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李彦伯.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李彦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李彦伯.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CHOICE 0F NEW PUBLIC SERVICE一0RIENTED DEVELOPMENT MODE OF URBANHISTORIC DISTRICTS:AN EMPIRlCAL STUDY OF RESlDENTSSATISFACTlON lNSHANGHAI CITY李彦伯诸大建王欢明LI Yanbo;ZHU Dajian;WANG Huanming【摘要】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模式选择是城市的重要问题,新公共服务中公民满意度测量及评价逐渐被强调,旧有的发展导向及政策模式也亟需重新审视。本研究立足于上海的实证案例
2、构造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居民对街区政策评价与其居住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出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动迁与保护政策对于改善城市历史街区的作用已经减退,相反治理与参与的改善对于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并最终促进街区发展作用显著,据此建议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必须重视治理方式的转变以及参与水平的提高。【关键词】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居住满意度;新公共服务ABSTRAC 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historicdistricts act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macro-s昀tcg
3、y ofurban developmentIn the contextof New Public Service,more and more importanceiS attached to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citizenssatisfactionSO it iS urgent to re-examine theoriginal development mode and policiesBased ona case study on Shanghai City,this paper constructsa residentssatisfacti
4、on model and analyzes thecorrelation between residentscomments ondistrict policies and their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byintroducing PCA and regression modelsIn additionit slims up the key elements that affect the residentialsatisfaction using the federated model comparisonBased on that,it concludes
5、that relocation andpreservation policies have an increasingly lesseffect on improving urban historic districtsOn thecontrary,govemance and participation Can increaseresidentssatisfaction and significantly boost thedevelopment of the districtsAs a consequence,itis suggested that due attention should
6、be paid to the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and participation inthe development ofurban historic districtsKEYWORDS:urban historic districts;developmentmode;residentssatisfaction;New Public Service城市历史街区通常处于我国城市的中心区域其存在与发展状态对整个城市的总体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目前仍在影响我国城市旧区的政策模式主要有拆迁与保护两大类。拆迁在改革开放后的一定特定时期内以旧城改造的形式改
7、善了居民的居住质量、更新了城市环境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空间以及必要的财政支持,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时至今日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继续推行这一政策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其对普通市民基本权利的剥夺与对城市历史文化特征根基的破坏,正不断引发城市在物质空间与社会资本两方面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政策的出现恰逢其时。其同样地在特定时期内有效遏止与减缓了城市传统物质空间的消灭。在没有更加积极的政策方向,兼有面临复杂紧迫社会现实的情况下,一系列的保护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暂时拖延了大拆大建的热潮为城市留存了不可再生的资源。然而既然某种程度上保护政策是作为拆迁的。反作用”出现
8、的其终究带有被动无奈的色彩在保留下城市物质空间的同时并没能给社会空间的发展带来更多条件。在复杂的社会状况下,要使保护真正得以推行对其政策执行的严苛程度是必须要保证的。2003年上海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建立最严格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制度叫”。但。严格“是把双刃剑,在保留下街区空间的同时也 固家自然科学基金(r1203159;71 l 731sT)pX及国家社会科学基刽1 1AZDl 02)资助。【文章编号】1 0021 329(2016)02-0051-10【中图分类号l TU98414;C913【文献标识码l Adoi1011819cpr20160208a【作者简介l李彦伯
9、1 980-)男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诸大建(1 953-),男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欢明(1 984-)男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修改日期】2016-02-01一憎_彦盎硌汁抖卅滓墨:一辩嗲壮离辨如I甸器落斟离陪辩冈沸衲藩*降=l晕万方数据规划规划限制了其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这一有似于。标本制作”的方式直接阻断了大多数发展的机会与可能性使得无法造血的历史街区成为需要城市财政不断支持供养的黑洞,对于保护本身、街区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总体发展都有所伤害。在拆迂与保护两种现行政策博弈之中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已陷入
