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基础.docx
《现代教育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基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1、依据试试教化的机构与场所,教化课分为学校教化、家庭教化和社会教化。 2、家庭教化与学校教化和社会教化相比有着以下4个特点:第一,教化内容生活化;其次,教化方式情感化;第三,教化时间的长久性;第四,教化作用的显著性。 3、教化学的发展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化学的萌芽阶段、教化学的创立时期、教化学的发展阶段。 4、教化学的萌芽阶段:古希腊柏拉图的志向国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特地论述教化问题的作品,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化专著。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初期的演说家和教化理论家,撰写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一部教化专著。 5、教化学的创立时期:
2、捷克教化家夸美妞斯,著作大教学论 英国教化家洛克的教化漫话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小说体教化著作爱弥儿 瑞士教化家裴斯泰洛齐(贡献最大)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当其在哥斯堡高校期间,普鲁士政府已颁布了义务教化法令,为培育大量合格的师资,该高校于1774年首次开设教化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番讲授教化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化学课程。康德在17761777年讲授教化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德国哲学家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化学教授 赫尔巴特,近代德国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化家,在世界教化史上被誉为“科学教化学的奠基人”。其著作一般教化学被公认为第一本近代教化学著作。 6、教化学的发展阶段:好用主义
3、教化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代表著作的教化信条、民主主义与教化、阅历与教化 其次章 1、教化起源的3种主见:生物起源说(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提出)、心理起源说(美国教化家孟禄)、劳动起源说 2、学制(学校教化制度或学校教化系统)定义: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关系。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体制。 4、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化体系义务教化的范围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一般教化和职业教化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化大众化、
4、普及化 第三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是社会的主要内容或组成要素,构成教化的主要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与教化关系:社会生产力对教化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育的类型和质量规格;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化结构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教化内容、教化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改变 3、教化对文化的作用: 教化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教化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教化具有文化更新与创建的功能现代教化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4、个体发展对教化的制约作用 个体发展水平对教化的制约(生理)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对教化的制约:包括遗传素养,以及有遗传基因所
5、限制的身心成熟机制,都属于个体发展的自素养个体后天发展的水平对教化的制约。包括个体拥有的学问阅历、个体的才智、感情、意志、行为发展水平、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发展程度等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化的制约(心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依次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 1、教化目的的定义 人们对受教化的期望,成为广义的教化目的。至于狭义的教化目的,在我国通常是指由党和国家提出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育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2、教化目的观、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须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3、布鲁姆的教化目标分类: A.认知领域 认知,领悟,运用,分析,综合
6、,评价 B.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C.动作技能领域 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实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沟通 4、素养教化即培育、提高学生全面素养的教化。 第五章 1、老师的职业素养 A老师的职业看法和老师的信念 B老师的德行爱心责任心公正 C老师的专业学问和实力素养老师的学问结构老师的实力结构 D老师的人格特征 5、老师的职责和角色 (简答题) A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学问的引导着 B老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 C老师是学习者和探讨者 6、我国学者叶澜等人提出了以老师专业的自我更新为取向的五个发展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
7、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7、学生的合法权利:受教化权、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 8、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 A老师中心的师生关系 B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 C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 D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9、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存在价值观、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或者不合理的教化方法、管理制度,所导致的彼此之间旨在遏止对方而满意自己,并干扰教化教学的互动过程。 第六章 1、依据课程的功能来分,可以分成工具类课程、学问类课程、技艺类课程。 2、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闻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化目标,选择教化阅历,组织教化阅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教育学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