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实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纳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急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 完善健康和福利 2. 削减健康危急因素 3. 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 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 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 避开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 消退或削减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 对疾病结局
2、作出度量并供应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 足量化 个体化 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 了解和驾驭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 关切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 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 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 健康评估 3. 个人健康询问 4. 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 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 生活方式管理 2. 需求管理 3. 疾病管理 4. 灾难性病伤管理 5. 残疾管理 6. 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
3、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 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化 激励 训练 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 患病率 2. 感知到的须要 3. 消费者选择偏好 4. 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实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 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询问 2. 转诊服务 3. 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 健康课堂 5. 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 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 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务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 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
4、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 转诊刚好 2.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相宜的医疗服务安排 3. 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实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须要 4. 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 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足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 防止残疾恶化 2. 注意功能性实力 3. 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 具体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 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 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 有须要时要考虑复职状况 8. 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 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2. 坚持共建
5、共享,全民参加 3.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规划(20222025) 1. 突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和社会性 2. 强调慢性病防控的个人健康责任 3. 行动安排与预期目标明确可操作 基本卫生保健的五大原则: 1. 合理布局 2. 社区参加 3. 预防为主 4. 相宜技术 5. 综合利用 基本卫生保健的四个方面: 1. 促进健康 2. 预防保健 3. 合理治疗 4. 社区康复 基本卫生保健的八项内容: 1. 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限制方法的健康教化 2. 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养分 3. 供应足够的平安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 妇幼保健和安排生育 5. 主
6、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 预防和限制地方病 7. 常见病和外伤和合理治疗 8. 供应基本药物 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 社会性 群众性 艰难性 长期性 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 1. 充共享有健康权 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4. 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其次章 临床医学基础学问 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1. 按治疗手段分: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学,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外科学,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养分治疗学和心理治疗学。 2. 按治疗对象分: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围生医学,危重病医学,职业病学。 3. 按人体系统或解剖部位分:口腔科学,神经病学,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 4
7、. 按病种分: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 5. 按诊断手段分:临床病理学,医学 检验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 临床医学的四大主要特征: 1. 临床医学探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2. 临床工作具有探究性 3.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探讨 4.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1. 微观深化与宏观扩展 2. 学科体系分化与综合 3. 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益亲密 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方法和技术: 1. 问诊和病史采集(患者一般状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和家族史) 2. 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3. 试验诊断(血液学检验、体液与排泄物检验、生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学检验) 4
8、. 医学影像检查(X线成像、CT检查、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MRI) 5. 其他临床协助检查(心电图、核医学、内镜检查) 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3. 介入治疗 4. 物理疗法 5. 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6. 心理治疗 药物选择的原则: 1. 依据疾病的严峻程度选择用药 2. 依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来选择药物 3. 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 4. 依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 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的相互关系: 临床医学是学科基础,健康管理是学科延长。 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的主要区分: 临床医学 健康管理 服务目的不同 已病人为中心,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
