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 时:51学时 学 分:3学分 理论学时:45学时 试验或探讨学时:6学时 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 大纲执笔人:方双虎 大纲审定人:心理学系集体审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探讨方法和学问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专心理学分支学科。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
2、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看法、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限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供应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探讨成果应用于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订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削减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加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
3、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学问、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驾驭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学问,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改革思路是理论联系实际,亲密关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人际关系现象,指导学生深化社会生活实际,开展
4、各项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调查和试验,丰富学生的感性相识和阅历,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提升理论素养和水平。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对若干重要人际关系心理现象进行探讨。 二、本文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 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二)什么是人际交往心理学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性质 (二) 人际交往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三) 人际交往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人际交往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2人际交往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 3人际交往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三、人际交
5、往心理学探讨的任务 (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其次节 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和结构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 (二)社会关系网络层次 二、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一)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三、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成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 难点:人际
6、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 思索题 1什么是人际关系?什么是人际交往心理学? 2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产生的背景以及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3为什么要探讨人际关系?如何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4人际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其次章 人际关系的探讨、理论与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探讨 一、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探讨 二、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探讨 三、人际关系中交往主动性的经典试验 其次节 西方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象征交往理论) (二)场合交往论 (三)自我呈现论 (四)社会交换论 (五)T组理论 二、人际特质理论 三、人际激励理论
7、(一)须要理论 1须要层次理论 2E.R.G理论 3成就激励理论 (二)归因理论 1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2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 (三)期望理论 (四)公允理论 第三节 苏联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群体人际关系层次理论 二、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第四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方法 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探讨方法 (一)视察法 (二)试验法 (三)调查法 二、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 (一)社会测量法 (二)参照测量法 (三)贝尔斯测量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探讨 难点: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方法 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自学其次节、第三节 思索题 1什么是霍桑试验?略加评述。 2什么是社会交换理论?以霍曼斯的理
8、论为例详加说明。 3如何理解修茨的人际特质理论? 4什么是社会测量法?举例说明其应用。 第三章 看法及其转变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看法的概念 一、“看法”界说 二、“看法”的结构 三、“看法”的本质 (一)看法的功能 (二)看法的特性 1看法的社会性 2看法的详细性 3看法的协调性 其次节 看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看法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一)学习理论 (二)认知理论 1平衡理论 2一样性理论 (三)功能主义理论 二、看法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条件 (一)个体的须要 (二)个体的阅历 (三)交往的对象、性质 (四)个体的自我意识 三、看法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四、影响看法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人际影
9、响 (二)特性心理特征 (三)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第三节 看法的转变 一、“看法转变”探讨的历史 1看法转变的阅历性探讨 2看法转变的描述性探讨 3看法转变的试验探讨 二、看法转变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认知失调理论 三、看法转变的方法 (一)参加活动法 (二)登门探望 (三)团体规定法 (四)全面宣扬法 (五)沟通信息法 四、看法转变中的沟通 (一)沟通者 1可信性 (1)专长或权威 (2)动机或意图 2睡眠者效应 3.类似性 (二)沟通内容 1利用感情 (1)好感 (2)恶感:激起恐惊 2组织沟通 (1)理解材料:劝服中的理解 (2)论证:应当呈现几方面材料 (3)呈现观点的依次:先
10、提出哪一个方面的材料 (4)引出结论 (三)沟通对象 重点与难点 重点:看法的形成和发展 难点:看法的转变 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 思索题 1什么是看法?如何理解看法的本质? 2影响看法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3举例说明看法转变方法的应用。 4简述看法转变中各沟通要素及其作用。 第四章 行动与看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知失调概述 一、认知之间的关系 二、认知失调程度 三、削减失调 (一)变更认知 (二)增加认知 (三)变更重要性 其次节 认知失调理论的探讨 一、诱导听从试验 (一)费斯汀格及卡尔史密斯的试验 (二)诱导听从的一些前提因素 1.自愿选择 2.承诺 3.责任感 4.预期的消极后
11、果 二、努力理由探讨 三、不足阻碍探讨 四、决策后失调探讨 五、认知失调的激起性质 第三节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 一、心理治疗 二、儿童教化 三、消费行为 四、决策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知失调理论的探讨 难点: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 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 思索题 1.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般状况下,人们是如何订正认知失调的? 2.什么劝服他人从事与原来看法相反的行为,能使原有看法得到变更,试从认知失调理论加以说明。 3.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探讨有哪些?它们各自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有哪些应用? 第五章 印象形成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印象形成概述 一、人际印象的定义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部分
12、 (一)行动者 (二)知觉者 (三)交往情景 其次节 印象形成的特点和模式 一、印象形成的特点 (一)一样性 (二)评估性 (三)中心特质的作用 (四)隐含的特性理论 二、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一)累加模式 (二)平均模式 (三)加权平均模式 第三节 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 一、对他人知觉的依次效应 (一)优先效应 (二)新近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定型 四、印象形成的结果 第四节 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定义和理论 (一)印象管理的定义 (二)印象管理的理论 1符号相互作用论 2自我表现论 3情景认同论 二、自我表现 (一)自我表现的详细目的 (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1情景因素 2参照
13、群体的认同 3其他人的影响 (三)胜利的自我表现的障碍 三、印象管理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象形成的特点和模式 难点: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 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 思索题 1什么是人际印象?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有哪三个成分?分别举例说明这三个成分对人际印象形成过程的影响。 2人际印象形成有哪些特点?人际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有哪三种,它们分别有何特点? 3人际印象形成中会出现哪些效应和偏见?它们对人际关系有何影响? 4举例说明自我实现预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5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对人际关系有什么作用?我们应如何留意自我表现? 第六章 人际知觉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的非言语沟通 一
14、、脸部表情 二、目光接触 三、身体语言 四、非言语线索的意义 其次节 对人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二、相应推论理论 (一)非共同效果 (二)社会赞许性 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四、韦纳的胜利和失败归因理论 五、限制源理论 第三节 对人的归因偏见 一、行为中民偏见“行为”淹没“场” 二、显著性偏见 三、一样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第四节 归因理论的应用 一、心理健康 二、绩效评价 三、冲突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人的归因理论。 2.对人的归因偏见。 难点:归因理论的应用 建议教学方式 讲授法 思索题 1人际的非言语沟通方式主要有哪一些?它们对人际交往有何意义? 2什么是归因?在人际知
15、觉中,有哪些主要的归因理论?它们各自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试比较这些主要的归因理论。 3 在人际知觉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归因偏见?了解这些偏见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 4 除了本章所提出的归因理论应用的几个方面之外,你认为归因理论还可用于哪些方面? 第七章 自我知觉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归因 一、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二、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 三、心情比较和心情归因 (一)心情比较 (二)心情归因 其次节 自我知觉中的偏见 一、行动者与视察者偏见 二、自我服务偏见 第三节 自我障碍和习得无助 一、自我障碍 二、习得无助 第四节 自我归因的应用 一、苦痛归因 (一)增加苦痛 (二)削减苦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际关系 心理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