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深化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2、驾驭吟诵这首诗歌的基本方法;在揣摩语言、理解主旨的过程中,获得诗歌鉴赏的启示。 3、体会、学习李白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文化人格。 【教法设计】 了解李白,解读“梦境”。老师的着力点在于创设情境,点拨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诵读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深化理解;注意品尝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质疑探究; 围绕中心组织探讨,发挥团体优势;老师驾驭契机,适时介入,精要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流程支配】 一、预习提示 1、读准以下字音。 天姥 剡溪 瀛州 渌水 木屐 殷岩泉 颤栗
2、 訇然 门扉 霓虹 悸 嗟叹 暝 2、理解加点字词的意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4)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5)使我不得快乐颜(伸展,动词) (6)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7)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9)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10)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11)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12)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
3、”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13)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3、借助各种资源,筛选整合信息,简要介绍李白的人生经验和诗歌创作。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余光中有一首诗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首诗中写的是谁呢?(李白)他是诗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是酒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他是剑客“十五好剑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关于李白,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闻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
4、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旺盛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始终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挚友吴筠举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特别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其次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打算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挚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对联颂李白: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
5、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具有传奇色调的、散发着独特人格魅力的一代诗仙,共同学习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挚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挚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看法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 (三)诵读感知
6、1、指名学生诵读,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 石扉 訇然 鸾 魂悸 长嗟 觉时 (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4)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5)使我不得快乐颜(伸展,动词) (6)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7)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9)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10)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11)訇然中开(“中”用作“
7、开”的状语,在中间) (12)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13)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2、让学生评说刚才诵读的同学读得如何,然后老师强调留意把握以下几点: (1)“海客谈瀛洲或可睹”前两句可轻读,后两句可稍稍加重,句内停顿渐大,使之形成显明的对比色调。“天姥连天东南倾”节奏整齐,须读得雄浑有力,气概贯穿,以表现诗人对天姥山的憧憬之情。全段读完可作稍长停顿。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表现作者对天姥山心驰神往的急迫和喜悦,应读得轻快些。“送”,要读得亲切,因为诗人一向爱月,视月如友。“栗深林兮惊层巅”以下,节奏改变极快
8、,六字句写诗人惊定时所见,宜读得舒缓,为下文蓄势。“列缺霹雳訇然中开”表现诗人惊异于自然界之神力,应读得字字铿锵。“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射金银台。”这是描绘神仙世界的绚丽辉煌,应读得舒缓些。“忽魂悸烟霞”表现诗人梦醒之叹,宜读得缓而有力、余味悠长。 (3)“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读时须气概连贯,不宜在第2句后断开,以免破坏诗意的完整性。因为只有一气读出“且放”以下14字,才能回答“何时还”的问题。“安能摧眉快乐颜!”体现了作者傲岸不屈的人格,宜读得挫顿有力,“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再读以下14字,才有高屋建瓴之势,这样结束全诗,自然余韵无穷。 3、学生高声
