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解并描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解并描述了贫困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坚决果断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意了我读书的剧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育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实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厚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索。语文园地中的
2、“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支配,让学生正确相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的生词。 2:引导学生正确相识父母的爱。 3: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三、重难点: 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 四、课时支配: 精读课文4-5课时。 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词语盘点、沟通平台1课时。 日积月累课外书屋1课时。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
3、读写、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词意,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打算: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师: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许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有一年,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齐读
4、。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相互检测生字。 3、老师检测学生生字的驾驭状况。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话。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沟通读书状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
5、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打算: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顾课文内容: 地震之后,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一位父亲不顾一切挽救自己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文本细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这对了不得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得,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
6、在书的旁边。 3、汇报沟通: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细读: “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从“再”字你知道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过他) 哪些人阻挡过“父亲”,为什么? 这么多人阻挡父亲为什么父亲还是接着挖呢? 学生沟通汇报。 为什么作者要依次写 8、 12、 24、36小时,而不干脆写呢,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父子的了不得。) 出示小练笔: 小练笔:想象父亲可能经验了什么?留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心理。 8小时过去了,天已经黑了,越来越冷,人们都住进了安置帐篷,四周静静静的,
7、此时父亲 ,他心里想: 。 12小时过去了,已经是深夜了,寒气逼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父亲还站在坚硬冰冷的瓦砾堆上 ,他的手 。他在想: 。 24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再来劝这位精神失常的父亲了,他一天一夜没有睡觉,没有吃一点东西。此时父亲 。他多数遍的对自己说: 。 36小时过去了,父亲没有休息,这时他 。他只想着: 。 假如干脆写他挖到36小时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原文写法的好处。 三、体验情感 师:经验了这样漫长而又艰辛的38小时,经验了这命悬一线生死离别的38小时,这对了不得的父与子最终相见了,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父子的对话,体验人物的情感,入情入境的读。 四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8、 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宏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详细句子感悟。 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了不得?详写和略写。 布置作业: 想象儿子在废墟里是如何度过着38小时的,他与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写一写,留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 板书: 教学后记: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相识和理解“失魂落魄、响彻云霄、脊背、龟裂”等词语。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爱与和善,感受到“慈母情深”。 教学
9、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爱与和善,感受到“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实力。 课前打算 预习课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悟解题 1、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3、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快速的默读课文
10、,边读,边找,在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母情深?然后,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恭尊敬敬地划出来。 、课件,体会词语,了解故事的内容。 、慈母情深在哪儿?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活中母亲给孩子买书很平常,很一般对吗?这样平常、一般的事怎没就能体会到慈母的情深哪? 、带着这个问题(慈母之情深在哪儿?)到文中找到描写母亲如何挣钱的句子,划下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再读课文,品尝语句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是描写如何挣钱的?(汇报) 、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母亲是如何挣钱的,和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细致的来体会一下。 课件: 镜
11、头一:初见母亲(环境,背影)。 我始终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那个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响彻云霄。” 镜头二:母亲转身的一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乏累的眼睛惊讶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这短暂的一刻为何显得如此漫长? 镜头三:母亲匆忙的背影。 “母亲说完,立即又坐下去,立即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即又陷入了劳碌”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镜头四:慈母塞钱给我的瞬间 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兴奋他爱看书的”塞到我手里的
12、是怎样的钱?为何用塞字? 镜头五:慈母情深伴我成长。 “一天我第一次发觉,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当是个大人了”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从何处看出我长大了? 四、拓展延长,升华情感 写上几句暖心的话语,送给你的母亲,送给文中的母亲,送给普天下全部可敬,可爱的母亲们。 【板书设计】 挣钱 辛苦 慈母情深 塞钱 辛苦 凑钱 心疼 教学后记: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画下来.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前打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13、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打算: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日,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解并描述的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相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全班沟通: A.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相识”两部分; B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11
14、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b引导理解母亲原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当激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念.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似乎很苛刻,但事实上这里包 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厚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
15、,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像的经验.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2.背诵课文最终两个自然段,体会两种不同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的指责也是一种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打算: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披文入情 1.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