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浅谈.docx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改革浅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限制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地
2、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假如我们对大多数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将其变现充溢社会保障基金或者干脆用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面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那么,这种处置应当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事实上,这种处置方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目标取向。但是,在这种处置方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气。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几乎涉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部行业。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削减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
3、总量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限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气。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很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驾驭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在中国近30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一个焦点。 一、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国有企业不是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而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有企业往往处
4、于这种“条条”与“块块”的双重领导之下。政府干脆经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得过多,管的过死,国有企业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导致企业和职工缺乏经营和生产主动性,企业缺乏活力。 (二)内部体制不合理 1、产权不清。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确定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全体劳动者。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子,又是一般生产者。但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主子,每个人并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支配企业的资产,而由政府代表他们统一行使这种权利,但政府部门众多,都能行使部分全部权,却无人对企业财产担当经济责任。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代表多样化等于是没有代表,结果造成传统国有企业产权虚置。造成事实
5、上的全部者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全部权的制约机构。 2、责权利相分别。传统国有企业全部权被政府各部门分割行使,企业缺乏相应的自主权。企业职工的职责是供应劳动,权力是获得工资并享受企业供应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厂长经理的权力是组织生产,企业盈亏与自己无关,他们的奋斗目标又往往是多重的,不仅要尽可能完成国家任务,还要为企业的职工谋取福利,更重要的是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一部分企业领导想方设法争取进入政府部门,驾驭更大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责权利相分别,造成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3、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化。每个企业都具有肯定的行政级别,
6、企业领导由政府委派或任命行政官员担当,按行政级别获得酬劳,享受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在企业内部,除设置生 产经营性机构外,还设置于上级各领导部门相对应的机构,作为贯彻上级各部门指示的组织机构。 (三)社会负担沉重 由于产权不清,吃大锅饭,因此国有企业普遍担当着办学校、医院、安置就业、离退休人员开支管理等本应由政府担当的任务,有的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以上,富余人员高达企业职工总数的60,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四)垄断组织行业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大企业多为多为国有企业,主要涉及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专营项目上,这些产业涉及国家命脉和关键发展,有关社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企业 改革 浅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