9、吟诵。 4、诗歌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梦因:海客东南倾 入梦:我欲清猿啼 梦境:脚著列如麻 梦醒: 忽魂之烟霞 感悟:世间快乐颜 说明:梦游之因梦游仙境梦醒慨叹。 (四)阅读鉴赏 1、胡适先生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探讨方法:“大胆假设,当心求证。”假如就一段文字,我们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假设,然后有所思索,个人解决不了的就在小组内探讨解决,那就进入学习的大境界了。可以由此切入,引导学生集中探讨第1段。 (1)学生自学第1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诗歌为什么不干脆写天姥山,却先写“瀛洲”?天姥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天姥山真有这么高吗?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它?如何简要概括这一段的意义?“天姥
10、连天向天横”的“横”是“插”的意思吗?有的诗歌版本写作“天台四万八千丈”,我们该怎么理解?删掉第1段,干脆写梦境,可以吗? (2)学生分组沟通,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明确:夸张、想象是浪漫主义创作的基本特征。对比、衬托、夸张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天姥山的雄伟、挺立、神奇。这是李白梦游的基础、缘起。 (3)自由诵读第1段,留意读出诗人的感情和自己的理解。 、研读其次部分,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 ()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 意境如何? 明确:“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现实转梦境,点明白“梦游”。 意境(山脚):凄清幽静。 感情:心驰神往 ()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
11、的古道上,绽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 明确: 看:“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听:“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坎坷、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宁静,使人站粟。 意境(山上):壮丽雄奇。感情:流连忘返 ()正在此时,突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 答案:“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射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
12、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射,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意境:天马行空、奇丽奇幻。感情:憧憬自由、追求乐土。 ()突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羡之声。梦已醒“惟觉时之枕席,失一直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逝了。梦已尽而思无穷。 感情:憎恨现实、苦痛惆怅。 小结: 诗人因越人传闻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
13、生情,起伏跌宕。朗诵这一部分诗文。 、“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现实之中的诗人是如何状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终一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 (五)梦境解读 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你认为李白的天姥之梦是怎样的梦境 1、志向之梦。李白登山的经过极富浪漫气息:明月邀相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此种种,是现实中的李白所无法拥有的。途中所见所闻,无不是自然放纵,天马行空,真正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奇妙。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
14、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天而降的,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微环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读者肯定会想到,这是一次华蜜、快乐的盛会,全部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致勃勃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挚友们团聚在一起。“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作者用了“列如麻”的比方,取其多又无序的意思,他们自由地组合,不根据身份地位的尊卑,这是李白志向的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天人同乐的世界。然而,这又是一次“无我”的聚会,诗人与仙人有很大的距离,好生可叹!又加之好梦难长,于是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
15、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 2、恐怖的梦。诗人笔下的情景令人恐怖:天昏地暗,乌云密布,雾气水汽扑朔迷离,熊咆龙吟在山石、泉水、深林、峰峦的战栗中久久回荡继而又电闪雷鸣,山峦崩裂,乱石飞天!一片阴森恐怖的景象。诗人梦醒之后“长嗟”不已,恰也说明白梦的灰色。因神往而产生的梦游不但没有使诗人心旷神怡地领会到天姥山神奇缥缈的无限风光,反而使诗人备受孤独孤独和恐怖的煎熬。这极尽声色的洞天仙境与宫廷生活如出一辙,腐朽堕落,纸醉金迷,又杀机四伏,险象环生。诗人被惊得魂飞魄散,醒来后仍旧心有余悸,仰天长嗟! 3、折射现实之梦。清人陈沆诗比兴笺评曰:“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从神往到
16、梦游到长嗟的天姥山之行,刚好与李白憧憬建功立业,先得意殿前后被赐金放还的经验相像。李白奇妙地借助比兴言志的手法,借游仙之酒杯浇失意之块垒,将志向幻灭后郁积于胸的悲观和愤激之情倾吐了出来。 虽然对梦境的理解不同,但殊途同归,对全诗主旨的理解是基本一样的:通过描写梦中幻境,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表现自己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坚毅决心和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抗拒精神。 、通过解梦,请学生谈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学生沟通:傲岸不屈、豪放不羁、追求自由,消极避世、寄情山水,无奈、愤激 老师作结:封建社会里的学问分子,在主动入世遭遇挫折时,不乏隐逸山野、访仙求道、皈依佛门者,也不乏依附权贵、摇尾乞怜,以求取
17、功名利禄者。慨叹“人生无常”,寄情山水或许有几分消极色调;但更重要的是,李白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啸出了多少明珠暗投者的抑郁之气,树立起了一座封建士人的精神丰碑! 、齐读第3段,要求读出李白的“气”来。 四、写作训练 李白的人格魅力和李白的天才构思,让我们击节赞美。为什么不把这首诗歌举荐给他人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啊。请你(课下)写一段文字,向他人推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