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健康养殖优化模式.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产健康养殖优化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健康养殖优化模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产健康养殖优化模式 水产健康养殖优化模式推介 一、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无公害健康养殖是指依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营造相宜养殖的场所。它包涵有三个层面:养殖生态上的健康、水产品种质及生长过程健康、水产品对人类的健康。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1、加强水源建设,运用清洁、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源。 2、选择生长性能好,抗逆抗病实力强的优质苗种。 3、建设好优良的渔业生产设施:包括标准化的鱼池、完善的进、排水设施、配套的机械、电力、道路等。 4、优化的养殖模式:包括合理的品种搭配、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的产量、合理的养殖周期。 5、规范运用优质的投入品 饲料要养分平衡、簇新无
2、变质、协作饲料要符合国家行业质量标准,生产许可证、商标、质量检验证齐全。 二、黄颡鱼与中华鳖池塘混养18221模式 “18221”模式,系指黄颡鱼与中华鳖池塘混养,实现1亩水面,亩产黄颡鱼800斤,中华鳖200斤,产值2万元,养殖纯利1万元的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模式。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条件 水源足够,水质清爽无污染,排灌便利,防逃设施完善、环境宁静,阳光足够的池塘。面积10亩左右,池深22.5 m,水深1.82.2 m。 2、严格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暴晒,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黄颡鱼苗种放养前710天,每亩面积用生石灰75100 kg化浆全池泼洒,进行带水(10厘米)清塘, 以杀灭敌害生物和
3、病原菌。 3、苗种放养 与鳖混养的黄颡鱼 种要求苗种体质健壮,体表无伤无病,规格一样,一次性放足,一般每亩放养4000尾左右,鱼种规格为10-15g/尾。在黄颡鱼种下池1520天后,搭配投放一些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的同时可以调整水质,每亩搭配体长1520cm的白鲢80100尾(冬春季放养),花鲢寸片700800尾(6月下旬放养)。 鳖种一般在温室内越冬养殖,在每年的4月底或5月初待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选择晴好天气放养,每亩放养规格为500 g/只幼鳖120-130只。规格为150g/只幼鳖120-130只(作来年鳖种)。 4、饲料投喂 鳖、鱼均投喂全价协作颗粒饲料,质量应符合N
4、Y 5072规定。饲料投喂要进行人工驯化,鳖协作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每天傍晚1次。鱼饲料投喂与常规养鱼相同。 5、水质调整 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0.2 m0.3 m。高温季节,每天加水一次,每隔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左右。 6、搞好病害防治 黄颡鱼抗病力强,疾病少,但饲养管理不善也会发生病害,造成损失。与黄颡鱼混养的鳖一般来说疾病发朝气率很低,基本不需特地进行水体环境消毒,放养前期在饲料中添加氨苄青霉素、氟笨尼考等抗生素或中草药以预防疾病,以后每2030天进行一次内服药物预防。 三、小龙虾稻田野生寄养技术模式 指利用低湖中稻田种植一季中稻,养殖一季龙虾的模式。 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
5、田块选择。选择低湖田,土质为壤土,水源便利,水质好,田块四周开挖3-5米宽、0.8-1.0米深的虾沟,加高加固田埂,保证稻田大雨不漫埂,冬季可灌水。 2、移栽水生植物。水草是虾赖以生存的附着物和自然饵料,因此,虾沟内必需栽植轮叶黑藻、黄丝草、苦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养虾稻田平台上也要有肯定量的水草资源。 3、苗种放养。每年8-10月放养种虾或抱卵虾,亩放25-15公斤,或亩放虾苗1-2万尾。10-11月每月施粪肥1次,亩施500-800公斤。 4、饲养管理。中稻收割后,加水使水位达到0.5米左右,冬季保水深0.6米以上。3-4月适量投饵,常常加注新水。 5、成虾捕捞。4-5月,采纳地笼捕捞,捕
