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风险管理策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面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策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2244号)、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指导看法等相关文件,依据本行实际,特制定本策略。 其次条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限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供应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三条 本行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限制或缓释所担当的各类风险。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根据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
2、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等)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流淌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刚好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将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务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五)合规风险。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遇法律制裁、监管惩罚、重大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风险。 (六)声誉风险。指由各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务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各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七)其他风险。包括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
3、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第四条 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匹配性原则。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相适应,并依据环境改变进行调整。本行担当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 (二)全覆盖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表内外业务;覆盖全部分支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全部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三)独立性原则。本行应当建立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上至下给予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
4、则。本行应当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依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评估资本和流淌性的足够性,有效抵挡所担当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其次章风险治理架构 第五条 农商银行应建立以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为主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类组织和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将风险管理职责落实至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建立从顶层设计动身,自上而下的引导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 (一)农商银行董事会担当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长担当本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责任。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授
5、权下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二)农商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推动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有效运行,建立与董事会下设的其他特地委员会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充分并能够支持风险管理相关决策。 (三)高级管理层担当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行长担当本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首要责任。高级管理层下设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高级管理层的授权下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四)农商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高级管理层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有效运行,建立与高级管理层下设的其他特地委员会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充分并能够支持风险管理相关决策。 (五)农商银行监
6、事会担当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状况并督促整改。相关监督检查状况纳入监事会工作报告。监事长担当本行全面风险管理监督的首要责任。 (六)农商银行应明确合规部为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牵头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管理,担当制定政策和流程,监测和管理风险的责任。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应配备足够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人员。 (七)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全面风险管理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1.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牵头协调识别、计量、评估、监测、限制或缓释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刚好向高级管理人员报告;3.持续监控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风险
7、限额及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状况,对突破风险偏好、风险限额以及违反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状况刚好预警、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4.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刚好发觉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八)农商银行业务部门是本行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负责本部门和本业务条线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对本部门和本条线的风险管理负第一责任。 (九)本行实行风险条线管理。详细分工如下:信贷管理部、公司业务部、资产管理部作为信用风险担当部门,要增加信贷营销中的风险意识,做好业务拓展管理中的风险限制;信贷管理部、公司业务部、资产管理部为信用风险的条线管理部门;财务会计部为流淌性风险、洗钱风险条线管理部门;金融市
8、场部为市场风险的条线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平安保卫部为操作风险的条线管理部门;合规部为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的条线管理部门;科技部为信息科技风险的条线管理部门。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应指定人员详细负责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风险得到刚好识别和限制。(十)本行在业务部门、分支机构(一级支行、管辖行)设置风险管理岗位,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对本部门、本机构的风险管理负首要责任。 (十一)农商银行审计部门担当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履职状况的审计责任,定期审查和评价全面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十二)农商银行应当有效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传递机制,以及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
9、理层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纵向信息传递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刚好了解风险状况,同时确保风险管理政策及信息向相关部门和员工有效传递与实施。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职责(一)董事会职责1.制定本行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2.监督风险管理战略和制度的执行状况等。 (二)监事会职责1.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状况进行监督;2.对本行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检查监督等。 (三)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1.审核和修订系统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政策;2.对战略、政策实施状况及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等。 (四)高级管理层职责1.执行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2.制订风险管理的程序
