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 浅谈植物检疫技术概述 摘要:从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检疫对象识别及检疫对象封锁限制措施等方面对植物检疫技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植物检疫 方法 对象识别 封锁限制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各地调运的种子种苗及农产品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植物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有害生物入侵发生危害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驾驭植物检疫识别技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显得愈加重要。1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 植物病虫害标本是植物病虫害及其分布的实物性记载。标本的存在,即可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室内进行鉴定。 1.1采集标本的要求 1.1.1症状典
2、型。具有不同阶段的症状。 1.1.2带有病征。病部带有病原物的子实体。 1.1.3病害单纯。l个标本只能具有l种病害。 1.1.4记载具体。有寄主名称、发病状况、环境条件、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等。1.2采集病害标本的留意事项对于不相识的寄主植物,留意采集枝条、叶片、花果等部分,以便鉴定植物名称;适合压制的叶片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无法展平;腐烂的果实标本应先以标本纸分别包袱后再置于标本箱中,防止污染和挤坏标本;黑粉菌类标本由于病菌抱子极多,简单散落,所以应用纸袋分装,以免混杂;每种标本的采集应具有肯定的复份,一般要求5份以上,以便鉴定、保存和交换。 2常用的检疫检验
3、方法 检疫检验主要对现场检疫取回的代表样品和病、虫、杂草籽粒样本,在试验室作进一步检验鉴定。检验方法因不同病、虫、杂草的种类和不同的植物、植物产品而异。2.1害虫常用的检验方法过筛检查、比重检查、染色检查、解剖检查、灯光透视检查等。2.2真菌病害常用的检验方法洗涤检验、漏斗分别检查、干脆检查、切片检查、保湿萌芽检查、分别培育检查等。 2.3细菌病容常用的检验方法分别培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学方法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2.4病毒病害常用的检验方法染色法、指示植物接种检验、血清学方法以及PCR、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2.5病原线虫常用的检验方法干脆分别法、漏斗分别法、浅盘分别法、离心分别法、漂
4、移分别法、干脆解剖分别法等。 3检疫对象识别 植物检疫对象是专指那些经国家及有关检疫部门科学审定,并明文规定要实行检疫措施禁止传人的植物病、虫、杂草等。 3.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3.1.1田间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亮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病斑表面常分泌有大量橘黄色露珠状菌脓,干悴后成鱼籽状胶粒,粘在病叶上。严峻时,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叶呈橘红色,并快速枯死。条斑也可发生在叶鞘上。 3.1.2调查及检验方法。田间调查: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进行,依据病斑颜色和形态认定。 室内检验:将病组织切断后,菌脓从切口溢出;也可进行镜检视察。 3.2小
5、麦矮腥黑稼病 3.2.1田间症状。病株显著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l/3-1/2,分孽增多,病穗外观比健穗肥大,小穗、小花增多,芒短而弯,向外开张,病穗上各小穗均受害成为黑褐色菌痪,坚硬不易压破。 3.2.2调查及检验方法。田间调查:在小麦分萦及灌浆后期调查。重点调查田块的四周近田埂处。病菌能刺激小麦产生较多的分孽,感病植株分孽每株多达30一40个,而健株一般不超过20个;在小麦灌浆后期,感病植株病粒外壳均呈暗褐色,而健株麦粒外壳则呈浅绿色,稍带透亮。室内检验:现行检验方法主要用冬抱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区分矮腥黑穗病菌与网腥黑穗病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网脊高度通常为2一3um,胶鞘厚度通常为2
6、一4um,网目径通常为3一6um,抱子直径幅度16.8一32um,多数为18一24um。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在17无光照的条件下,1周后不能萌发,而只能在5、有光照条件下经20一90d才能萌发,网腥黑穗病菌冬抱子以上2种条件下1周后都可萌发;矮腥冬抱子萌芽后的先菌丝有分枝现象,且能产生数量多达50一60个小抱子,而网腥先菌丝较少有分枝现象,小抱子数量只有4一16个。 3.3玉米箱.病 3.3.1田间症状。玉米霜霉病为系统侵染,病叶色泽苍白,形成初黄白色,后颜色变深的条纹,潮湿时长出白色霜霉状物。有时病菌在坏死组织里产生卵抱子。病株生长缓慢、矮化、不结果穗或穗小粒瘪。 3.3.2检验方法。检
7、查来自疫区的高梁、玉米包袋材料,将其保湿1周,或埋在灭菌土壤中1周,使组织腐烂分解,然后制片镜检卵抱子;用洗涤检验法,检验种子外部是否附着卵抱子;将种子播于灭菌土壤中,视察幼苗系统症状,直到出苗后5周以后。 3.4马铃.瘩肿病 3.4.1田间症状。症状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地下部分(根系除外),其块茎、甸甸茎受害后形成较大的甚至包围整个茎基部的癌瘤,酷似花椰菜的花球。幼薯受害则整个成畸形。较大薯块则多在芽眼处形成畸形的癌瘤。高感品种在腋芽和茎间形成小癌瘤。癌肿初为白色,见光后渐为绿色,最终变褐至黑色,腐烂。 3.4.2室内检验。产地检疫时间可在马铃薯生育的中、后期或收获期。室内检验主要是检查块茎上
8、有无癌瘤。尤其是芽眼四周有无小的癌瘤,对可疑为癌肿瘤的组织,应作徒手切片镜检,检查有无休眠抱子囊或夏抱子堆及夏抱子囊。 3.5大豆疫病 3.5.1田间症状。大豆生育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生,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田间播种后可引起种腐,幼苗出土后碎倒,主根变褐、变软,枯萎死亡。真叶期受害,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不失绿,感病重时叶片发黄,枯萎而死。成株期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并向上下不同部位扩展,叶柄基部叶片下垂呈八字形,叶片不脱落,整个植株渐渐变黄枯死。较老植株豆英受害,往往茎部、侧枝及主根形成坚硬的边缘不清的病痕。3.5.2调查及检验方法。田间调查:主要实行踏查法,分两个阶段进行
9、。一是苗期,幼苗出土前后及真叶期各调查l次,视察有无特征性病症出现;二是在生育中期。室内检验:检验种子表面带菌.可用常规的洗涤检验;种皮里带菌,可将豆粒放在10%KOH水溶液中处理后剥下种皮,制片,然后镜检;疫霉菌的分别培育,可采纳PARP选择性培育基(即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育基中加人匹马霉素10mg/kg、安比西林250mg/kg、利福霉素10mg/kg、五抓硝基苯100mg/kg、恶霉灵50mg/kg)。 3.6柑福演疡病 3.6.1田间症状。危害枝梢、叶片、果实和曹片,形成木栓化隆起的病斑。叶片症状:病 斑初时在叶背面出现黄色、针头大的油演状斑点,后渐渐扩大、隆起,表皮裂开,呈海绵状,灰
10、白色,以后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多近圆形,四周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圈,靠近晕圈处常有褐色釉光边缘,但老叶上病斑的黄晕圈有时不明显。枝梢症状:在嫩梢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更隆起、木栓化,呈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圆形、椭圆形或多个一起呈不规则形,浅黄色或黄褐色,并有暗褐色狭细釉光边缘。果实症状:与叶片相像,但木栓化程度更高,开裂更显著,无黄色晕圈,有些有釉光边缘。病部只限于果皮上,不深至果肉,果实生育前期发生的病斑多隆起,中、后期发生的较扁平,病果易脱落。 3.6.2调查及检验方法。田间调查:在苗木夏梢转绿后、秋梢转绿后、出苗前和果实采摘前l个月进行产地检验。果园、苗圃按品种在全面目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植物检疫 技术 概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