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方航运体系的战时应对.docx
《大后方航运体系的战时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后方航运体系的战时应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后方航运体系的战时应对摘 要 1937年抗战爆发后,昆明成为大后方物资与人员流淌的重要枢纽。战时状态下,人员与物资运输的压力空前增加,滇池水运因此由日常体系向战时体系转变。以传统运输方式为主的滇池水运不仅有效补充了国际运输通道所不能覆盖的民用物资运输,还刚好疏散了昆明市内的内迁人员。战时滇池水运的旺盛是临事性应对下运输模式回来传统的结果。关键词 抗日斗争时期,水运体系,滇池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2)08-0066-07一、问题的提出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重庆宣言,云南正式成为抗战大后方。云南的交通运输在中国抗战全局中发挥着重要
2、作用。昆明是云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云南的物资与人员流淌围绕昆明运转。特殊是随着大量人口内迁,昆明既是物资供应的核心,又是人员安置与疏散的枢纽。以昆明为中心的物资与人员流通体系如何扩张、调试以适应抗战全面爆发后的局势,是解决大后方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课题。以昆明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最为学界关注的是滇越铁路、滇缅马路、驼峰航线和中印马路等。这些国际运输通道主要解决大宗物资,特殊是军事物资的运输,其路途也以远距离运输为主。值得留意的是,这一类交通运输体系并不能解决大后方的日常物资与人员流淌,特殊是区域内部的流淌,而日常性的人员物资流淌才是维系大后方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在此状况下,云南原本就存在的传统
3、运输方式活跃起来,一种是依靠马帮建立各个坝子聚落与昆明的联系,另一种是利用滇池水运建立滇中地区与昆明的联系。既有探讨虽然对滇越铁路等交通运输体系探讨许多,但对滇池水运体系如何支撑以昆明为中心的大后方人员物资流淌网络,尚关注不够。战时压力促使滇池水运体系在1939年之后快速复原、扩张,补充了滇越铁路等交通运输体系的不足。与此同时,受到斗争影响,滇池水运体系难以在短期内补充机器轮船,运力遭受瓶颈,帮船等传统运输组织也渐次补充其中。滇池水运体系具有显明的战时应对特征,对其做进一步的深化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后方战时社会、经济应对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二、战时压力下的昆明物流与人员疏散(一)昆明的人口压
4、力与物资需求抗日斗争全面爆发后,躲避战乱而来的内迁人口大量涌入云南,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昆明。如何安置内迁人口,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成为当时迫切的问题。1938年之前的3年里,昆明人口总数维持在14万左右,到1938年突增至20.5万,可见大量内迁人口进入昆明。此后数年间,昆明市的总人口基本维持在17万至21万之间。有相当多内迁人口以昆明为中转站安置到云南其他地区。1943年的人口资料显示,昆明市本籍人口有9.2万,寄籍人口有8.7万。到1946年,昆明市本籍人口仅比寄籍人口多1千人。抗战后期移民人口和昆明本地人口数量趋于相同。大量内迁人口汇聚在昆明,其生存和生活都须要大批物资供应,首当其冲的是米
