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docx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农夫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二一、农夫工基本状况 (一)农村劳动力及农夫工素养状况 XX 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20xx 年全市总人口 52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24.11 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 227.16 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 67.55 万人,占 29.74%;初中文化 123.48 万人,占 54.39%;中学及中学以上文化 34.65 万人,占 15.25%。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 134.20 万人左右。 20xx 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 111.02 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 88.86 万人(省外务工 53.33 万人,省内务工 35.5
2、3 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养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 2.4%、小学文化占 17.4%、初中文化占 55.5%、中学文化占 14.6%、中专及以上占 10.1%。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 岁以下占 10%,20-30 岁占 30%,30-40 岁占 50%,40 岁以上占 10%。 (二)农夫工就业分布和收入状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觉,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 601583人,三产业人员 414074 人。从事建筑业 295428 人,占农夫工总数26.61%;从事加工制造业
3、 262856 人,占农夫工总数 23.68%;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 551916 人,占农夫工总数 49.71%。20xx 年全市农夫工劳务收入 37.71 亿元,农夫人平增收834 元,占整个年收入的 1/3 以上。农夫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觉,文化程度越高的农夫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 xx 镇,全镇 5471 户,总人口 17921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10701 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 7485 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 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 4465 元
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 35 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 6000 元,中学文化以上在 8000 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 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与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夫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驾驭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肯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夫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主动的作用。 二、我市农夫工培训工作进展状况 (一)农夫工教化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夫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 4
5、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 1 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 所,民办教化培训机构 104 个,镇(乡)成人学校 137 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 12 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 47 个,20xx 年龙头企业运用农夫工 3720 人。20xx 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 72 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夫工 88389 人,培训输出 71004 人。(二)开展农夫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阅历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夫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化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养,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 20
6、01 年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化力气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化、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安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夫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夫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对市场、服务企业的农夫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夫工的需求不
7、同。我市在开展农夫工培训中,着重依据当地劳动力素养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纳不同的培训形式,注意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气相对较薄弱的状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 XX 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支配剩余劳动力 2000 余人,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夫带动 1500 余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支配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 XX 大中专院校的
8、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夫工基本权益爱护、法律学问、城市生活常识、找寻岗位技巧等方面学问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实行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托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夫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夫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夫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特地的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特地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民工 培训 工作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