6、大留小。栽秧后未捕的小虾可作种。 四、虾蟹混养技术模式 利用小龙虾和河蟹生物学相近但生长季节和捕捞时间的不同特性,开展虾蟹混养,可提高综合养殖效益。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田块选择。选择池塘、回形池,土质为壤土,水源便利,水质好。 2、防逃设施建设。采纳网箔防逃,方法是在池周埋设高1米的乙纶网片,下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部高出埂面70-80厘米,每隔1.5米用竹杆支撑固定,网片上部缝上宽度30厘米的农用膜,形成“倒挂须”。 3、移栽水草。以黄丝草为主,苦草、伊乐藻为辅,7月前保持水草覆盖率80%以上,8-10月保持水草覆盖率30%以上。 4、小龙虾亲本选择与放养 在河蟹池中实行虾蟹混养,
7、由于池中都原有龙虾自然种群,只需补投部分龙虾亲本,8-9月份,从异地购进亲虾,避开种质退化,每亩放养5-10公斤,雌雄比2:1。 5、蟹种选择与放养 蟹种必需选择长江水系的扣蟹,规格每公斤200只左右,亩放养放量600-1000只。 6、饲料投喂 虾蟹混养不同于单一养蟹,由于河蟹和龙虾生活习性相近,食性相同,并且有相互残食现象,但其生长高峰期不同,龙虾生长高峰在3-6月,河蟹在6-9月,在投饵量上不同于单一养蟹,前期要加大投饵量,可以投喂以河蟹饵料为主的全价颗粒饲料、鲜鱼和小麦。保证龙虾有足够食物,削减对河蟹种的损害。8-10月是河蟹育肥增重的关键时期,要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 7、饲养管理。
8、春季水位保持0.5米左右,逐步加深,高温季节平台水位保持0.8-1.2米。常常加注新水,每3-5天加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早晨加水2-3小时。 8、捕捞。龙虾集中在4-7月捕捞,河蟹集中在10-12月捕捞,采纳地笼捕捞。 五、黄鳝“二年段”网箱养殖技术 黄鳝“二年段”网箱养殖指将黄鳝养殖2年,可节约种源,提高养殖效益。主要技术要点: 1、养殖水体选择 养殖水体选择精养池(回形池、沟渠、湖泊、塘堰也可),保水深2米以上为宜。要求水源足够,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便利。池中可种植部分沉水植物如丝草、苦草,以净化水质。 2、清塘消毒 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全池泼洒消毒。15天后,用“安特杀虫宁”杀虫1
9、次。 3、网箱制作与网箱布局 网箱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制作。规格241米或321.2米比较好。每亩网箱密度不要超过200平方米。网箱与网箱之间排列间隔要便利行船。网箱制作后,先放在池中浸泡20天左右,使网箱变得光滑后,再固定在池中,网箱底距池底0.5米以上。 4、水草培育 网箱中要种好水草,可选择水花生、油草、水葫芦,供黄鳝栖息。可先将水草在池中培育好,再移入网箱中,水草要生长茂密,覆盖面积80%左右。 5、投放鳝种 鳝种以本地野生黄色大斑鳝种最好。放养隔年鱼种,在黄鳝起先摄食20天左右后,可在4月中下旬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分箱,以利早开食,早生长。分箱时用2.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规
10、格20-30尾/公斤,放养密度每平方米30-50尾。 6、饲养管理 鳝种放入网箱后,通过驯食,使黄鳝形成正常摄食后,按“四定”投喂法,投喂混合料,一般投喂鱼糜占50-60%,加40-50%的协作饲料,每天下午5-6时投喂1次。协作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7、水质管理 定期运用水质检测仪检测水质,依据水质状况,实行改善方法,要常常加新水,保持水质活爽,水太肥时要先排放部分老水,再加新水。或运用浓缩芽孢杆菌、益生活水素等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8、病害预防 黄鳝入箱时严格消毒。可用2.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种后,定期对网箱及养殖水体消毒,可用双连季铵盐碘、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交替泼 洒。
11、发生病害时,必需及早发觉(一般发病都有上草现象),正确诊断,对症下药进行治疗。渔药运用符合NY5072的规定。 六、池塘80:20标准化青鱼养殖技术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池塘在收获时其产量约80%是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高价值鱼类”,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其它鱼类。主要技术要点: 1、池塘标准 面积5-20亩,保水深2.5米以上,水源足够,水质良好,溶氧量高。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NY5051的规定。配备增氧机(每亩0.3-0.5千瓦)、抽水机、投饵机。 2、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捕捞后,清除淤泥,让阳光暴晒和冰冻7-10天。亩用生石灰150
