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docx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银川市金凤区诞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探讨*区课题组一、探讨背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经过20多年严格的安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水平已经低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人口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日益突显,这就是人口素养、人口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性。其中,最严峻的当属诞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但象中国这么严峻还很少见。正如中国安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部长顾宝昌在武汉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向记者所介绍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诞生人口性别比最高
2、的国家,这也是人口结构冲突的突出表现之一。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严峻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正在实行措施力图扭转这一趋势。国家人口与安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也指出,要把治理诞生人口性别比上升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之一。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于2022年将诞生性别比降到正常水平的目标:要实现全国“诞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所谓性别比,说的是诞生婴儿的性别比例,国际上一般以每诞生101个女性人口相对应诞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性别比的状况反映
3、今日处于生育期的青壮年的观念并将影响今日的儿童和明天的下一代人口。诞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标记。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生育史说明,在不进行人为限制的状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在102107之间。这是由人类生殖过程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的。对这个数值的任何人为限制和变更,都会对人口的两性结构造成严峻危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城镇为116.5、乡村为118.1,都远远高过国际惯例的比值。就全国而言,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新生婴儿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16.86101。人口性别比例失衡被看作是人口发展的一种“生态失衡”,
4、性别比的长期失调将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它会影响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旺盛和长治久安。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总量巨大的国家里,婴儿诞生性别比长时间持续上升,将会产生更加严峻的人口结构失调等一系列人口社会问题和风险。为了实行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制止人口性别比的接着上升,目前,我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都在对此问题进行深化的调查探讨。*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虽然是全国的一个小省区,但由于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较为宽松的人口政策,20年来始终保持较高的人口诞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诞生率为16.49,自然增长率为
5、11.92,全国的仅为7.58。而诞生人口性别比则相对较低。但是,经过20多年安排生育工作的深化开展,*人口诞生率已有大幅度的下降,近几年诞生人口性别比又出现了上升现象。特殊是2000年以来,作为首府*市中心区的*区,出现了诞生婴儿性别比快速上升的状况。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引起了*区人口计生局和*市、自治区计生管理部门的重视。故此,*市*区人口计生局依据*市计生委2022第36号文件的精神,选择*区诞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作为本年度的主要调研课题,邀请自治区人口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进行深化探讨。以便全面地了解状况、摸清问题,把握动态,为较好地限制和解决人口性别比的上升问题打下基础。二、*区诞生
6、人口性别比的现状、趋势及存在问题(一)2000年以来*区人口基本状况*区行政区划东起唐徕渠,西至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总面积289.8平方公里,地处*市的中心地带,辖丰登、良田两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铁东、东街5个街道办事处。2022年,辖区在册人口17.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4.2万,农业人口3.4万,城市化率达73%,实际居住人口19万左右。通过实行严格的安排生育政策,*区的人口诞生率已从2000年的 13.93下降到2022年6月的11.10。但是,与此同时诞生婴儿性别比却从2000年的105上升到2022年的117。为了精确把握这一状况,*区课题组首先依据计生
7、统计资料,对*区以及整个自治区和首府*市2000年以来不同年度不同孩次诞生婴儿性别等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依据*计生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2022年*回族自治区诞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为107、109、109、108、110、109,六年总体平均水平为108.67。*回族自治区诞生人口性别比改变过程如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1年起先,*回族自治区诞生人口性别比就高于正常值域范围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孩次诞生人口性别比随孩次上升而上升。从图1可以看出,六年来*一孩性别比比较正常,二孩和多孩性别比均超出正常值范围。而发展趋势是:*诞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失调程度缓慢加深,而二孩与多孩诞生性别比多年超出