5、粮供应。昆明市志记载了1924年之前昆明粮食的状况,“近年市内人口日增,米粮之须要额至巨,而米粮又多仰给于昆阳、富民、晋宁、宜良、路南各属。偶值道途不靖,或水旱偏灾,来源稍减,米商即利用时机,操纵居奇,米粮价值恒呈暴涨之象”。由此可见,昆明作为大型城市,米粮供应必需依靠周边县份,是典型的粮食输入型地区,价格波动不定。抗战爆发后,昆明新增了44%的人口,粮食压力急剧增大,对粮食价格的波动也更为敏感。“民国二十七年以前,云南省米谷价格之受斗争影响者,实微乎其微,逮至民国二十八年春,情势大变,米谷价格续涨增高,已非一般战时现象所可说明矣。”据时人统计,1937年昆明每市担米的价格为国币5.66元,1
6、938年上涨到6.61元,1939年更是增至18.31元。大量人口内迁到昆明后,加剧了粮食供应的困难。昆明亟需一个稳定有效的运输体系来保障昆明米粮的供应,滇池水运贡献了重要力气。(二)由滇池水运支撑的昆明物资供应和人员流通体系自清朝康熙年间以来,滇池水运形成了东路、西路和南路3条固定航线。到民国初期,昆阳县成为滇池水运的物资集散地,与昆明遥相呼应,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滇池水运体系。昆阳县在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的双重作用下,成为滇池水运的枢纽。从自然条件上看,昆阳县位于滇池的西南岸,处于迤南孔道,境内有驿路。此地盛行西南季风,在不具备能源动力的时期,当地帆船可以借助西南风驶往昆明。最重要的是,在昆
7、阳县北区海口河形成了与滇池以西地区沟通的运输线,在县城中河形成了与滇池以南地区联运的交通线。昆阳县成了滇池水运和陆地运输的中转点,汇合和疏散昆明、滇中和滇南部分地区的客货。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昆阳县很早就形成了船帮的行业组织。昆阳自清朝嘉道年间就有宏顺、荣顺、万泰和义泰四号船帮。由于历史悠久、地方社会根基深厚,这些船帮拥有的船只数量众多,且不乏载重量大的船只。这些船只雇用便利,因为熟识当地航道,罕有船舶覆没事故发生,客商都称其便利。随着昆阳县水运的发展,昆阳成了滇池水运和陆运的交汇点,一条沟通昆明和滇中地区的运输线由此形成。战时状态之下,人员与物资运输的压力空前增加,对昆明的运输体系提出了更高
8、要求。滇越鐵路、滇缅马路、驼峰航线、中印马路等国际运输通道主要运输急需的军用物资,仅能担当部分民用物资的运输。此外,这些通道为单线运输,运力有限,还面临日军轰炸,导致可以正常运用的年限较短。以滇越铁路为例,“近来滇越铁路货运甚忙,米谷容量又大,必需等到适当时机始能装运,故有时其速度尚不如骡马”。位于滇越铁路旁边的呈贡、澄江等县货物,亦大多舍铁路而选择滇池水运。?輥?輯?訛滇越铁路1940年以后被日军切断,在抗战期间仅运用了3年,所以滇中和滇南部分地区的货物多采纳骡马陆运和滇池水运相结合的方式运输到昆明。昆阳是陆运换乘水运的中心,主要因为用船运输货物的运输成本比骡马低。以运输米粮为例,在当时通行
9、的骡马、帆船、火车3种运输方式中,“同一运输距离(以每马站计),以火车运输者最为廉,帆船次之,而以骡马驮运者最为贵”。以全省的平均状况看,运输每市担粮食,骡马须要国币1.94元,帆船须要0.4元,火车须要0.24元。其中,从昆阳到昆明的帆船运费仅需0.37元。滇池水运的运费与火车相差不大,但是比骡马运输低廉许多。抗战期间,滇池水运成为昆明的流通体系,表现在人员疏散和物资供应两方面。一方面,滇池水运为昆明人口疏散供应了一种实际可用的交通方式。首先,大量人口内迁进云南,汇合到昆明后需再次分流到全省各地。其次,日机对昆明的轰炸加剧了昆明民众向省内各地的流淌。1938年9月28日,昆明市第一次遭日机轰