9、和预后为重点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风险因素预防为重点 服务对象不同 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群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风险人群和慢性病早期康复人群 服务模式不同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协助检查确定诊断后,采纳药物、手术、介入放射和物理疗法等技术实施治疗 全面检测、风险评估、有效干预和连续跟踪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学问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爱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的三大特点: 1.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者。 2. 探讨方法上注意微观和宏观结合,重点探讨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
10、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 实行的对策既有针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预防医学的五高校科体系: 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1. 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化、就业和工作条件) 物质环境(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建筑环境) 2.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不合理饮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体活动、担心全性行为、吸毒、药物依靠等 3. 生物遗传因素 4. 卫生服务 三级预防策略: 一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 1.个人的健康教化
11、,留意合理养分和体格熬炼 2.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3.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传染性疾病 4.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 5.化学预防(服用药物来预防某些疾病发生的高危个体) 6.针对公众健康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和公共政策 二其次级预防 1.三早(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觉、早诊断、早治疗) 2.五早(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也要早报告、早隔离) 三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实行刚好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对已丢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进使功能复原、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复原生活和劳动实力,能参与社会活动并
12、延长寿命。 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及内容: 概念:临床预防服务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急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和预防疾病。 内容:健康询问、健康筛检、预防接种 1. 健康询问:通过手机求医者的健康危急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变更不良健康行为的安排。劝阻吸烟、增进身体活动、增进健康饮食、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意外损害和事故、预防HIV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等。 2. 健康筛检: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试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觉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属于二级预防。 A 定期测量血压 B 称量体重 C 血脂的测定 D 视敏度筛查 E 听力测
13、试 F 子宫颈癌筛检 G 乳腺癌筛检 H 结肠、直肠癌筛检 I 口腔科检查 3. 化学预防:对无症状的人运用药物、养分素生物制剂或其他自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反抗疾病的实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A 对育龄或怀孕的妇女和幼儿补充含铁物质来降低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危急 B 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 C 孕妇补充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婴儿诞生的危急 D 对特定人群采纳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某些肿瘤等。 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 1. 以健康为中心 2. 以人群为对象 3. 以需求为导向 4. 多部门合作 5. 人人参加 国家节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 健康教化 3
14、. 预防接种 4. 06岁儿童 健康管理服务 5.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6.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7.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8.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9. 严峻精神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10.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11.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2.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和处理服务 职业病概念: 职业病是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因干脆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概念: 假如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始终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而且通过限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得所患疾病得到
15、限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 1. 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限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退或削减疾病发生。 2. 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 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肯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 4. 早期诊断、刚好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5. 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限制人群发病。 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 慢性病的五大特点: 1. 病因困难 2. 起病隐匿 3. 病程较长 4. 难以治愈 5. 预后较差 慢性病主要的危急因素: 1. 吸烟 2.
16、过量饮酒 3. 不合理膳食 4. 缺乏身体活动 5. 其他因素(不良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慢性病的主要社会危害: 1. 慢性病严峻危害居民健康 2. 慢性病不断加重经济负担 常见慢性病类型: 恶性肿瘤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 超重、肥胖、骨质疏松和口腔疾病等 恶性肿瘤流行现状: 2022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位:肺癌 胃癌 食管癌 肝癌 直结肠癌 乳腺癌 宫颈癌 脑肿瘤 胰腺癌 甲状腺癌 恶性肿瘤概念: 恶性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某些细胞丢失了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的生长和异样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
17、。从组织学是个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和白血病。 恶性肿瘤的危急因素: 1. 吸烟 2. 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HBV、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巨细胞病毒、卡波西肉瘤、EB病毒、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 3. 膳食养分因素 4. 职业危害(石棉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5. 其他危急因素(物理因素:各类射线、辐射、磁场等;化学因素:有害重金属、过量添加剂等;微生物因素:病毒、霉菌等。) 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 胃癌:问卷、胃功能检查、胃镜检查 2. 肺癌:低剂量螺旋CT检查 3. 乳腺癌: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钼靶)、乳腺穿刺活检 4.