8、正常值逐步上升。依据*市2001年2022年人口计生报表数据,*首府*市20002022年年诞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6、107、111、110、108、109。六年性别比平均水平为108.5。*市近六年诞生人口性别比改变过程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市诞生人口六年性别比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值(已达108.5),而且诞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趋势自2002年起先改变较大;二孩与多孩诞生人口性别比随孩次上升而上升。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六年来一孩性别比基本围绕正常值上下波动,二孩和多孩性别比严峻超出正常值范围,其中二孩诞生人口性别比在111-122之间,而多孩性别比严峻失衡,最高达到234。依据*区人口计生
9、报表数据,*区20002022年6月诞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5、116、117、114、113、122、117。六年平均水平为116.53。*区诞生人口性别比比*全区六年的平均水平高出7.86;比*市平均水平高出8.03。*区近六年诞生人口性别比改变过程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与全区和全市相比,*区诞生人口性别比已出现明显的超常偏高现象,而这种现象的背后确定存在人为干扰胎儿性别的状况。如不马上加以限制,就会形成日益严峻和突出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人口社会问题。(二)2000年以来*区诞生人口性别比上升的过程、特征分析从以上图表和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区诞生人口性别比的
10、失衡是累积性失衡。自2001年以来,*区的人口诞生性别比就持续失衡。以2000年普查状况为基准,*区0岁至6岁之间的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相比,多出了大约7.4%以上。*区的人口诞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除个别年份外,存在着第一孩次就失衡、而其次孩次以上失衡更加严峻的状况。而*和*市人口诞生性别比的失衡,主要是高孩次失衡的结果。2000年以来*回族自治区、*市以及*市*区诞生人口性别比改变过程如图所示: 为了进一步分析*区诞生人口性别比改变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区人口生育率状况进行对比探讨。2000年*区人口诞生率为13.93,以后*区人口诞生率曲线下降。2001年,*区人口诞生率为11.93,2002
11、年为11.11,2003年为7.93,2004年为10.7;2022年6月人口诞生率为11.10。六年来,*区人口诞生率始终保持在14以下,而且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性别比则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性别比虽然有两年产生回落现象,但总体上还是上升的。*区性别比的不断上升,是伴随每年诞生率的下降而形成的递增趋势。据统计,2000年到2022年的诞生率下降了2.83个一百零一分点,而诞生人口性别比却从105上升到122;2022年新诞生人口仅为1737人,但该年的诞生性别比却为122。这就是说,与2000年相比,2022年新诞生的人口数削减了128人,可诞生性别比却上升了17。2000年以来*市*区诞
12、生人口性别比与诞生率改变过程如图所示: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还显示出,从2000年以来,*市*区诞生性别比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孩次、空间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区性别比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自11014年起,中国诞生人口性别比起先超出正常值域上限107,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新生儿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虽然, *区诞生婴儿性别比上升现象比全国来得晚十多年,但诞生人口性别比异样上升的速度却特别之快,明显快于全区和全国的水平,失调程度也急剧从轻度到重度,其势头之猛可见一斑,以至于成为全市乃至全自治区性别比偏高的重灾区,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留意的信号。2.孩次分布
13、特征从孩次上看,*区诞生婴儿性别比从一孩到多孩的性别比均已失调,且随着孩次增加而明显上升。2000年2022年上半年,*区一孩性别比平均为114,二孩性别比平均为120.6,多孩性别比平均为193.2,这与全国的状况基本相同。中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均表明,妇女生育的胎次越高,性别比也越高。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报告中清晰地显示,2000年妇女第一胎的性别比为107.1,到了其次胎就上升为151.9,而到了第三胎则变为159.4。从中国总体状况看,二孩和多孩性别比是确定诞生婴儿性别上升的主要因素。性别比随孩次的增加而上升,说明生育机会越少,人们对诞生婴儿性别进行选择的愿望越剧烈。3.空间分布特征
14、从空间分布上看,*区性别比上升表现出城乡全面上升,但乡镇比城市严峻。*市*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依据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安排生育水平,*区可划分为乡镇和城市两类地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低于城市。2000年以来,*区诞生人口性别比上升首先表现为乡镇和城市都在快速高攀的全面失衡;其次,乡镇诞生婴儿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如在2002年10月2004年9月期间(是*区诞生人口性别比较低的两年)*区城市的性别比平均为113、乡镇的性别比平均为115.5;丰登镇2003年诞生婴儿性别竟高达148.4。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方诞生婴儿性别比高于发达地方。而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区的诞生人
15、口性别比为什么高居全市之首,这与它的区位特征有着干脆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部分做具体分析。(三)对*区诞生人口性别比将来五年的趋势预料依据*区2000年-2022年诞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数据,我们计算出其每年的增长率为年:2001年:10.47,2002年:0.86,2003年:-2.56,2004年:-0.87,2022年:7.96,2022年:-4.1;五年平均增长率为5.875%.假如不实行措施进行限制,照此发展下去,我们可以预料,将来五年*区性别比将接着按此趋势上升:图6:2000年2022年*区性别比增长率图示因此,*区的性别比问题已到了亟待治理的程度。二、造成*区诞生婴儿性别比偏
16、高的缘由分析(一)区位因素*区的前身是*市的郊区。2003年*市被定为*市的核心区域,并改名为*区。该区横跨城乡,有很大一部分属城乡结合部。区内人口构成困难,既有原来就是城区的老城市人口,又有新开发为城市社区的封闭住宅小区的新城市人口,还有依旧是农村社区的吊庄农夫。特殊是作为横跨城乡的区域,*区外来和流淌人口较多,且人员构成困难。另外,*区人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人口构成较年青,正处在生育旺盛期。据课题组的调查与分析,造成*区性别比上升的区位缘由详细有三方面:一是吊庄移民社区的农夫大多是从落后的山区迁移过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生育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男孩生育偏好非常剧烈。从山区迁移到城市,他