12、公斤全池泼洒消毒(带水清塘1米水深用生石灰250公斤),或用漂白粉清塘,亩用30公斤(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漂白粉60公斤),7-8天后,灌水1米,亩施腐熟有机肥(如猪、鸡粪)500公斤(新池亩施腐熟有机肥800公斤)左右,培肥水质,5-7天后投放鱼种。 3、投放鱼种 鱼种以冬季投放为宜,尽可能早放。以青鱼为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配养鱼。其它套养鱼种如草鱼、黄颡鱼等可少量放养,不宜放养与青鱼食性相近的鲤鱼等品种,否则影响青鱼摄食。一般亩放规格200-800克青鱼400尾左右。投放时用3%的食盐水或15PPM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 4、饲料投喂 通过驯化投饵,使鱼形成集中抢食习惯,每10亩左
13、右设投饵机一台,按“四定”投喂法进行。在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的前提下,可补充投喂活螺蛳(亩200-300公斤)或压碎的螺蚌肉、豆饼、豆渣等。 5、轮捕 从6月起,可依据成鱼规格、市场等状况每月轮捕1次。 6、日常管理 水质监测与管理:定期运用水质监测仪测定池水相关指标含量,实行相应对策。 合理运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阴雨天后半夜开机至7时左右,防止泛塘。 常常加注无污染的新水,保持池水活爽,在外源水质受污染时,应实行生物制剂改善池水。 早晚巡池,视察鱼的活动、病害等状况。 搞好鱼病预防:每月对水体消毒1-2次,一般先杀虫后杀菌。渔药运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严禁运用禁用渔药、渔饲
14、料。发生病害时,要及早发觉,精确诊断,在技术员指导下对症用药防治。 做好生产日志。 七、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杂食性小型鱼类,高蛋白、低脂肪,有水中人参之称,市场畅销,出口日、韩及东南亚其它地区。目前泥鳅市场季节差价很大,池塘蓄养与养殖前景很好。据2022年县内养殖户养殖结果, 5-7月放养泥鳅种,投颗粒饲料或自制协作饲料,年底群体增重3-4倍。价格增长1倍以上。 1、养殖池条件 养殖池面积3-10亩,池深1.2-1.5米,保水深0.5-0.8米,东西走向(利用低湖田开挖的回形池也可以),避风向阳,进排水便利,水源足够,无污染。土质为黏土,弱碱性底质。池底夯实,无漏洞,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便于
15、水体交换和清塘。池中设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4%,比池底深30-35,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用铁丝网或塑料网 拦截,防止泥鳅逃逸及敌害进入。 2、清塘消毒 放养前10-15天,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运用生石灰150kg/亩化水后趁热全池匀称泼洒,彻底杀灭池中全部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 3、微孔增氧设备布臵 每亩配臵功率0.22W气泵1台,距池底20cm处铺设内径为10mm的微孔橡胶管道,管间距8m,外加内径75mm的硬质塑料管与气泵出气口及微孔橡胶管相连。微孔管具有孔隙多,散气范围匀称面广,由底部立体增氧,耗能低等优点,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大幅度提高底层溶氧量,底部有机物、
16、残饵,分解时很少产生有毒物质,泥鳅在溶氧足够的环境中食量大,消化快,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4、注水、施肥 清塘7天后注入新水40,注水时用50目网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野杂鱼混入,以及泥鳅苗逃逸。进水后,施经过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300-400kg/亩培育水质,池水透亮度达20时即可投放泥鳅苗。池中自然生长的水草不要清除,水草太少时可移植少量水花生。 5、苗种放养 依据生产设计产量放养。 1、放泥鳅苗。2-3月购进泥鳅苗,规格为3-4/尾,每亩放8万尾(亩产1000公斤)。泥鳅苗放养前用5%聚维酮碘浸泡3-5分钟进行消毒。苗种规格齐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逆水性强。放养时多点分散放养,温差超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 健康 养殖 优化 模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