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题2初三化学上册学问点 润禾教化 2022.11.23 (一)学问点概述 1.化学是一门探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改变规律的以试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的根本区分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改变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 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空气 (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试验现象: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
2、入集气瓶最终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2)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缘由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 就打开弹簧夹。 (3)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4)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 气体和杂质为0.03%。 (5)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O3。SO 2、CO、 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6.氧气的性质 (1)
3、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7.分子和原子、元素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 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3) 物质三态的变更是分子间隔改变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 缩小的原因 8.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 (1)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4、。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上升,就是因为温度上升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 汞的体积变大。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改变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5)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6)原子都有质子、 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6)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 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7) 原子核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9.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式 (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肯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肯定不行能是 化合物。) (2)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3)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肯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肯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肯定是由不 同种元素组成的。 (4)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区分
6、时可写出分子式,推断是一种还是多种)。 (5)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6)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肯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肯定 是氧化物。 (7)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表示C元素,表示一个C原子 (8)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 分子的原子构成。CO2表示 1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示二氧化碳由C元素和O元素组成4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9) 子。 (10)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干脆构成的:金属
7、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留意稀有气体单质 的写法 He (11) 由分子干脆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 2、O 2、N 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 子干脆构成的:如NaCl。 10.确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分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 同);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肯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 3、CH
8、4。 11.质量守恒定律 (1)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更,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 在化学反应中:肯定不变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 目 原子的质量;肯定变更的是: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更的是 分子的数目 物质的状态 (3)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 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需相等。 12.气体的试验室制取 (1)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2) 反应物是固
9、体与液体,不须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3)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4)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 留意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3.试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 合物 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O3+3O2 2KMnO4=K2 MnO4+MnO2 +O2 2H2O2=2H2O+O2 留意事项 (1) 用第
10、一种药品制取时要留意 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聚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裂开) b.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匀称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c.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 用其次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3) 用第三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别液态空气(物理改变) 原理:利用N 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14.试验室制取CO2 (1) 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上册 化学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