18、 宫颈癌:乳头状病毒检查(HPV)、脱落细胞检查(TCT) 5. 大肠癌:便潜血、肿瘤标记物、肠镜检查 6. 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尚无公认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方案。 高血压的概念和推断标准: 临床上高血压诊断哦推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 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缘由不明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大都须要终身治疗;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5%10%,其中许多可经特异性治疗获得根治。 白外套高血压 隐性高血压 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的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或者家庭自测血压1
19、35/85mmHg。 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者家庭自测血压高于135/85mmHg。 血压标准 收缩压(高压) 舒张压(低压) 正常血压 120mmHg 80mmHg 正常高值 120mmHg140mmHg 80mmHg90mmHg 高血压 140mmHg 90mmHg 1级高血压 140mmHg159mmHg 90mmHg101mmHg 2级高血压 160mmHg179mmHg 101mmHg109mmHg 3级高血压 180mmHg 110mmHg 高血压发病的危急因素: 1. 高钠、低钾膳食 2. 体重超重和肥胖 3
20、. 饮酒 4. 其他危急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工作压力过重、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 2型糖尿病概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糖尿病诊断方法:(糖尿病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1. 糖尿病症状+随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nmoL(200mg/dl)或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nmoL(126mg/dl)或 3. 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oL(200mg/dl) 糖尿
21、病流行病学特点: 1.1型以及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少见,以2型为主,约占90% 2.男性略多于女性(11.1%比9.6%) 3.民族间有差异,满汉较多,(14.7%15%)藏族较低(4.3%) 4.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5.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较大 6.肥胖和超重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BMI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2型糖尿病的危急因素: 1 遗传因素 2 肥胖(或超重) 3 身体活动不足 4 膳食因素 5 早期养分 6 糖耐量损害 7 胰岛素反抗 8 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 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峻粥
22、样硬化性狭窄或堵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五大分型: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 心绞痛 3. 心肌梗死 4. 缺血性心肌病 5. 猝死 冠心病危急因素: 1. 高血压:血压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峻 2. 血脂异样和高胆固醇血症: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3. 超重和肥胖: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上升 4.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5. 生活方式(吸烟、饮食、身体活动) 6. 多种危急因素的联合作用 7. 其他(病史、精神压力等) 脑卒中概念及内容: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
23、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务。俗称“脑中风”或“中风”。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特征只要有: 1. 多数在宁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 2. 病情多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3. 临床表现确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二、 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临床特点为: 1. 多在心情激烈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24、 2. 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三、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裂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主要症状为:突发猛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脑卒中的危急因素: 1. 高血压 2. 心脏病 3. 糖尿病 4. 血脂异样 5. 吸烟 6. 饮酒 7. 颈动脉狭窄 8. 肥胖 9. 缺乏身体活动 10. 饮食养分不合理 11. 代谢综合征 1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3. 口服避孕药 14. 促凝危急因素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概念: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
25、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样炎症反应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缘由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者。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样长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可以诊断为COPD。 COPD症状和体征: 1.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 咳痰 3. 气短或呼吸困难 4. 喘息和胸闷 5.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等 COPD试验室诊断: 1
26、. 肺功能检查 2. 胸部X线检查 3. 血气检查 COPD的危急因素: 1. 个体因素:遗传 2. 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病毒感染 其他常见慢性病:超重或肥胖、骨质疏松症、口腔健康 超重或肥胖的概念及推断标准: 概念:超重是指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对应的正常标准,且介于正常和肥胖之间的身体状态;肥胖是指体重在超重的基础上接着增加,并达到相应身高所对应的另一个标准后所呈现的一种超体重身体状态。 推断指标:体质指数BMI=体重(kg)/ 身高(m) BMI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养分状况的常用指标,界限值为: 体重过低 BMI18.5kg/m 正常体重 18.5 kg/m
27、BMI24 kg/m 超重 24 kg/mBMI28 kg/m 肥胖 BMI28 kg/m 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 1. 遗传 2. 饮食 3. 活动 4. 其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受教化程度、收入水同等 骨质疏松症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的骨量低、骨骼微结构退化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急因素: 性别、年龄、种族、身材、体重、家族骨折史、钙和维生素D的 摄入量、每日日照时长、活动量、吸烟史、饮酒、饮茶或咖啡、过早绝经、怀孕次数、患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口腔健康定义和标准: 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
28、能、没有口腔疾病 口腔健康具备以下要素: 1. 没有任何难受和不适 2. 良好的功能: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 3. 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足 4. 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沟通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主要危害: 1. 心血管疾病 2. 呼吸道疾病 3. 糖尿病 4. 早产和低体重儿 5. 其他疾病影响:慢性胃炎、胃溃疡、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等 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学问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是探讨疾病、健康状态和事务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确定因素,用以预防和限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基本内涵: 1. 探讨对象是人群 2. 不仅探讨各种疾病,而且探讨健康状态和事务 3.
