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枣核》教学设计.docx





《2022《枣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枣核》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枣核教学设计篇一:枣核公开课教案1 枣核 【教学目标】、 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 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2、3、4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间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举目无亲,周围的环境是生疏的。人们的面孔是陌生的,只有天边那飘过的云与家乡的云是完全一样的,它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样的亲切。天边的云,勾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其实,何止是故乡的云会勾起思乡之情呢?一句乡音,一张照片,一轮圆月,一
2、颗枣核。它们都会被游子当作故乡的象征。可以说,思念家乡、眷恋故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民族之感,是华夏子孙共有的民族之情。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思念家乡、眷恋故土的文章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的枣核。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蹊( q )跷(qio ) 掐(qi)指 殷(yn)切 玛(m ) no(瑙) 山坳(o) 嫣红(yn) 2思考探究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 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那么,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索枣核(1)、
3、见枣核(2-4)、说枣核(5-10)、点主题(11) 三、合作交流 1、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她思念家乡。 作者是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就将枣核的用途告诉我们呢?这是什么写法? 设置悬念 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友人思念故乡呢?(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思乡的心理活动 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 胡同枣树”四个“想”字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苦。 2、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同学们来到我们学校学习,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
4、间才回家一次,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 (打电话、写日记、写信、找人倾诉?) (2)在安顿好我住的房间之后,友人首先带我去了哪里?她为什么劈头就问我花园有没有家乡的味道呢? (后花园,急切地向我倾诉思乡之苦。) 在友人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她做了些什么?她还急切地想做什么?(读810段后回答) 这位友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友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友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友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友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
5、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友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3、揣测语言,体会浓浓乡情。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力量,显得珍惜。 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你就明白啦!” 本意是故意玩弄花招,使人感到高深莫测。这里贬词褒用,意思是卖关子,不肯直说,表现了“那股调皮劲”,描写了同窗得到枣核时异常高兴的情态。这里再次设下悬念。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缺点什么,指难以弥补的远离故土的缺憾,缺少家乡的温暖。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过旧历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
6、传统,“一”过圣诞,“就”想旧历年,用“一?就?”的句式强调了旧时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你能不能用“一?就?”的句式造一两个句子?) 4、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用文中的话回答:找出中心句)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板书:思乡之意 爱国之情) 四、 探究写法 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 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以小小枣核来写大主题:思乡爱国之情,这是以小见大,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学习的方法。
7、2、本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原因还有什么呢? (提示:本文开始写朋友要枣核,为什么不马上写出原因? 两人相见后,作者为什么不写明要枣核的原因? 为什么要在写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见,写朋友“家庭事业都如意”后才写出要枣核的原因?) 作者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五、小结 小小的枣核,深深的思乡爱国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也必将如此深沉地依恋与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吧!因为“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六作业布置: 拓展课文,升华情感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
8、。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一定还读到过其它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说一说,并写出三首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到作业本上。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板书设计 索枣核 (以小见大) 枣 见枣核思乡之意 (设置悬念) 核 说枣核爱国之情 点主题 篇二:枣核公开课教案 枣核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1
9、、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周我们都学习了歌词三首,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爱国) 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 这,就是
10、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 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要求:(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2)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 么?你对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词语积累: 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 (2)找中心句。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板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枣核 2022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