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圈环流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三圈环流 课程章节: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其次单元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之 三圈环流。 课时:1课时 v 一、教材和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中学地理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其次单元的内容,其次单元主要讲大气,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解并描述的内容三圈环流就是一种特别的大气运动形式。本节课主要是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影响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分析,来推求出大气运动的运动方向,进而形成三圈环流,即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课堂上以北半球为例,详细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讲解完后,让同学自己动手,依据所教授的原理把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画出来,据学生所画的步骤与
2、方一直查漏补缺,以加深印象。同时要了解并驾驭三圈环流所形成的气压带与风带,而且能够运用学习的学问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的问题。总而言之,本堂课就是要驾驭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模式,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v 二、学习者分析: 1、学问水平: 学生为中学一年级学生,才从初中升入中学。据了解,我们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中学,而这些学校对地理这门课程并不重视,讲解的老师多由教授其他课程的老师来兼任,对于地理学问的讲解并不专业,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一种恐惊感。更有老师只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索然无味,进而使学生丢失了对于地理学习的爱好。总而言之,学生在初中阶
3、段对于地理学问的积累极其有限,其空间分析实力不是很强,对于地理空间思维要求高的三圈环流的理解有肯定的难度。同时,应留意趣味教学,变更学生对地理传统的看法,提升其对于地理课程的爱好,做到趣味教学、轻松学习。 2、认知特征: 留意力具有肯定的稳定性,记忆以有意记忆为主,能留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初步完成从详细思维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具有肯定的独立性,但须要正确有序的引导。 3、学习特征: 学生才步入中学,同学之间不是很熟识,可以通过探讨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及相互学习。学生大致处于1517这个年龄段,活跃、喜表现、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中可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呈现自己,并用主动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多激励,
4、以提高其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 v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驾驭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2、实力目标: a、不仅要知道三圈环流的运动模式,而且要理解环流之所以这样运动的原理,要懂得用科学的方式来推理三圈环流的形成,培育良好的地理空间想象实力。 b、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育学生的自主绘制地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实力,及了解三圈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驾驭三圈环流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相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v 教学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1、重点: 驾驭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模
5、式,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与分布。 2、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应对措施: 由于内容抽象,空间性强,学生不是很简单理解,讲解需具体,且要好玩味性。讲解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思维实力,多设问,让学生参加教学。分解式讲解,逐步推理,层层推动,然后让学生依据北半球的形成过程自主推理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及模式,依据学生们的绘制过程及结果来进行查漏补缺,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最终,播放全球三圈环流形成的视频,巩固学问在同学脑海中的印象。 v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探讨法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v 教学提纲: 课程导入(设问:冰岛火山
6、灰)影响因素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学生参加(绘制南半球三圈环流图)解决问题总结(三圈环流的名称及范围、气压带、风带)课后思索。 v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请学生观看一幅有关冰岛火山灰的图片,依据它的大标题“冰岛火山灰云扩散欧洲大陆,近6000航班停飞”以及图片中的冰岛与欧洲大陆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两个质疑:a、火山灰是怎样越过海洋扩散欧洲大陆的?b、火山灰怎么能够影响到航班(飞机在平流层飞行,平流层据地面有肯定的高度,这个问题的详细含义就是:火山灰为什么能上升那么高)? 2、影响因素: 三圈环流是特别的大气运动,依据上一节课学习影响大气运动的因子来推断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既对学过的学问进
7、行巩固,又起先新内容的学习,培育学生地理联系的思维。 3、形成过程: a、以北半球为例,假想下垫面性质一样,依据前面所说的影响因素来进行有序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以肯定的引导)。 b、让学生依据讲解的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示例,依据同学们画图的状况进行查漏补缺,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讲解。 c、总结画图技巧:标明高压、低压(由高压指向低压);逐一地转偏向力的偏向(北右南左);箭头有弯曲(反气旋性弯曲)。 d、插入全球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视频,进行学问的巩固。 4、总结三圈环流的名称与范围: a、低纬度环流(赤道低压带
8、副热带高压带); b、中纬度环流(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c、高纬度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5、气压带极其主要成因: a、赤道低压带(热力); b、副热带高压带2个(动力); c、副极地低压带2个(动力); d、极地高压带2个(热力)。 6、风带(6个): 北半球: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南半球:a、东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东南风)。 7、课后作业: a、依据所学,画出完整的三圈环流图; b、预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c、思索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 v 课堂总结 :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三圈环流
9、的形成过程,以及其所形成的气压带与风带,内容比较抽象,须要学生们理解性记忆,讲解的过程应留意趣味性与条理性,课后学生应多回顾,并自己动手绘图。能够在了解这一节学问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实力及绘图实力,培育学生用联系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三圈环流教案 三圈环流罗忠革 中学地理备课组教案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微课教案云浮郁南西江中学袁桂森教学内容三圈 三圈环流论文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论文关于高一地理全球的大气环流教学初探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