29、重点是探讨疾病、健康状态和事务的分布、影响和确定因素 4. 落脚点是预防和限制疾病,促进健康供应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损害与健康)的现象; 其次阶段:找出缘由、影响或确定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缘由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供应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干预的策略与措施。 常用指标: 1. 率和比:比例、率 2. 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 3. 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4. 相对危急度:相对危急度RR、比值比OR 5. 归因危急度:归因危急度、归因危急度一百零一分比、人群归因
30、危急度一百零一分比 发病率=(肯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其中k=101%、1010%. 发病率用途: 1. 反映患该病的风险 2.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 3. 探讨发病因素 4. 提出病因假设 5. 评价防治措施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视察人口数)*k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患病率用途: 1. 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疾病能供应有价值的信息 2. 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的安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须要 3. 探讨疾病流行因素 4. 监测慢性病的限制效果
31、 患病率 发病率 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 发病率的分子是肯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状况。是静态指标,本质是比例,不是真正的率。 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探讨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是动态指标,一种真正的率。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肯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k 相对危急度RR: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急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RR=1,说明暴露与疾病没联系;RR1,表明存在负联系,即暴露是爱护因子;RR1,表明
32、存在正联系,即暴露是危急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 常用的探讨方法: 1. 现况调查(横断面探讨) 2. 队列探讨(视察性探讨) 3. 病例比照探讨 4. 试验性探讨 5. 诊断试验的评价探讨 6. 筛检试验的评价探讨 现况调查内容: 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探讨方法之一。是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的,所搜集的资料不是过去的记录,也不是常规报告或随访的调查资料,而是调查当时所得到的疾病、健康和其他有关资料。 现况调查的目的: 1.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 发觉病因线索 3.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4.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5. 疾病监测 6. 其他: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等,
33、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供应依据 现况调查的方法: 1. 普查 2. 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1. 探讨结果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2.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比照组 3. 一次调查可同时视察多种因素 缺点: 1. 难以确定疾病和暴露因素的先后关系 2.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3. 探讨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探讨群体的患病水平 队列探讨内容: 也称群组探讨。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些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视察一些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视察性探讨方法。 队列探讨特点: 1. 在时序
34、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起先进行,故属于前瞻性探讨 2. 属于视察性对比探讨,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探讨人群,而不是人为赐予的 3. 探讨对象依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试验性探讨的随机分型不同 4. 是从“因”到“果”的探讨 5. 追踪视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 队列探讨的优缺点: 优点: 1. 获得资料完整,无回忆偏倚 2. 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间的特异危急度和相对危急度 3. 一次调查科视察多种结果,并能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4. 能干脆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率的联系强度 5. 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缺点: 1. 视察时间长,费人力、花费高,不能再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2.
35、打算工作繁重,设计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3.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4. 不适用于罕见病的探讨 病例比照探讨内容: 病例探讨是以病例比照探讨为选择,一组患所探讨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比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探讨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比照探讨的特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探讨起先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探讨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比照组 3. 被探讨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调查或信息收集获得的 4. 结果已发生,由果及因的推理依次 5. 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子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病例比
36、照探讨的优缺点: 优点: 1. 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得,因此工作量小,所需人力、物力较差,易于进行,出结果快 2. 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探讨 3. 适用于对病因困难、发病率低、潜藏期长的疾病进行探讨 缺点: 1. 受回忆偏倚的影响 2. 选择合理的比照又比较困难 3. 结果的牢靠性不如队列探讨 4. 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及相对危急度,只能计算比值比 试验性探讨内容: 又称干预探讨。基本性质是在肯定程度上驾驭着试验的条件,主动赐予探讨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探讨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试验 试验性探讨的基本特点: 1. 属于前瞻性探讨:试验性探讨必需是干预在
37、前,效应在后 2. 随机分组 3. 设立比照组:试验组和比照组应来自同一个总体,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等应相像 4. 有干预措施:这是与视察性探讨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简单产生伦理学问题 诊断试验的评价探讨内容: 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试验方法。它包括各种试验室检查、病史体检所获得的临床资料、X线、超声诊断等各种公认的诊断标准,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和技术标准对疾病和健康状况得出准确的结论。 诊断试验的三大指标: 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 诊断试验的标准: 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推断法、ROC曲线法 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 1. 真实性:灵敏度 特异度 假阴性率 假阳性率 正确诊断指数 2.
