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蜡烛》教学设计.docx
《2022《蜡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蜡烛》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蜡烛教学设计篇一:3、蜡烛公开课教案 在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 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苏联有一位作家叫做西蒙诺夫,把这个故事作为通讯写了下来。 新闻两则新闻,消息。 蜡烛通讯 异:消息概括性报导事实,通讯完整详细报导事实。消息语言简洁朴实,通讯讲究文采,语言形象,鲜明生动。 同:以叙述为主,议论少。 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苏联有一位作家叫做西蒙诺夫,把这个故事作为通讯写了下来。这篇通讯的题目叫做蜡烛。 二、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
2、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李商隐<巴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字音字形: 1、拂晓(f xio)6段:天快亮的时候 2、瓦砾(w l)8段:破碎的砖瓦, 3、地窖(
3、d jio )9段: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4、鞠躬(j gng)41:对人表示恭敬的礼仪 5、颤巍巍(chn wi wi)41:颤抖的样子 6、肃穆(s m)42: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等。 1速读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明确: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埋葬苏联红军烈士)南斯拉夫,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1992年-2003年间被塞尔维亚征服之各小民族纷纷独立建国,此国家逐渐解体。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4、。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诃拉耶夫 起因:五个红军要去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而其中一名战兵(契诃拉耶夫)牺牲在必经的一块方场上。 经过:老妇人掩埋士兵 结果: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喜烛点在苏联士兵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一层(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布尔格莱德实际上已经拿下来了,这是从红军的角度上说的,指的是苏联红军已经快把德国赶出去了布尔格莱德
5、) 第二层(2-7)士兵牺牲的原因和过程,为下文老妇人的深情举动做准备。(我们看看战争状况怎么样第2段只有一颗树还没有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敌人炮击方场上的情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表现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既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战士的伤亡和牺牲做了衬托。 第7段敌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再次交代战场上环境的危险,为下文做铺垫。) 正是因为环境太凶险,连长接到命令军,第二天拂晓攻占那座桥,这时候不必搬契柯拉耶夫的尸体,明天攻下桥后搬。(班排连营团师军团长、军团长、有军团政委、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政委(毛主席)、总司令(朱老总)中央军委主席、
6、军委)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0)交代残酷的战争造成的老妇人可怜的生活经历。(第9段,老妇人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地窖,入口是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老妇人为什么住在地窖里战争,是战争使她没有容身之所,对战争无比憎恨) 第二层(11-27)老妇人埋葬士兵的过程。当她发现有一位红军战士已经牺牲在方场时,她决定去埋葬这位红军烈士。14段可是附近一带砸死了,环境描写,写出了老人孤苦伶仃,也暗示战争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17段,“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轻轻老妇人对战士牺牲的
7、痛心和疼爱;交叉地使英雄保持英雄的姿态,体现老妇人对烈士的敬重。这一段有很多动作描写穿、翻、看见、理、弯、坐对年轻战士的哀怜、叹息。接下来写老妇人两次”休息“,23段路并不远,一共不到10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3次。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 描述细致,老妇人每一步都很吃力。25段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老妇人安葬烈士的仪式很具体。28自然段老妇人摸出揣在怀里的东西两个词语相互呼应,说明老妇人把这支蜡烛藏的很深,只能用手去摸索嚞拿出来。说明她很珍惜这支蜡烛。课后习题第二题的第一问: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
8、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 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1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2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这一层多次写到炮火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响起来(18、20、24、30段),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突出了老妇人在炮火中种
9、种行为的感人力量。 发现烈士并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这一部分开头照应了第一部分连长的决定攻下桥再埋葬契柯拉耶夫,可是他们找不到烈士的尸身,后来战士们发现了那个坟堆,还要燃着的蜡烛,他们知道战士是被埋葬在这里了,然而战士们怎么也想不到是一位老妇人为这位烈士安葬的。34段这时候指当红军占领了那座桥的时候。40段的这时候红军战士围着坟堆静默的时候。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战士的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
10、着了,插在那老地方。动作描写,老妇人庄重而郑重的动作表现了她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一方面表示老妇人是在极其虚弱的情况下埋葬红军战士的,表现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战士最崇高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歌颂了苏联红军对他的体贴和关切。 41段,她又送了一只蜡烛,并且为它点燃,临走是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当然明白红军战士是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在这里战斗,在这里牺牲的。他心里怀着对他们的崇敬与仰慕之情,既表示感谢又表示表达敬意。又提到了黑色围巾黑色给人沉重肃穆之感。 第四部分(43
11、-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43自然段,作者特别强调“南斯拉夫母亲”和“苏联青年”这两个国别,表达 了情同母子的这份爱是跨越国界的,44段也是结尾最后两句歌颂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个蜡烛的火焰不会熄灭不会熄灭的只是蜡烛的光吗红军战士的精神之光,是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量过人民的友谊之光。 四具体分析 1.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年的结婚喜烛
12、) 4)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5)彻夜守坟,陪伴烈士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2.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次描写,对蜡烛的次描写,对黑围巾的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次“爬”、次“跪”)(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
13、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3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1)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
14、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2)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3)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 “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4)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蜡烛 2022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