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属于中国古代外交发展史的内容,是历年各类考试中考查的重要学问点。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将重要学问点落实到位,在教学设计上应当多下功夫,力求取得志向的教学效果。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讲解并描述了明太祖与明成祖两帝加强了巩固政治统治的君权,隐性地交代了建立强盛发达的国家经济的基础。本课则通过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阐述了明朝前期的这种政治统 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点,具
2、有“承上”性。同时,本课还持续性地讲解并描述了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上的巨大改变,昭示了明朝中后期国力的衰落。为下一节课讲解并描述明朝的灭亡,清朝“取而代之”加强君主集权的埋好奇妙的伏笔,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了他们比较好动爱说,新奇心强,简单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主动性简单被激发出来。其次,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实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但是,对感性的事物比较简单理解,而抽象思维实力较弱,对历史时间和人物的相识简单单一和片面。 【设计思想】 为了能充分贯彻体现35X课堂教学策略的精神核心:即以科学发展观构建
3、“优质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我仔细分析了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较易、好玩、生活中常听常见)的要求,也分析了学情,之后确定了本课采纳的教法大致如下: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图表展示法、多媒体CAI课件协助教学等。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纳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科学有效,敏捷多变好玩,从而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内容标准】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解并描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抗拒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设计理念和“课标”要求,依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三维目标: 学问与实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
4、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驾驭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的识图实力、视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实力。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胜利的缘由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缘由,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的缘由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教学、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讨沟通、老师释疑点拨等方法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实力,比如通过启发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路途,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识图实力和历史想象实力;通过补充新材料、设计新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育学生有
5、效的选择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的实力、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的合作、创新、竞争等意识。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情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务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化外,还可引导学生发觉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郑和胜利的七次下西洋的缘由。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由中心八台播放的郑和下西洋
6、引入,出示我国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特殊发行的一套邮票、2005年实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图片及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艺术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场景照片,通过此环节设计可以带给学生剧烈的视觉冲击感、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快速进入求知状态,以此导入新课。 探究沟通 一、郑和下西洋 探究1: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 探究目标: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项内容,驾驭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 情景与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心一套“探究发觉”中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部分片段,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93-94页内容,回答表格中的各项问题(第一列):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
7、系 时间次数 14051433年七次 人数船数 27800人 200多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宽18丈(长151.8米,宽61.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 动身点最远点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过程与方法: (1)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对郑和下西洋产生直观的感受。再结合课本学问,由学生自主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对每个学问点,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通过说明、打比方、提问、观看地图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郑和七下西洋的感性相识,从而加强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郑和下西洋的动身点、最远点时,出示地图,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点几路
8、途,老师结合地图说明“西洋”这一历史地理概念,让学生明确明代西洋和今日西洋的差别,同时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实力。 结论与评定:表格其次列内容 探究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探究目标:理解驾驭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情境与问题:出示郑和、哥伦布、麦哲伦航海状况表,引导学生做对比分析,思索以下问题: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麦哲伦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1519年 人数 27800人 88人 270人 船数 200多艘 3艘 5艘 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长24.5米,宽6米 长27米,宽3米多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 美洲 环球航行 航海次数 7次 4次 1次 (
9、1)比一比谁的航海规模最大?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郑和的远航规模最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郑和的远航规模最大,并能说出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表格内容设计清楚详实,学生对学习这一新问题不会感到畏难;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也因此油然而生。 (2)此环节设计注意了中外历史学问的联系,以此培育学生分析、对比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在学习历史学问的同时也驾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联系、对比、分析,学生自然而然的认定“郑和远航不仅时间早,而且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一结论,从而培育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 结论与评定: (1)郑和(2)学生依据表格各项内容说明理由。
10、 探究3:郑和胜利七下西洋的缘由 探究目标:分析郑和胜利七下西洋的缘由,驾驭其中的根本缘由。 情景与问题:结合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了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9394页内容,逐步引申出下列问题: (1)原委是哪些因素使得郑和完成了这不行思议的航行? (2)这几条缘由中,哪一条是郑和胜利七下西洋的根本缘由? (3)郑和具备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你最敬佩郑和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为什么? 过程与方法: (1)关于郑和胜利七下西洋的缘由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讨完成,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2)在学生分析、探讨得出缘由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郑和胜利下西洋的根本缘由,以此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及提取重点
11、问题的实力。 (3)由学生自由发挥,充分畅所欲言,老师适时赐予引导、点拨,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创建性得到激发。通过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化,培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前人优秀品质的精神;同时联系今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发挥郑和的这些优秀精神品质;并以此联系国内外以各种形式纪念郑和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扬郑和精神这一现实,过渡到下一问题。 结论与评定: (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政局稳定;造船技术发达;广泛应用指南针; 郑和本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等; (2)第一条: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政局稳定 (3)由学生自由发挥,充分畅所欲言,所言主动、合理即可。 (郑和的精神是永存的,凝合着中华民族开
12、放进取、和平友好、沟通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 是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典范,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宝,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 探究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探究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并驾驭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情景与问题:出示课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占城国,对“中国青瓷盘碗、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则将宝石珍宝换易”。爪 哇“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瀛涯胜览 材料二:当郑和船队到达占城时,受到占城国王的盛情欢迎。其部领皆乘马出郊迎接。诏赏,下象,膝行,匍匐,感沐天恩,奏贡方物。星槎胜览 材料三:郑和使团赢得了亚非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
13、和友情,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拓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向明王朝赠送宝贵的礼品。另外,郑和下西洋把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史 请思索: 1、依据材料一及课本95页内容,说一说郑和船队与所到国家人民之间的沟通活动有哪些? 2、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说一说郑和船队为什么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此环节通过补充新材料、设计新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讨探究郑和船队的贸易活动及受到各国人民欢迎的缘由,意义在于培育学生有效的选择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的实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力。 (2)依据对材料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课文
14、中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此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深化浅出地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从而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力、创新竞争意识,树立论从史出的观念及剧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骄傲感。 结论与评定: (1)用铜钱买中国物品,用宝石、珍宝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 (2)郑和船队是以和平友好的外交使者的身份到达各国,并给所到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物质文明。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沟通,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航海事业饿发展,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探究5:老师引导学生思索郑和远航是中外关系发展史中友好交往的典范,我们前面也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新课 标人教版 初中历史 年级 下册 16 中外 交往 冲突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