38、牢靠性:变异系数 符合率 诊断试验的一样性分析 3. 收益:阳性预料值 阴性预料值 灵敏度:也称真阳性率,即实际有病且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推断为有病的概率。灵敏度只与病例组有关,志向的试验灵敏度应为101%。 特异度:也称真阴性率,即实际无病根据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推断为无病的概率。特异度只与非病例组有关,志向的试验特异度应为101%。 假阴性率:也称漏诊率或其次类错误,即实际有病但依据试验诊断为非病者的概率。灵敏度越高,漏诊率越少,志向的试验假阴性率为0。 假阳性率:也称误诊率或第一类错误,即实际无病但依据试验诊断为有病者的概率。特异度越高,误诊率越少,志向的试验假阳性率为0。 诊断试验的评价
39、标准: 1. 诊断试验作为目前公认最好的金标准 2. 探讨对象的代表性 3. 要有足够的样本量 4. 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 5. 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牢靠性 6. 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要详细,有可操作性 筛检试验的探讨内容: 筛检试验是通过快速的检验、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却分开来。筛检不是诊断试验,只是一种初步检查。 筛检第一步,诊断其次步,治疗第三步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统计设计 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核心) 计量资料:有单位,连续性 计数资料:不包含,2个 等级资料:包含,2个及2个以上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 探讨设计:调查设计,试验设计 2. 搜集资料
40、3. 整理资料 4. 分析资料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极差R、标准差、一百零一分位数、变异系数CV 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表达被探讨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及探讨项目分组之间的数量关系 横标目:说明横行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左侧,是主语,表示被探讨事物 纵标目:说明每一列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第一横行,是谓语,表示被探讨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 统计图:是通过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来表现事物的数量关系。特点是直观、形象,利于对比。 常见的统计图类型有:直方图、折线图、误差条图、箱式图、单式条图、复式条图、圆图、一百零一分条图
41、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 建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建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平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3. 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 第六章 健康教化学 健康教化的概念: 健康教化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驾驭卫生保健学问、树立健康观念,自愿接受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化活动和过程。 其目的是消退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急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其着眼点是促进个人或群体变更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教化的四原则: 科学性 群众性 艺术性 针对性 健康促进的含义: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
42、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渥太华宣言): 1. 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 创建健康支持环境 3. 增加社区的实力 4. 发展个人技能 5.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知信行模式:(KAP) 学问、信念、行为的简称 健康信念模式:(HBM) 1. 感知疾病的威逼:易感性、严峻性 2. 感知健康行为的好处和障碍 3. 自我效能(自我信念示意) 4. 提示因素:医生、家人、挚友的建议和关切等 5. 社会人口因素 自我效能理论: 指个体丢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实力的主观推断。即个体对自己有实力限制内、外因素而
43、胜利接受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念、自我限制实力。 自我效能提高的四个途径: 1. 自己胜利完成过某行为 2. 他人间接的阅历 3. 口头劝告 4. 情感谢发 行为变更的阶段理论: 6个阶段 1. 没有准备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变更自己的行为 2. 准备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起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峻性 3. 打算阶段:在最近30天内,人们慎重做出行为变更的承诺 4. 行动阶段: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起先实行行动 5. 维持阶段:变更行为已经超过6个月以上,人们已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 6. 终止阶段:在某些行为,特殊是成瘾性行为中可能有这个阶段 健康传播拉
44、斯韦尔五因素: 1. 传播者:主体 2. 信息与讯息:内容 3. 媒介渠道:载体 4. 受传者:客体 5. 效果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 特点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1 干脆的人际传播不须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须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2 在同一次传播中,客体和主体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 3 由于反馈刚好,双方沟通也就简单充分 大众传播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对全社会人群 4 人际传播就大众传播而言,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范围比较小,传播速度比较慢 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特别快 5 在多级的人际传
45、播中,信息简单走样 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总体上是大体确定的 健康教化安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 安排设计步骤 2. 安排的实施 3. 安排的评价 效应评价(近期、中期) 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 结局评价(远期) 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倾向因素 促成因素 强化因素 1. 倾向因素:先于行为,又被称为动因因素或前置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包括学问、看法、信念和价值观 2. 促成因素:又称现实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交通工具等 3. 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强化因素包括正向的强化因素,如挚友的确定,家人的激励等,也包括负向的强化因素,如戒烟会失去一些烟友 第七章 养分与食品平安 七大养分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 宏量养分素(产能养分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微量养分素:矿物质,维生素 矿物质常量元素:在人体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