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docx





《中国文化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法家略述 代表人物:管仲、吴起、商鞅 主要典籍:管子、商君书、韩非子 目标:富国强兵 对人的观点:人性恶(贪生怕死、趋利避害) 主要思想:法、术、势 主要成果:军事化强国、中心集权制 法家分类:齐法家与秦晋法家 思想差异 在礼崩乐坏、群雄并立、弱肉强食的东周,主见以法治国来实现富国强兵的法家自然受到了重视。 法家分为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韩非子、商君书为代表的秦晋法家两派。虽同为法家,但二者在对待君、民、礼、刑四个方面的看法上差异很大。 其一,就“君”而言,虽然齐、晋法家都强调君主专制,树立君主权威,但齐法家主见“令重则君尊”(管子.重令);秦晋法家则认为“君尊则
2、令行”(商君书.君臣)。齐法家认为要树立君主权威先要树立起法的权威和尊严,这就把“君与法”的关系摆在了一个合适的位臵。由于“令重”,“令尊”在先,那么,就要求“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任法),从而把法摆在了君主之前之上。由此可见,齐法家的“尊君”实质上是将君主的权威是建立在法制健全和君主带头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晋秦法家则相反,他们不认为君主的权威是建立在“令重”,“令尊”的基础上,而认为“君尊则令行”(商君书.君臣),即只有君主先树立起肯定的权威,法令才能推行。如商鞅主见君主应独揽大权,“权者君之所以独制也”,“权制断于君则威”(错臣)。韩非认为君主只有“权重”才能“位重”(韩非子.难势);申不害
3、更直言不讳:“独视者则明,独听者则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在他们的影响下,晋秦之地盛行“事君以死,事主以勤”,“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逃刑”等所谓“愚忠”。愚忠的结果是“不从君者为大戮”(国语.晋语)。商鞅执政,更明确规定:“有不 以王令,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这就把君主专制通过法令的形式加以强化,从而彻底打碎了奴隶社会贵族专制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 其二,就“民”而言,齐法家主见“富民”、“商德保民”;秦晋法家则主见“愚民”、排斥民本。 齐法家认为“ 仓廪实则知礼节”,人们物质生活的富有程度确定着他们对统治阶级的听从程度。老百姓衣食无着,啼饥号寒,就会挺而走险。此刻
4、若“以法随而诛之,则是诛重而乱愈起”(治国),正所谓:“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戳不足以服其心,杀戳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牧民)。因而主见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的思想,认为老百姓富而有了风光,自然就会懂礼知耻,作为统治阶级也就简单管理了。此即所谓“富民可教”。 晋秦法家则相反,他们提出了“民愚则国安”“民农则愚,愚则易治”的观点。商鞅说:“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苦其意志,劳其四肢,伤其五脏,而益裕广耳。”(商君书.算地)他因此得出结论说:“民不易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垦令)商鞅设想,治理老百姓,最好让其撑不死,饿不着,
5、才智无从开启,文化无从涉及,除“耕战”一事外,不知其他生活方式。这样,国家就会恒久长治久安,此即“愚民易治”。周代农耕文化中的民本因素随着“封建亲戚”被带到各个邦国,与当地文化融合,在融合过程中,民本或被加强,或被减弱。 详细来说,在齐,民本因素被加强,在晋,民本因素被减弱。 齐地固有的东夷海洋文化对民本本身就有亲和力,所以在和周文化融合过程中,它汲取了周文化中的尚德保民。 而晋文化所汲取的来自戎狄的游牧文化则排斥民本,所以在其后的发展中,晋文化的民本成份越来越少,以至追求极端专制。 因此,齐法家追求理性的君主专制,而晋法家则追求肯定君主专制,事事从国家和君主角度考虑。 其三,就“礼”而言,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 概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