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梳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梳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梳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梳理 一、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酷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诗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美丽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实力,并不断积 3、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一些比较简洁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老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驾驭文章的感情基调。 3、引导学生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2、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点: 1、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引导学生把详细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 2、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些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并引导学生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西部,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相识。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美丽,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实力。 草原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书写目标: 能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和新词。特殊留意“毯、貌、襟、涩”的写法。 2、音准目标:读准“好客”的“好”,“同行”的“行”,“蒙古包”的“蒙”,
3、“好像”的“似”,并查字典了解这些字的其它读音,更精确地驾驭多音字。 3、理解目标:(1)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如“回味、迂回”,再如绘画用语“渲染、勾画”。(2) 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3)揣摩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比如,事情发展的写作依次,作者在描写时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擅长运用比方和拟人的写法等,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 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事实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漂亮景色沉醉了,所以他感到四周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4、背诵目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 5、积累目标:(1)积累关于绿的成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万古常青”,以及其它描写绿的
5、四字词语。(2)积累一些关于描写草原的诗句,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6、读书目标: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内蒙古大草原。 2、本文语言美丽,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 3、品读美丽语句,体会表达方法,培育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初步的审美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妙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深意重,激发学生酷爱草原,酷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了解西部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妙风光
6、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酷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识字目标:相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新词。 2、理解目标:(1)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 “精美绝伦、活灵活现、遐想” 等新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第一段最终一句话“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明确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是首尾呼应的关系,并了解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3)理解课文的中心句“中国使者拱手致谢,兴奋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
7、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呀!”。 3、积累目标:(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如,“活灵活现、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精美绝伦”。(2)积累美丽的句子,如课文的首段和尾段、中心句段等。 4、拓展目标:搜集、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如课后“资料袋”中提到的“出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这些人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导课时,可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途,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当以学生自渎自悟为主。在充分读书并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沟通时可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再
8、体会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的关系。 3、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情感看法价值观: 激发学生憧憬古代文明,酷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爱好。 教学难点: 1、学习中心句表达效果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酷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白杨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书写目标:相识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特殊留意“疆、陷”的写法。 2、理解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如“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