10、和规程;3.管理各项业务所担当的风险等。 (五)风险管理部门职责1.负责对各类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2.拟订或组织拟订风险管理的政策和制度;3.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4.牵头制定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和缓释方法; 5.对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依据风险报告制度进行报告; 6.负责战略风险、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7.负责制定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组织制定中等以上各类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六)信贷管理部、公司业务部、资产管理部职责1.负责对本行信用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11、;3.负责信用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信用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七)财务会计部职责1.负责对本行流淌性风险、洗钱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流淌性风险、洗钱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流淌性风险、洗钱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流淌性风险、洗钱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九)科技部职责1.负责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信息科技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十)金融市场部职责: 1.负责对本行运营业务风险进行条线管理
12、;2.负责组织制定市场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市场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 和报告;4.负责制定流淌性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5.负责对本行操作业务风险进行条线管理;6.负责组织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制度;7.负责操作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 8.负责制定操作风险限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十二)审计部职责1.对风险管理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2.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精确性、牢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施评。 (十三)各部门风险督导员职责1.负责推动本部门、分支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及风险政策、制度在本部门、分支机构的传导,帮助编制本部门、条线的风险管理制度、
13、操作流程;2.负责帮助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宣扬;3.负责对本部门、本条线业务实施风险审查,并为本部门、业务条线在市场拓展、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供应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和风险限制技术与信息方面的专业询问服务;4.负责对本部门、条线、分支机构日常各项工作活动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刚好收集、识别和上报各种违规 事务、风险隐患等信息;5.负责监督风险限制措施落实状况,并对限制措施和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报告;6.组织本部门、条线、分支机构各岗位员工实施风险排查。定期分析评价本部门、条线、分支机构面临的风险状况,提出风险管理限制的建议和看法,刚好编制上报风险报告;7.依据风险管理工作要求须担当的其他
14、职责。 第三章 本行主要风险状况 第八条 本行与上级监管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 信用风险 1. 不良贷款率较高。2. 公司类贷款占比较高 。3. 隐性不良数据较大。本行应当制定书面的风险偏好,做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重。风险偏好的设定应当与战略目标、经营安排、资本规划、绩效考评和薪酬机制连接,在机构内传达并执行。 本行应当每年对风险偏好进行一次评估。 第九条 本行制定的风险偏好,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战略目标和经营安排的制定依据,风险偏好与战略目标、经营安排的关联性;(二)为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安排情愿担当的风险总量;(三)情愿担当的各类风险的最大水平;(四)风险偏好的定量
15、指标,包括利润、风险、资本、流淌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目标值或目标区间。上述定量指标通过风险限额、经营安排、绩效考评等方式传导至业务条线的支配;(五)对不能定量的风险偏好的定性描述,包括担当此类风险的缘由、实行的管理措施;(六)资本、流淌性抵挡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的水平;(七)可能导致偏离风险偏好目标的情形和处置方法。本行应当在书面的风险偏好中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首席风险官、业务条线、风险部门在制定和实施风险偏好过程中的职责。 第十条 本行应当建立风险偏好的调整制度。依据业务规模、困难程度、风险状况的改变,对风险偏好进行调整。第十一条 本行应当制定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风险限额设定、限
16、额调整、超限额报告和处理制度。 本行应当依据风险偏好,根据客户、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设定风险限额。风险限额应当综合考虑资本、风险集中度、流淌性、交易目的等。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对风险限额进行监控,并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送风险限额运用状况。当风险偏好目标被突破时,应当刚好分析缘由,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 风险限额接近监管指标限额时,本行应当启动相应的订正措施和报告程序,实行必要的风险分散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十二条 风险识别和评估(一)本行应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已开展和拟开展的业务风险予以充分识别和评估,应当事先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要强
17、化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完善报告机制,有效管理风险。 (二)本行各部门应依据风险识别程序和方法,对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淌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主动的识别,分析风险来源,确定风险的影响范围。 (三)本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各部门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与实现限制目标相关的各类风险信息,采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刚好进行识别与评估,确定关注意点和优先限制的风险。 (四)本行应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本行应逐步建立整体风险评估的工作模式和各类风险评估
18、模块的联系机制,优化改进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淌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的评估体系。 第十三条 风险计量(一)本行应当通过对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驾驭自身的风险状况,推断本行对这些风险的承受实力,在此基础上选取恰当风险限制措施,以达到有效限制风险的目 的。 (二)本行应建立适合本行业务特点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完善资产风险分类制度。逐步采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计量方法管理信用风险。 第十四条 风险监测(一)本行应当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淌性风险等各类主要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测,跟踪已识别风险的改变发展状况,并依据风险改变状况刚好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残留风险和新
19、增风险进行刚好识别、分析,实行适当的应对措施。 (二)本行应当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获信用风险指标的异样变动,推断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临界值。对达到关注水平或超过临界值的,采纳调整授信政策、优化组合结构,资产证券化等方法,达到限制、分散、转移信用风险的效果,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十五条 风险报告(一)本行风险报告实行双线报告制度。各支行(部)员工发觉各类风险事项后,应刚好向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刚好向分管领导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报告。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应向本行经营管理层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经营管理层应向本行董事会和上级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报告。 (二)本行风险报