10、停滞并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背景探索城市历史街区发展的新模式及其决策因素十分重要。本文将通过对上海城市历史街区居民居住情况的调查数据建立相关统计模型具体分析影响居民满意度的政策影响因素并借以探讨建立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新模式所必需的决策因素。1 文献综述新公共服务the。New Public Service”)理论强调政府的责任在于促进公民权、公民对话协商和公共利益政府的首要作用不是通过管制和命令来指挥公众的行动而是推动社会朝某个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该理论鼓励更多公民履行其应承担的责任而政府则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提高其回应性J。我国正逐步向服务型行政管理体制过渡政府绩效中
11、公民满意度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学者在SCSB【”,ACSIECSI等3个模型基础上构造了新的模型对相关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邹凯,马葛生一1通过构建社区公众满意度服务模型得出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如公众参与服务提供的效率等变量都是影响公众对服务评价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为公共服务的改革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应瑛、寿涌毅掣刈构建了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显示城市管理形象和感知质量对公众满意度有正影响,公众满意度则会对公众参与带来正向影响而公众期望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为负。另外吴建南庄秋爽以及刘武朱硗楠也分别讨论了顾客满意度指数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面的应用巾“。然而作为各个城市
12、重要板块的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治理近年来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及方法上的转向及其研究较为有限更多的仍是针对既有模式实施及其效果的反思与改良;或是对于发展策略转型的探讨与尝试。在满意度模型等研究新方法的应用上仍然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针对城市历史街区发展研究的具体与深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近年来学术界所关注的被讨论最多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正在缓慢变化。林林,阮仪三旧1从规划的技术层面介绍了城市历史街区规划编制中的要点对于公众参与以及社会合作有所提及虽然明确了居民才是街区的主人,但参与仍仅限于在规划编制阶段听取建议的程度对规划本身以及日常治理过程的影响十分微弱。徐掣剐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
13、实情况认为该类街区同时处于城市土地级差地租的高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低谷因而面临保护性衰败与建设性破坏的双重困境。王蔚”叫等人认为历史街区对于城市总体发展而言,既具有城市公共物品的属性又具有城市生产力的属性,保护开发的成本与收益必须得到平衡才能使历史街区保护的投资者有持续的热情并最终推动保护的深入开展。周永广顾宋华1在研究中认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应以原住居民为核心,保护的成效必须建立在居民的评价机制基础上。并且开始尝试探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也涉及到了原住民回迁模式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定位问题。姚迪、戴德胜通过研究也提示了当前的保护策略正面临转向的挑战,并具体针对当前保护工作提出应当
14、关注原住民以及公众参与等问题。(2)旧区更新及与之相应的动拆迁模式作为城市历史街区政策模式的一种选择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曾经起到过显著的改善作用。但根据潘海啸王晓博”驯近来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被动搬迁到政府指定的住处安置的居民,其宜居水平社会福利水平与生活状态都受到极大影响加大了其与城市其他居民问经济状况的差距并加剧社会分异的现象。这一状况会对仍然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居民态度预期乃至今后的城市更新的实施产生何种影响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3)作为城市历史街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正逐渐得到关注。吴光芸”4认为社区治理要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关键性因素就是建立
15、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参与网络使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持续的互动过程中经过重复的博弈而建立的合作与互惠关系为社区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杨立华”从。产品一制度”分析(PIA)的角度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各种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理想型模型进而探讨了构建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机制来解决社区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发展了不同治理模式选择的理论性规范简单模型。城市历史街区作为活在城市中的基本生活单元,社区治理问题同样应当被关注。(4)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王锡锌”叫通过讨论建立。复合型绩效评价模式”认为当前我国政策决策机制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和一鼙鲁潜造orrY,至兰zo卫里m王
16、一2016糟疆40謦并N彗coL_柏zo2F206万方数据主体并不再仅仅是政府而是要试图在公众、专家和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决策权的分配结构和权力行使的制约机制。这一结构逻辑上暗含了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专家和政府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知识的结合和运用机制。说明参与水平已经是衡量政府政策绩效的重要标准。姜杰周萍婉71的研究也证明了公共参与是城市治理的必然选择并论证需要在制度与法律层面支持与保障公众参与的开展。杨新海殷辉理”驯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公众参与体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当前公众参与机制中体系组织制度程序等方面的不足。综上所述相关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现有的顾客满意度理论非常丰富和成