10、炸,这种轰炸始终持续到1944年。 “因避开日机轰炸,群众多疏散至昆阳远郊。” 前往昆阳避难的民众在昆明乘船跨越滇池到达昆阳,有的民众暂住在昆阳,有的则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接着南下。昆阳县成了避难民众的换乘站。旅客汇合于此,促使昆阳县客栈的数量增多。大东门码头、上宝新街和海口新街都是客栈分布区。因为内地人员南迁,昆阳成了昆明通往滇中和滇南地区的要道,商旅活动日益频繁。另一方面,昆阳县作为水运中转地,汇合了来自滇中和滇南部分地区的物资,通过滇池水运供应昆明。以省会警察局1939年登记的人口数为估计标准(不包括四乡人口数),昆明平均每日消费的米谷为1200公石,约合1920市担,全年365日须要米谷7
11、00800市担。昆明的米谷基本依靠外区供应,粮食来自玉溪、昆阳、宜良、嵩明、路南、安静、澄江、富民、晋宁和寻甸。其中每个地区又包含下一级产地运来的米,例如从昆阳运来的米含有玉溪、峨山所产的米,从玉溪运来的米含有河西、峨山所产的米等。玉溪、昆阳、安静、晋宁和澄江的米谷须要输送到昆明,经滇池水运输送的米谷约占昆明所需米谷的80%。在供应昆明城物资方面,滇池水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见表1)以位于滇中地区的玉溪县为例,该县全年产食米55000至70000公石,其中12000公石供当地消费,销往昆明的食米在45000至58000公石之间。?輥?輯?訛从玉溪县销往昆明的米,先用马驮至昆阳,再由昆阳转装
12、民船运至省会。?輥?輰?訛滇池水运为运输米粮等大宗货物供应了便利。玉溪至昆阳间每日有短途汽车二三辆,专送客货,与水路联运,但是因为汽油稀有、汽车价格昂贵,故没有普及。?輥?輱?訛除此之外,云南的马路运输由官商合办的汽车公司负责运输,以军运、公运为主,商运为次,甚至公运数次,才能商运一次。?輥?輲?訛所以粮食商运多采纳滇池水运和骡马驮运相结合的方式。除粮食外,洋纱和布匹也是滇池水运的重要物资。从昆明输出的洋纱主要是供应玉溪、河西和通海各县,尤其是手工纺织业发达的玉溪。?輥?輳?訛云南玉溪县织布业所需的棉纱来自上海和缅甸,上海的纱用轮船经海运到海防后,再转滇越铁路北运至昆明;缅甸的纱由仰光运至八莫
13、或者腊戍,再经滇缅马路运至昆明。无论是上海还是缅甸的纱,均先运至昆明,昆明承接外省甚至外国运至云南的手工业原料和生活物资,再由昆明运输至全省各地。洋纱由昆明运至昆阳一段用船运,每驮(18捆)运费2元至3元,由昆阳至玉溪用马驮,每驮约需3.5元至4元。棉纱进入玉溪县后,经过纺织生产出布匹,85%的布匹再次运至昆明,再转销至各路各商。布匹的运输方式与棉纱一样,先用马驮至昆阳,每驮约需4.5元,由昆阳运至昆明用船,船费每驮约需2.5元至3元。滇池水运担当了往来货物的运输工作,原材料经昆明销往地方,地方制成成品后,亦先运至昆明再分销到省内各地。昆明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确定了它既是原料的汇合点,也是商品的汇
14、合点。而滇池水运正是这一运输网络中的重要一环。1938年昆明人口突增,昆明须要一个稳定有效的运输体系来调动所需物资,尤其是米粮。而滇池水运体系也应运在民国时期发展成熟,昆阳成为滇池最大的水运枢纽,是沟通滇中和昆明的中心,负责汇合和疏散昆明、滇中和滇南部分地区的客货。这样的水运体系恰好符合了昆明调动物资的须要。三、战时滇池航运体系之维系(一)抗战爆发前的滇池水运体系抗战爆发以前,滇池水面航行的船舶分为3类:轮船、帮船和小拨船。轮船造价昂扬,数量少,由官商合资或者商人独资购买,为轮船公司全部。轮船的总公司在昆明,分局在昆阳。轮船运用蒸汽动力或电力,受滇池湖面风浪的影响较小,所以在白天开驶。轮船载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后方 航运 体系 战时 应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