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教案.docx
《九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数学教案 第1课时 1.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依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洁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特别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章,我们接着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二、师生共同探讨形成概念 1、梯子的倾斜程度 在许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
2、设计成倾斜的。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特别自然的。但在许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纳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 (重点讲解)假如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2) 假如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 3) 假如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想一想(比值不变) 想一想 书本P 3 想一想 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探讨
3、,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正切函数 B(1) 明确各边的名称 斜边A的对边C(2) tanA=A的对边 A的邻边AA的邻边第2课时 1.1.2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能够依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洁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4、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探讨了正切函数,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其它的两个函数。 复习正切函数 二、师生共同探讨形成概念 B 1、引入 斜边书本 P 7 顶 A的对边 AC A的邻边 2、正弦、余弦函数 A的邻边A的对边sinA=,cosA= 斜边斜边A 巩固练习 a、如图,在ACB中,C = 90, C1) sinA = ;cosA = ;sinB = ;cosB = ; 2) 若AC = 4,BC = 3,则sinA = ;cosA = ; 3) 若AC = 8,AB = 10,则sinA = ;cosB = ; Bb、如图,在ACB中,sinA = 。
5、(不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函数 锐角A的正切、正弦、余弦都是A的三角函数。 BAC第4课时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依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两节课,我们探讨了正切、正弦、余弦函数,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
6、二、师生共同探讨形成概念 1、引入 书本 P 10 引入 本节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利用这些值进行一些简洁计算。 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通过与学生一起推导,让学生真正理解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 BA BCC 度数 30 45 60 sin cos Atan 1 22 23 23 22 21 23 31 3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第4课时 2.4.1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7、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探讨了二次函数y=a(x-h)+k中的a、h、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探讨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22|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c0 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当a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 当c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c0 aR+r d=R+r d=R-r 巩固练习 若两圆
8、没有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若两圆有一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若两圆有两个交点,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想一想 书本P 126 想一想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7课时 3.6.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问目标:经验探究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实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实力 德育目标: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难点:敏捷运用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上一阶段
9、,我们探讨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探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师生共同探讨形成概念 1、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 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做一做 试按下列要求画直线 1)与O有两个交点;2)与O有一个交点;3)与O没有交点。 OOO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相切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 相离直线与圆有零个交点。 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第8课时 3.6.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0、学问目标:探究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实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图实力 德育目标: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切线的性质 难点:敏捷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二、师生共同探讨形成概念 1、探究圆的切线的性质 议一议 书本P 114 议一议 由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逐步转向对切线的进一步探讨。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O在O中,AB切O于点C, OCAB CAB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知直径,得直角。 2、反证法 只要求学生了解,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