20、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二种。 1.综合报告:是指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报告期内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撰写的综合性报告。综合报告应反映以下主要内容:辖内各类风险总体状况及改变趋势;分类风险状况及改变缘由分析;风险应对策略及详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2.专题报告:是指各报告单位针对管理范围内发生(或潜在)的重大风险事项与内控隐患所作出的专题性风险报告。专题报告应反映以下主要内容:重大风险事项描述(事由、时间、状况等);发展趋势及风险因素分析;已实行和拟实行的应对措施。 第十六条 风险限制(一)本行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实力和风险性质,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对风险加以有效限制,实现预期的风险溢价
21、,从而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经营目标。 (二)本行针对自身特点选择敏捷的风险缓释策略,创新风险缓释方式,逐步建立完善贷款风险评估与定价机制。 (三)本行应综合运用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补偿和风险承受等风 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限制。 (四)本行应加强综合风险关联性管理,严格限制授信集中度,明确行业风险限额,严格防范过度授信和集中授信风险。 (五)本行应建立与本行业务性质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基于市场风险管理实力,确定债券投资业务的品种、交易范围、交易限额、交易方向和方式等。确定总体限额与本行的存款规模、涉农贷款规模和资本水平相挂钩的政策,并每年依
22、据新增存款、涉农贷款增量予以调整。 (六)本行应完善资产爱护机制,充分关注法律风险,关注诉讼时效,对抵押担保物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不良贷款主动实行资产保全措施。 (七)本行应系统梳理各项业务活动,合理设置前、中、后台,完善业务流程,制定操作手册,清楚划分各流程环节的岗位职责、风险要点、操作规范、合规要求,强化岗位相互约束与制衡,坚持关键岗位人员的轮岗轮调和强制性休假制度。 (八)本行应建立科学严密的分级授权管理体系。以书面方式确定对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岗位和工作人员的授权,避开存在管理盲点与空白。严禁越权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九)本行各支行(部)应确保业务、财务和其他管理
23、信息完整、真实、精确和刚好。完善交叉核对与对账制度,加强与客户、同业之间及本行内部业务台账与会计账之间的对账,规定对账频率、对账对象和可参加人员等要求。对现金、有价证券等有形资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加强未达账项和差错处理的环节限制,记账岗位和对账岗位必需严格分开。 (十)本行应建立合规检查制度。应对各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主要领域、层面、环节和关键点的合规性进行检查,确保经营活动符合外部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内部程序。 第十七条 考核问责(一)本行建立包含收益和风险在内的风险绩效评价体系,合理设置评价指标,逐步开展经济资本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绩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二)本行应建立风险管
24、理和内部限制工作的考核机制,设定合理的考核范围、内容、标准和方法,将风险管理和内部限制考核纳入经营管理综合考核之中,考核结果与员工奖惩激励挂钩。 (三)本行应建立贯穿各个业务领域以及对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日常行为的问责制度。各业务条线要依据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各项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违规行为及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和纪律处分,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十八条 风险管理文化(一)风险管理应植根于本行的企业文化,并作为董事会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条线的负责人及员工日常工作的核心。 (二)风险文化的建立,是在合理制度框架下,长期的制
25、度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本行应建立风险为本的企业文化,树立诚恳守信、依法合规、稳健审慎的价值观念,制定高标准的员工行为准则与职业操守,并在本单位推行实施。 (三)本行应建立员工长效激励机制,以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导向,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风险、发展与效益平衡的激励制度,从源头上遏止经营人员为追求自身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偏离机构长期目标的短期行为。 第十九条 监督与评价(一)本行应建立独立、专业的内部审计体系。对风险管理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精确性、牢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施评价。 (二)本行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应依据业务发展状况,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审计,并应主动创
26、建条件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三)本行应重视监管部门的风险检查评估与监管评级结果,依据监管看法仔细改进,并按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整改报告。 (四)本行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应定期对风险管理状况组织开展自我评估,评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发觉风险管理的缺陷。评估应定期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刚好重新评估。 (五)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应依据各类评价结果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比照探讨,分析问题性质,对属于风险管理体系的问题,应建立科学的纠偏和纠错机制持续改进,对因执行不力和违反风险管理制度而发生的问题,应责令限期整改。 风险管理的策略。由于风险的结果可能威逼到企业的生存,因此
27、企业必需实行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风险管理。 (1)避开风险策略。任何经济单位对待风险的策略,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开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开风险是最可行的简洁方法。例如不进行某项投资,就可以避开该项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但避开风险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只有在风险可以避开的状况下,避开风险才有效果;二是有些风险无法避开;三是有些风险可能避开但成本过大;四是企业消极地避开风险,会使企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2)限制风险策略。经济单位在风险不能避开或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势必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限制风险发生、削减风险发生,或如何削减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
28、失,即为限制风险。限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限制风险因素,削减风险的发生;二是限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要限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就要进行精确的预料,要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就要坚决地实行有效措施。限制风险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的学问及技术虽然已高度发展,但是依旧存在诸多困难无法突破,因而无法达到完全限制风险和充分削减损失的目的。 (3)分散与中和风险策略。分散风险,主要指经济单位实行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多源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风险的方式。中和风险,主要是指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所采纳的决策,如实行削减外汇头寸、期货套期保值、远期外汇业务等措施以中和风险。
29、 (4)担当风险策略。经济单位在既不能避开风险,又不能完全限制风险或分散、中和风险时,只能自己担当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经济单位担当风险的方式可以分为无安排的单纯自留或有安排的自己保险。无安排的单纯自留,主要是指对未预料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担当方式;有安排的自己保险是指已预料到的风险所造成损失的担当方式,如提取坏账打算金等形式。 (5)转移风险策略。经济单位为了避开自己在担当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对风险采纳各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志向方式。如单位进行财产、医疗等方面保险,把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单位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规定,把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