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顾茅庐》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驾驭多音字“塞”;理解“协助、策略、茅塞顿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比方句的作用。 3、学习作者运用细微环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能说出比方句中用来比方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开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方句中用来比方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开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时间
2、: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人,激趣导入 1、导言:这节课前我们先来玩个“猜猜他是谁”的嬉戏。老师将出示三国中的人物图片,你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再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出示:刘备、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周瑜等人物的图片。生沟通。) 2、解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板书课题:三顾茅庐。随机解题: (1)教学生字“顾”和“茅”的书写。顾:左右结构,第四笔为竖提。茅:上下结构,共8画,最终一笔为撇。学生练写。 (2)理解“茅庐”和“顾”的意思。 1 / 7 出示茅庐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茅庐是什么。 依据图片内容,选择“顾”字的正确义项。 顾:回
3、头看 探望 照看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预设: 生1:是谁三顾茅庐? 生2:他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生3:他是怎样三顾茅庐的? 生4:故事是不是将三次探望都写得很具体? 3、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信任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师: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可以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老师提示学生留意: (1)“诸、晌”是翘舌音,“策、尊”是平舌音。“晌”要留意读shn,不能读成xin。“尊、辰”都是前鼻音。“见着”的“着”读zho。“茅塞顿开”的“塞”读s。 (2
4、)留意“诸”字要左边写得窄小,右边写成竖长方形;“恭”字下半部分是“心”的变体,最终两笔分别是两个点。 3、检查自读状况。 (1)出示词语: 人物、事务:刘备 张飞 关羽 诸葛亮 恭尊敬敬 三顾茅庐 描写环境: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澄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当时的状况: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茅塞顿开 拨开云雾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2)同桌相互检查朗读状况,发觉错误刚好订正。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2 / 7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索:刘备一共几次探望诸葛亮?课文着重写了他第几次探望?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这次探望? 独立思索后,指名说
5、,其他同学可补充。 2、借助词串,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概括,其他同学补充。 3、刘备先后三次前去探望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他是怎么写的?(前两次一笔带过,详写第三次。) 四、自主思索,合作沟通 1、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汇总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自答。 (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 (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写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沟通,老师巡察,刚好了解学生的研讨状况。 3、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接着学习课文。 其
6、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喜闻乐见的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节课的学习状况。 1、听写词语: 刘备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诚意诚意 恭尊敬敬 茅塞顿开 2、你能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依据回答出示:刘备诚意诚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探望诸葛亮,诚意诚意(板书词语)地邀请他出山,协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确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么刘备是怎么诚意诚意探望诸葛亮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3 / 7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
7、、刘备是怎样诚意诚意地去探望诸葛亮的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我们读到刘备的诚意? 2、出示自主学习方法:边读边思边画。画出有关刘备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简洁写写批注。 3、小组沟通,生生对话。师巡察指导。 三、抓细微环节、品词句,体会“诚意” 1、出示句子: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敬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引导学生思索: (1)这里的“你”指谁?刘备为什么生气? (2)画出描写张飞看法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说张飞不懂敬重人才? 引导学生抓住“嚷”“用麻绳捆来”体会张飞的鲁莽和不懂敬重人才。 2、师总结提示
8、。 (1)绳子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所以他要生气地说(指导学生朗读刘备的话)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真诚) (3)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看法迥然不同,这一显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好张飞的“嚷”和刘备的生气。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刘备斥责张飞时的语言来体会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以及对诸葛亮的敬重。还有什么地方也能体会到呢?引导学生绽开沟通。 5、出示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学生沟通: (1)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想一想为什
9、么刘备这样?(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师说明: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殊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敬重。当时的刘备是官员,而诸葛亮不过是 4 / 7 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如此有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 6、出示句子: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轻轻地走进去,恭尊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指名表演“恭尊敬敬地站”。透过这个动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刘备站了多久呢?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联系前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7、出示句子: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1)师说明:半晌:半天左右。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假如你平常等这么长
10、时间,内心会怎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刘备的诚意。 (2)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意”。 师:半晌过去了,刘备 生:恭尊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刘备 生:恭尊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冬去春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刘备仍旧 生:恭尊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此时张飞早已不耐烦,他甚至叫嚷着要一把火烧了它。刘备仍旧 生:恭尊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8、出示句子: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那么长时间刘备都耐性地等了,为什么这时他要快步走进去?(表达出刘备的迫切以及求贤若渴的心理。) (2)此时诸葛亮内心会怎样想? (3)小结:刘备的
11、一言一行,到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这部分着重透过人物的行为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9、师:刘备的诚意诚意最终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恳求,刘备兴奋不已。你能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吗?理解: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茅塞顿开。 5 / 7 (1)“顿”在词语中的意思是突然。词语的意思为:形容突然理解、领悟。 (2)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书上用怎样的说法表示这种体验?(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理解: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10、师: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都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概括诸葛亮给自己的印象。(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11、小结:
12、刘备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心塌地,竭尽毕生所学协助刘备。刘备也不断接受诸葛亮的战略安排,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帝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还在他的出师表中谈到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刘备用自己的敬重换得了诸葛亮的忠心。诸葛亮就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才华来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四、品鉴环境,体会作用 1、过渡:诸葛亮是位旷世奇才,其实文中已经有所铺垫他的居住环境。 2、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描写诸葛亮居住环境的语句。读一读,思索:一共写到了哪些景物? 3、依据沟通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似乎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景色秀丽宜人。 4、结合对诸葛亮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
13、: (1)似乎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里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象征诸葛亮等待时机出山。诸葛亮号“卧龙先生”。 (2)疏疏朗朗的松林、澄澈见底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就像诸葛亮那名贵的品行。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尝试背诵。 6、小结:这就是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7、仿写: 仿照这段话的写法,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写学校的小花园。 出示填空: 6 / 7 来到小花园,只见_。教学楼前面的长廊_,_的紫藤_,_的睡莲_。景色_。 五、课堂总结,迁移阅读 同学们,刘备用“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用“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气,用“诚”让诸葛亮运筹帷幄,报效国家,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三国演义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们在课余的时候可以走进名著,去相识这些显明的人物形象。 7 / 7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