17、熟并早已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应用与检验针对城市历史街区在居民满意度现有研究不足的情况可以在顾客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街区具体问题特点构建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居民满意度模型并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测量。(2)城市历史街区这一研究范畴作为一个长期较为封闭的系统更多时候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且研究视角也仅限于对历史风貌保护或者城市更新等物质空间方面对于该类街区社会发展及管理的研究尚有待开展。虽然随着城市历史街区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被认识来自于其他学术领域的新的研究观点与方法正开始被应用于这一研究范畴然而一方面缺少利用顾客或居民满意度测量的量化研究另一方面缺少对于各项现行政策效果的总
18、体评价体系的研究从而无法用以讨论其各自对于历史街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并比较其相对影响程度也无法明确各项政策通过实施所发挥的实际作用。(3)现有研究仅限于对城市历史街区现有政策的评价与优化,是对现状的改良而非对于本质的反思没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能使城市历史街区及其社区得到真正发展的方式没有给出关于合理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建议,缺乏对于其模式决策的核心要素的讨论。针对以上3方面问题借鉴已有相关领域顾客满意度模型将保护效果评价、动迁效果预期、治理效果评价、公众参与水平评价4方面变量结合顾客满意度理论构建城市历史街区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并以上海市里弄历史街区的调查为例对该公众满意度模型进行探讨与分析,
19、以期获得居民居住服务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在当前的城市历史街区之中,居民的居住现状是怎样的7他们对于自身居住状况是否满意7对于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政策动拆迁、风貌保护、街区日常治理参与水平,与其居住满意度是否有关7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满意度的判断7针对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从前述顾客满意度相关理论出发并改进结合长期实证研究的经验提出城市历史街区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图1)。模型中共有5个变量其中(1)保护效果评价指居民对目前历史街区保护效果的认可程度。该指标包括了居民对保护政策所带来的生活改善社会关注、文化存续旅游经济、自身荣誉感等的认同,并
20、综合反映了居民认为继续实施保护政策的必要程度。(2)动迁效果预期指居民对当前实施的动迁政策所能达到的效果所持的预期。这些预期一般是通过其对已经发生过的其亲友、邻居相邻街区在动迁前后的境况或者媒体宣传等渠道参考做出的。该变量用来代表当前动迁政策在居民当中的可接受度包括居民对动迁将可能带来的工作便利、出行方便,设施改善家庭经济等方面改善的预期程度。(3)治理效果评价,在当前动迁政策与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相互角力的宏观背景下,街区治理正面临巨大挑战居民对于政策信息的敏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居民对于政府绩效信息通畅以及对治理部门的信任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这一变量通过综合考察居民对于治理部门
21、在了解居民意愿能够代表居民程度、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对居民利益的关心等方面的评价并同时包含了居民对于城市规划在尊重民情预见性等方面的具体评价反映居民对于当前街区治理的看法。(4)参与水平评价在居民的生活中公众参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影响了居民对于自身利益需求的表达在治理部门方面则决定了其掌握居民需求信息的能力以及政策的可接受度。这一变量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频圈1 城市历史街区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Fig1 The satisfaction model of residonts in urban lIismficdismcts,一惜_蠹盎球汁辩H辫温:一辩嗲壮幂淞钿|句白匀藩斟淘陪辩冈湃J曩啦冉
22、j盎j晕万方数据规划规划率对社区事务的决定权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以及对第三方社会组织的感知等相结合表达居民对社区参与水平的评价。(5)居民居住总体满意度,指居民在实际居住体验当中期望与实际感受接近从而产生肯定愉悦和满足的积极心态,是一种比较后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反映了居民对居住空间物质、社会、政策环境等的满意程度是对居民心理状态的量化和测量。在该模型中居民居住满意度是核心变量。当居民对居住状况的预期高于实际使用后就会导致不满意、抱怨反之居民就会抱有满意的态度。居民是否满意只是衡量街区发展状况的一个指标对于政府而言还应该找出影响居民居住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为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根
23、据所构建的居民居住满意度模型,研究提出如下4个研究假设:研究假设1(H1):对当前街区治理评价高的里弄街区居民居住满意度高(正相关)城市历史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是由日常的街区治理作为支撑的治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而言其效果、水平与对居民需求的回应性高低将会影响里弄街区居民居住的满意程度”1。研究假设2(H2):对目前保护效果评价高的里弄街区居民居住满意度高(正相关)。对上海而言风貌保护相关政策推行1 O年来在持续的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之下风貌保护应当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状况有一定的改善而居民也应当从中获益例如增强其心理荣誉感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以及获得更多政策帮助等。研究假设3(H3):对当下动迁效
24、果预期更低的里弄街区居民对居住现状满意度更高(负相关)对于即将要动迁的街区居民往往容易形成对动迁前后生活状态及利益的对比一般情况下如果动迁能够实质性地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或是经济状况则对比之下对现状的满意度应当更低i而考虑到总体上动迁过程中纠纷较多居民满意度较低的情况怛。”1如果对于动迁之后将要到来的生活水平持愈低预期则居住现状相对而言可以满意研究假设4(H4):对社区参与水平有较高评价的里弄街区居民居住满意度高(正相关)。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增进居民参与将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充分掌握居民态度与需求并且凭借较好的回应性在执行过程中遭遇更小阻碍从而提高政策效率改善政策效果从根本上使居民从中获益,从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服务 导向 城市 历史 街区 发展 模式 选择 基于 上海市 居民 满意 实证 分析 李彦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