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依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非常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
2、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详细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详细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
3、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 1 / 7 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态。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
4、亿年历史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宇宙的诞生、发展和消亡,让学生对天体产生爱好。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宇宙中,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出本节课。 任务1 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老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日,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洁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相识它,人类经验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原委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究过程呢? 探讨: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知你地球的形态,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阅历,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1分钟探讨) 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
5、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2 / 7 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如同蛋壳包袱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视察和相识,一些人起先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态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态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起先了一场争辩。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依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宏大的猜想地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 地球仪 名师 教学 设计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