式(a24)投资人都不太满意对于市场容量的估计也不够充分(a25)L教授认为这些方向市场潜力巨大,能够马上投产,因此希望尽快融资(a26)“通过千人计划、863这些项目经费来支撑这段时间的研发”(a27)“投资人投了2000万(a28)”“我不太倾向于银行贷款,更希望有共同理想的人聚在一起(a29)”L教授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融资,但目前仍处于产品测试阶段,还没有获得销售收入(a30)a17当技术应用于某个具体方向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 A17确定生掌参警AAlo产品研究确定参数 A18认识市场壁垒a18认识到市场壁垒a19将自己所有财产都投进去
18、a20想要拼搏一把的勇气a21面对挫折时的坚韧态度a22最能够节约成本的生产参数摸索a23生产管理a24商业模式设计a25对市场前景、市场容量的认识a26融资需求判断a27财政补贴及项目支撑a28股权融资a29债权融资A19巨大的资金投入A20破釜沉舟的勇气 AAll创业意志A21坚韧性A22最佳生产参数A23当置要体系 AAl2商品研究A24商业模式A25市场前景分析A26对融资需求的判断A27政府资金支持 AAl3资金要素A28股权融资A29债权融资a30创业取得的成绩收入 A30创业绩效 AAl4创业绩效(2)主轴编码开放式编码得到了彼此独立的范畴,需要通过主轴编码探索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
19、关系。通常做法是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得到的范畴继续归类,建立逻辑连接后得到一条证据链,如图1所示:因果条件 现象AA3技术持有AA4创业意愿 创办企业AA5创业“火线”结果AAl4危0业绩效脉络AA5基础研究AA8应用研究AAlO产品研究AAl 2商品研究行动互动策略 中介条件AA6创业认知AA9创业策略 AA7机会识别与抓取AA 13资金要素AAll创业意志AAl学者禀赋图1 L教授“学术创业过程”的典范模型(3)选择性编码上述典范模型展示了学术创业过程的基本框架,需要通过选择性编码进一步了解内在机理。在选择性编码步骤中,将某些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建
20、万方数据科学学研究 第35卷立联系,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概念化尚未形成的范畴补充完整。最终,得到一条比较清晰的故事线:L教授在得到一个创业“火线”(邀请其进行技术研发)后,开始了漫长的基础研究。当基础研究完成之后,获得了技术发明专利,真正持有这项技术之后,想把这项技术转化出来,形成了明确的创业意愿。L教授将这项发明探索于更多的应用方向,并从理论上验证了这项技术应用于多领域的可能性,由此正式开始创业。在这个过程中,L教授通过一次合作,开发出了一种高端涂料,初步打开了进入市场的门路。借助于L教授自身的学者优势,再加以坚强的创业意志和个人的创业认知,逐渐的在市场道路上开始摸索。在这个过程中,L教
21、授实际上自然的遵循着技术创业特有的规律,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产品研究以及最后的商品研究的过渡。为了开拓市场,L教授需要采用一些创业策略,同时需要不断的获取资金,以期能够形成良好的创业绩效。图2 L教授学术创业过程模型32多案例比较分析在得到学术创业过程基本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对后续个案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保证理论达到饱和。在本研究中,到第三个案例时,基本已经达到理论饱,没有出现新的维度。最后两个案例用于验证理论饱和度,最终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饱和度。修正后的范畴及概念“标签”如表3所示:表3范畴修正和整合结果基于五个资料的案例分析,可以对学术创业过 程进行大致描述:(1)作为因果条件的技术持有
22、与嚣嚣万方数据第8期 段琪麦晴峰廖青虎: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创业火线这两个核心范畴是引发创业意愿,从而产生学术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2)创业规律是学术创业过程的关键脉络,所有的创业认知与行动都是自然的遵循这一规律,即从基础研究到商品研究的过渡;(3)机会识别与获取、创业素质都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条件,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获取商业机会是企业立足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术创业者建立起健全的创业认知体系、提高创业意志力、采取恰当的创业策略,才能保障创业活动的持续性;(4)学者的资源禀赋对于创业有天然优势,在创业过程中发挥、应用好这些优势,是创业成功的有利条件;(5)创业过程是不
23、断实现资金、人才、技术、治理机制等多要素整合的过程;(6)是否能够融资成功、商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多大的市场空问等都是衡量是否创业成功的重要指标。4模型阐释图3学术创业过程模型41学术创业基础学术创业的开展需要三方面的基础,一是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二是引发创业意愿及创业机会的创业激发事件;三是创业者自身的创业意愿。(1)技术持有技术持有是指创业者是否持有自有技术发明专利,以及这项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是否具备技术转化的客观条件。(2)创业火线本研究所提出的创业火线是指一个或一组为创业者打开创业思路或提供创业机会的激发事件,它并非一个直接能够实现盈利的机会,而是一个创业行为的前置条件,与创业机
24、会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例如,Ac公司的L教授,受到了军方委托而开展研究,由此激发了L教授后期想把这项技术融入市场的创业意愿,军方委托这一事件就属于创业火线;RL公司早期是校办工厂,当时学校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并且学院里当时有项技术需要转化,机缘巧合下由王老师带队做了这个事情,这一事件就是创业火线;YG公司属于院地合作企业,当时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就是创业火线。(3)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指学者是否有创办企业的意向,以及创业的动机。首先,只有具有相当创业意愿的潜在创业者才真正有可能从事创业活动。1,否则即使基础条件再好也不会有后续的创业过程。其次,创业动机直接影响了学者的创业意愿。研究发现,社会动机是学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扎根 理论 高校 学术 创业 过程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