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docx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关键词: 24式太极拳 一、起式 1二、左右野马分鬃 1 11 21 31 4三、白鹤亮翅 17 18 21 四、左右搂膝拗步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39 40 41 42 4344 4 546 47 48 54 49 50 51 52 53 第一集 其次集 第三集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理为
2、基础的一种思想相识。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相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详细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到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意整体身法和气概,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晰、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
3、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按部就班、节节上升、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师父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洁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到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沉醉,只要坚持按要求熬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加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精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行以分得清清晰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驾驭,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也许的
4、框架,本人依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 指正。 第一阶段:驾驭功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打基础、学架子阶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称依次和外形规范、姿态精确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顾名思义就是在走架子的运动中,身体竖好,中正不偏,不行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武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是指头顶百会穴与支撑腿的脚跟上下串成一条直线与大地垂直。就外形来看,其身体有微微后靠(仰)的样子。学武式太极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点,驾驭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势势提起精神,把头抬起来,把身子竖起来,有八面支撑的气概,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敌情的改变上,做到顺随忘我。这对
5、初学者来讲不行能一下子驾驭,也不行能一下子把自己长期习惯性的动作改正。这是个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练拳就要时时刻刻提示自己守住“立身中正”这个最基本的要点。每一动势都要留心,都要心平气和,想好了,认为姿态精确了再做下一个动作,在学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动作之间的连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势势有顶天立地之气概,如同一根立木能顶千斤压力。假如刚起先练拳不把身子竖起来,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对往后功夫的提高影响也很大,或者说将恒久也达不到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为什么说不把身子竖起来就练不好拳技呢?因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贯穿,就谈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没有八面支撑的气概,从身体外形上讲不符合力学原理;从身体内部来
6、说身体受力不均,气血流淌就不能很好地协调。而且由于身体的歪斜会不自觉地做出无谓的体能消耗,如此连自己的稳定都成问题,何谈御敌呢?俗话说的“低头哈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起先学拳必需像学书法写楷书一样,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有棱有角、势势规规则矩,手脚要依附身体,勿自伸缩,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确的前提下练习,切不行潦草从事。飞一势要有走一势的效果,走一个架子要有走一个架子的效果。刚起先,在规则的框子里手脚感觉呆板,没有敏捷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坚持习练,渐渐地形成习惯,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初学初练武式太极拳架必需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认,专心体会出和驾驭住拳架所要求
7、的身法。这种练功方法看起来严格了些、学起来吃些力、有束缚感、进度慢了点,但这种严格的练法是今后在拳艺上能够得心应手的基础。假如一起先不留意姿态的精确度,不立身中正、不严格苦守身法,一起先就想快、就想用努劲,其结果舍本逐末,以后进步就慢了。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拳简单改拳难。 其次阶段:改架子阶段 这是凝固架子锤炼自己的阶段。所谓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练拳过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态,使之走向正确。这一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学完架子后的接着。在第一阶段学拳架的过程中假如学得较慢、较细,驾驭得较好、身法毛病较少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将会稍省些力;假如在前一阶段学得比较粗,只是在学拳架时也许地顺了下来,
8、那么此阶段必需一点点地校正。不管怎样,改架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也是练功自律的相持阶段,这一阶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坚持不辍,才能过此关口,必需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潜意识中不断出现的、不符合武式太极拳科学规范的习惯性动作。在习练过程中仍旧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时时刻刻根据动作的改变规律去细心体会,特殊强调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态的体会上,专心感觉姿态是否正确,也可面对墙壁上的大镜子观看自己的运动姿态,切忌低头去看自己的动作而影响拳架的气概和整体性。每一动势,先问自己,身子是否竖起来了?重心把握好了没有?周身协调好了没有?虚实做够数了没有?每势是否根据起、承、开、合的步骤做
