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年 级:高二级 科 目:语文 课 型:自学辅导课、探讨课、 主备人:徐俊谊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相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识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困难的思想心情。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概。 【自学检测】 1、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 ”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 四、 五、 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织,换韵自由,富于改变,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
2、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举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n)州话别,打算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明心情。 3、熟识诗篇。(1)注音。 天姥( ) 瀛( )洲 天台( ) 剡( )溪 渌( )水 脚著( )谢公屐( ) 暝( ) 殷( )岩泉 栗( )深林 水澹
3、澹( ) 訇( )然 青冥( ) 鸾( )回车 魂悸( ) 恍( )惊起而长嗟( ) 唯觉( )时之枕席 (2)说明加横线的字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 ) 洞天石扉(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虎鼓瑟兮鸾回车( )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 ) 唯觉时之枕席( ) 失一直之烟霞( )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 )( ) 【思索与探究】 1、诗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
4、三部分,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 。 其次部分(其次自然段),写 。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写 。 2、分析第一段,思索: 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除带有神奇色调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3、分析其次段,思索: 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以句号为一句) 品尝重点字词:飞、送。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4、分析第三段,思索: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且放”两句,诗人表明白自己什么志向? “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
5、性格和精神? 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反馈练习】 默写: 描写天姥山雄伟、挺立的四句诗是: 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白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如同散文中的随笔。 B、“云霞明灭”4字,诗人运用光线剧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C、“连天向天横”5字,诗人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的既高且大“连天”,极言其高;“向天横”,则极言其所占空间
6、之大。 D、“一夜飞度”之“飞”,实为神来之笔,给人飘逸之感折射出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气质。若无此“飞”,则何以“登云梯”,“见海日”,“闻天鸡” 明确:B 提示:本项的表述失实“云霞明灭”,只显其高耸入云,时而被云掩没,时而露将出来。 2、对一二自然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宝元年(742年),李白42岁奉诏入京。他本想借此行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他只被玄宗视为“词臣”,并不重用,且又受到权贵排挤,仅住一年便放放。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以排遣胸中块垒。 B、其次诗段为全诗核心,体现了“游仙诗”特色,尤其主体部分“云青青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绽开想象的翅膀,从各种角度描写仙
7、境,给人脱俗之感。 C、诗人游仙之念,源于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他借助梦境,虚构出万花洞般的迷离幻境,以及自己与仙人们的聚会场面,揭示出与现实世界决不合流的高尚情怀。 D、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上述二诗段,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对天姥山与仙境 的细心刻画,有正面干脆性,有侧面烘托性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其构思,的确够“不群”;其描绘,实在够“飘然”了。 明确:C 提示:诗篇虽为对现实不满的曲折反映,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诗人独未写自己与仙人聚会的情节,因而本项末句评价失实。 3、对诗篇末段诗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世间行乐亦如此”此,指代的是上一诗段描绘的仙人聚会的场境与
8、情景。 B、“古来万事东流水”可以联想到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诗人意在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从句式上谛视,好像是一问一答;然而,下句并未正面回答上句所提“何时还”的问题。 D、“骑白鹿,访名山。”诗人写出了自己自由自在的潇洒生活;白鹿,相传古代神仙或隐士常骑着它漫游,象征逍遥自在。 明确:B 提示:本项的表述犯了拔高诗句意境的毛病诗中没有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的意思。 4、对末尾诗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 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
9、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挚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 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友? 结尾的两句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5拍,后4拍。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改变,正呈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明确:C 提示:本项的表述对诗句原意有曲解诗中只说“须行即骑访名山”,并未明确说访亲问友。 5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明确: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 B“雨”名作动 D“鼓”名作动) 【课后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