17、们的生育观念不行能很快变更,但B超技术可以帮助进行胎儿性别选择却很快为他们所了解并加以利用。这是导致*区内乡镇农村社区性别比崎高的缘由。二是该区有大量新建高档住宅小区。这里住着很多有钱的工商户和企业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想把家产传给儿子愿望非常剧烈。因而,也往往实行医学手段对胎儿性别进行选择。三是大量外来人口的居住和就业不固定,生育行为隐秘,生育行为较随意,难以管理和限制。可见,*区的区位特征是造成诞生婴儿性别比上升的客观缘由之一。(二)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和性别偏好是导致高诞生性别比的根本缘由 目前,学术界的探讨普遍认为导致诞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缘由是人们的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所导致的
18、性别偏好,即确定生育时想要男孩还是想要女孩的选择所至。所以,从社会学角度而言,诞生性别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所致。而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的生育偏好背后,有着困难的历史和现实缘由。1.历史缘由历史上形成的以父权为核心的男婚女嫁的婚姻制度、以父系为主的传宗接代制度以及以男性为主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是造成重男轻女的生育偏好的历史缘由。首先,在父权制框架内,男性与女性结婚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男性结婚不须要离开生长的家庭、家族和乡村,抚养的是自己的父母,而女性却要来到男方的家庭和居住的村庄,供给的是丈夫的父母。从夫居的制度支配,使得养女不能养老,养儿才能养老。应当看到,女儿
19、的扶养父母权利是被剥夺的。正是女儿从夫居的制度使得女儿不能养老。这对于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农村地区来说,就不仅仅是重男轻女的观念问题,也不是农夫素养低的问题,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问题。其次,传宗接代是男孩偏好的另外一个主要动机。我国闻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在西方国家,只有贵族世家才保留着传宗接代的信念,而在中国,一百零一家姓的每一家好像都把传宗接代视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因此,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传宗接代是中国人唯一的宗教信仰。(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第121页)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绝户是最大的不幸。绝户不仅指的是没有后代,还特指没有儿子。对于中国汉族的家庭来说,女儿是不能传宗
20、接代的,只有男孩才拥有这一特权。这是华夏父权制的另外一项制度支配,即由儿子继承财产、姓氏、声望,哪怕你是公主也不能继承,它的继承方式是父子轴,即根据父亲传递给儿子、儿子传递给孙子继承权力、地位、财产和姓氏的。而女儿是不能继承财产、姓氏和家族声望的。不管女性是贵族还是贫民,都必需遵从男性继承的制度支配。而继承父姓则意味着子女为父亲家庭全部,女人只是父子轴中的一个生育工具。对父权继承制恩格斯有着深刻的相识,恩格斯认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奴役同时发生的。父权制的建立是妇女最大的失败。”父权制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和结构的支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社会中,生育男孩不但是现实的
21、生产生活的须要,而且成为一个家庭能否得于持续、兴盛的重要特征,甚至成为一个家庭有无尊严、地位和道德的标记。其结果必定导致人们产生剧烈的生育男孩偏好。这种以“父姓制”为特征的、具有传宗接代意义的单系偏重习俗,经过千一百零一年来对人们婚姻家庭行为的濡染,可以说已经沉积和转化成了一种内存于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心理文化结构之中的“文化基因”,虽经猛烈的政治、经济变革,也很难会有什么根本的变更。在今日的中国社会中,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受教化程度有所提高,人们对其子女的期望数量也相对削减,但对男孩的偏好却依旧如故,未有大的改观。人们在希望生育较少孩子的同时,更注意家庭子女的性别结构。绝大多数
22、家庭对子女性别的相识,依旧受到传统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统治人们的头脑几千年,其影响至今仍旧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种生育偏好对诞生性别比所产生的影响在高诞生率和多子女的年头中,具有肯定的隐藏性,或者说还不足以对总体的诞生性别比产生影响。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人口国情,中国人(主要是广阔农夫)的生育选择空间是狭小的,偏好男婴的生育意愿要得到满意,就通过必定选择性的人工流产等方法干预自然的性别结构,导致诞生性别比的偏高。可以说,性别比偏高现象是过于剧烈的性别偏好和过于狭小的生育选择空间相互冲突和挤压最终通过“瞒、漏报行为”和“B超行为”而形成的结果。
23、为进一步探析成因,本课题探讨人员与*区人口计生局对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进行了访谈调查,重点对3个行政村45岁以下纯从事农业的已婚育龄妇女和多孩的父亲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证明:农村妇女基本上已树立了削减数量的生育观念,尤其是30岁以上的夫妇。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30多年安排生育的宣扬引导和国际新型生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当代青年农夫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他们对数量的追求,已由多子多福转向少生优生。当问及在不考虑政策因素时,您认为最志向的子女数是多少时,回答二个孩子的占83.12%,一个孩子的占15%,三个孩子的仅为1.88%;但从生育观念的另一方面看,传宗接代、偏好男性的生育观仍无
24、多大改变。当问及性别选择时,回答至少生一个男孩的占总数101.18%;当问及为什么非的要男孩时,农夫们的回答是:“家里须要有顶门立户的男人”,或者是为了养儿防老。其中*区兴源村最为突出,在调查对象中,仅有一位生了一个女孩的29岁青年妇女对生男生女无所谓,认为女孩也须要培育成材。由此可见,农村生育数量虽然在削减,而性别偏好转变滞后必定导致性别选择,而且性别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夫妇双方。2.现实缘由(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发展水平依旧较低是维持传统生育观念和男性偏好的客观缘由。假如我们对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做客观分析,导致农村诞生人口性别比上升的客观因素还是由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生 人口 性别 问题 调查 治理 对策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