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 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庄子二则 一、基础题 1.说明下列加粗词。 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谋报浑沌之德 方虚骄而恃气 反走矣 2.翻译句子。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说明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加粗词。 犹 2.翻译句子。 方虚骄而恃气。 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
2、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周公诫子 一、背记学问随堂笔记 1 无敢应者 几矣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二、基础学问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说明加粗词。 无以鲁国骄士。 犹恐失天下之士、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谐
3、,优劣得所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紧急的句子是: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恳切奉劝刘禅的句子是 。 (3)然 ,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 。 4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_,_,_.最关键的是_?这些建议表达了他_的政治愿望?(请用课文 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日选拔人才时经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状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 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5)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安静而致远”意旨相一样的句子是 , 。 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同甘共苦历史的名句是 , 。 (6)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相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看法? (8)你能精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 ) 卤( ) 谤( ) 晤( ) 2.说明加粗词义。(4分) 所操之
6、术多异故也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而天下之理得矣 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务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三、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说明加粗词。(8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分)4.文段最终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看法。(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依据你的积累,试
7、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
8、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依据文意,简要说说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诗词五首 1.依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解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志向,实现远大理想的名句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A.注音:虞( ) 砌( ) B.说明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依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 持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七 单元 同步 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