9、了?手和脚的位置是否恰 切顺随,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复锤炼,尽量在走架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势势留意,以自己的重心为轴为根,折叠转换,连贯协调,不行中途断线,更不行走流水架。从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阶段:走架子的阶段 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后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这时的拳架走起来比较顺,每一动势,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规范,已经守住了太极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举手投足无过不及,行功走架如长江大河,连绵起伏,前一个动作的完成,既是下一个动作的基础,也是下一个动作的起先。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起伏得当,开合有致,虚实相间,气完势整。整个走架子过程中,
10、不行以架子顺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聚精会神,利用架子的顺随逐步加强练拳的力度,此阶段要多磨练、细磨练,炼精、炼细、炼灵、炼出对敌意识,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觉,此阶段仍旧要慢,在慢中找到技击意识和感觉,由于顺随的拳架长期磨练,从而为下一步技击的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技击阶段 在拳架走顺以后,不再为校正架子费心劳神,也就是说自己的身法已经完全符合武式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头上的了,而是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举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阶段仍要坚持根据武式太极拳要求习练。此时的练法要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增加敌情上来,每一动势问自己,对手用大力击来,我何以对之?以何迎之、胜之?也就
11、是说,对手击来我怎样用太极身法拿住敌人,限制住对手。这一阶段要在走架子时把无人当有人,势势制敌,在与人打手时把有人当无人,摧枯拉朽。正如前辈李亦畲先生论述:“自己支配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机而人,按定彼劲,彼自跌出。”这句话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时与敌人交战时的真实感受和写照。“自己支配得好”,一方面有自己运用得当的意思;另一层涵义是说自己有实力支配好,这是因为经过长期习练,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稳固,功夫纯青。试想以自己长期习练形成的有八面支撑之气概的劲力和刚柔相济的太极身法去迎接来犯之敌,有什么可以支配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对手稍挨上我,我内里犹如触电一样警觉。“我不动彼丝毫”,是指
12、我外表不动让对手认为我没有警觉,而内里在做迎敌的调整,这里的“不动”并不是不动,而是外表似乎没动,而内里却以足够的劲力在运动,在做吃住对手重心的行动。“趁机而人”,由于前面的“不动”麻痹了对手,所以在时间的打算上我先于对手,我已经暗中吃住了对手的重心,此时对手大势已去,可还没有相识到自己的境况。此时,我可以明着让对手感觉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限制,试想对手的重心都被驾驭和限制住了,还有什么不好解决呢?所以“按定彼劲”,我以八面支撑的的正中气概向一个连自己重心都限制不了的对手施加压力,对手感到了压力和威逼后,自然要做本能的抗拒,但想抗拒又无法抗拒的时候,其身子僵化,这股僵劲顶来,我便顺着这股僵劲顺
13、势发放,所以“彼自跌出”,对手便随着我的发放顺势被抛跌出去。整个技击过程是客观的,是形势发展的必定,而不是主观臆断强行的结果,它是对手让你怎么打就怎么打,而不是你想怎样打就怎样打。这便是武式太极拳的技击妙处。 第五阶段: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阶段 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前四个阶段的体现,达此阶段后再不须为驾驭拳架、走顺拳架、如何御敌等身法和意识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说防身御敌已经是自己的良好习惯和潜意识的本能动作。此时并不是说不须要练功了,此时练功有心旷 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谱说:“练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说:“功弥久而技弥精亦。”现在的练不是原来的时时势势依规则的练,而是一种更高
14、境界的依规则、破规则,破规则、还要守规则的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练功或实战时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开。虽然放开了,但身法恒久是太极身法,也就是古拳谱所说的全以“气”而言。这里所说的“气”是一种气概,是从精神上而言的,并不是指呼吸之气或一般意义上的空气,这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拳无定向、身心相随,这时的拳,不单指拳头狭义的概念,而是广义上的整个太极身法。周身上下到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神志专一,气概鼓荡,精神贯注,有遇敌欲吃之势意,真正形成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练武式太极拳不但使人技艺超群、延年益寿,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变更气质、处事祥和、遇事冷静,有洗心革面之感,
15、提高生命质量。 总之,传统武式太极拳主要是从身法而言的。只有练成太极身法才有可能练成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要想练成太极身法,就必需紧紧把握住“立身中正”这一贯穿在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的基本要求。切记,没有“立身中正”,就没有八面支撑,更谈不上阴阳、虚实的变换和刚柔相济的发放。所以,凡练武式太极拳者必需牢记和紧紧把握住这个要点,只要按此要求去做就能一步步达到胜利的彼岸,领会太极拳艺术的魅力。 七、左拦雀尾 5 556 57 58 59 60 6 16 26 36 465 八、右拦雀尾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九、单 鞭
16、 8 38 48 586 87 十、云 手 88 89 90 9 192 93 94 95 96 97 98 十一、单 鞭 99 100 101 102 103 十二、高探马 10 410 5106 107 108 十三、右蹬脚 109 110 11 111 2113 十四、双峰贯 耳 114 115 116 117 118 十五、转身左 蹬脚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第一集 其次集 第三集 视频演练 太极拳十大要论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 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
17、本,拳术之学,亦不外 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 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 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 之谓欤!而要非牵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 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 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 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 不期然而己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太极拳 分解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